小时候,没录像机没电脑,玩伴们最高兴的,就是哪里又有露天电影看。还记得那时的很多片名,什么《青春卡拉ok》啦、《飞天神鼠》啦,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血滴子》了。
不过那时,历史知识十分有限,大半得自于小学的历史教科书,小半来自于父亲读书时的一本历史词典。只记得血滴子之名,只知道它是用来杀人的利器,而完全不记得,有那个胤祯,也就是那个四爷,也就是那个雍正皇帝。
现在四爷雍正的电视电影,都演得烂大街了,一看就让人感觉喉咙不舒服。无非是,他奸,他诈,他虚,他伪,当然,他对女人们,那楞是真心的。
今日看清人天暇所著的《满清外史》,读到雍正一节,见血滴子三字,想起当年的电影,于是细细读了一下。
此人对雍正,也没啥好印象。说他还是皇子时,“尝托为贩运珠宝之客,以纵游于江浙”。这估计是跟他爸康熙皇帝学的。现下不是有什么《康熙微服私访记》,拍了一部又一部么?可见,在民间人们看来,这康熙啊,那是在皇帝里呆不住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所以,胤祯,也喜欢到处跑,最爱之处,乃在江浙。
为何?乃因此地乃中国文脉之所在,才子不少,乃是走科举当官员者最大的后备基地;又兼女子温婉风流,吴侬软语,男人之最爱也。当然,我们又晓得,清朝前期,文狱之密,触目惊心。文人,读多了书,必然就想得多;何况,满清之入主中国,北方之地,基本是望风披靡,而南方呢,这些个平日里写诗看戏秀声秀气之人,却多硬骨头,所以,不放心,得看好喽。
胤祯来江浙,也不做啥好事,就是结交些三教九流,以期将来为已所用。且他在诸皇子中,成为皇储的优势,并不明显,因而,他有意识地于这些人中,收纳那些“于侦探阴私之术”颇有心得者。“于十三年中,专用此辈,以为心腹。故其伺察之严,有令人防不胜防者”——意思是,除非你不乱说,不妄讲,否则,总会被他雍正皇帝知道。
既有人帮他监视天下,必定就需要有人帮他搞定那些不听话的、对自己心怀不满的人。
这些人,有个暗器,就血滴子。
血滴子啥样子?某百科词条讲,“血滴子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控以机关,用时趁人不备,囊罩其头,拨动机关,首级立取”。
按《满清外史》中的记载,则是这样——是时又制一杀人之利器。形浑圆,似球,中藏快刀,刀之旁有机关,如弹簧式。俾逻者携之行。或遇有怨仇阴图谋害者,逻者即暗以其器,罩人头上,用机一发,其首已断入器内,捷飞而逸。
共同点是,有快刀,有机关,用时罩人之头,立取首级。
诚如有人所质疑的,既要对付异己,直接刀砍剑刺也一样啊。照样可以取人性命。
此说不假。但雍正要的,却不止是取人性命,他还要造成一种怖恐心理,让那些对他有意见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诚如《满清外史》所言,“虽大庭广众之间,亦仓猝不及觉也”——用刀用剑,砍下人的头颅,都得用手提着才能走吧?而血滴子呢,正正好好就是个装脑袋的,刹那之间,人头已无,而被杀者,犹因惯性而向前走几步才倒呢!等旁人发觉,方知,人还在,头没了,一哄四散,喊声轰天。那种震憾,是刀剑所无法带来的——再说,刀剑乃是平常兵器,比不得血滴子暗中伤人啊。
前面讲了,胤祯常游江浙,以视民意。而那些地方,无疑也是对他议论者最多的。相应的,也是被血滴子取走脑袋最多的。所以,天暇写到——今江苏人之遇凶悍者,犹以此相呼——江苏人,真被这东西,杀怕了。
不过,小说也好、电视也好、《满清外史》也好,在这问题上,终似戏说者多,有实据者少。所以,到底有没有血滴子这件使人闻风丧胆的暗器,争议颇多。是故,很多人,宁愿相信血滴子,并非一件武器,而是雍正的一个特务组织。这些特务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压力,与那种暗器,只大不小。
清朝之前的明朝,亦是有锦衣卫让人夜不能寐——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不自信的皇帝们而言,不听到对自己不满的声音,则可“自信”地宣称,我创造了一个盛世啊!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