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一口诡异的皇帝棺材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盗墓中,不可思议的现象很多,但多与尸体有关,如僵尸、诈尸什么的。有时候,盛放尸体的棺材也会出现诡异。在民国盗墓史上,乾隆皇帝的棺材便令人惊奇,不只让盗墓贼纳闷,连考古人员也觉得蹊跷。
●关于棺材的传说
棺材,是葬具的统称,早期人们下葬时,并无葬具,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使用葬具才渐渐开始流行,并成为一种丧葬习俗。如从材质来看,主要有金属棺、水晶棺、石棺、木棺。
图:法国卢浮宫埃及收藏的埃及古石雕棺
相对来说,金属棺、水晶棺更为贵重,不为一般人常用,如金棺、银棺,一般多高,僧葬舍,利子使用。水晶棺,能够用的人更少,一般出于瞻仰的需要,如毛,泽,东的葬具便是一口水晶棺,材料源于著名水晶产地江苏东海县。当年,孙,中,山病逝后,一度也欲使用水晶棺,但因从苏联运来的水晶棺有裂纹,只得放弃,最后改用从美国购买的一口铜棺。
图:汉代铜棺(广西出土)
石棺和木棺是最常见的。对帝王用人物来说,中国帝王不太喜欢使用,“洋皇帝”使用事例较多,如古埃及、古罗马的帝王,古罗马的帝王还喜欢在石棺上刻绘上浮雕,一口石棺,便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中国帝王们最喜欢使用木棺,这种消费倾向,影响及民间。当然,皇家使用的木棺,材质与普通人是有档次之分,一般使用金丝楠木。楠木材质细实、富于香气且耐腐蚀、防蛀,是古代最优质的木材之一;做出的棺材对尸体保存有利。楠木原产地在中国南方山区,采伐极为困难。如在四川,过去采伐楠木便有“入山一千(人),出山五百(人)”的说法。
图:现代楠木棺材
笔者在另著《中国人盗墓史》中,说过这事:过去北方有钱的财主喜欢置办寿材,派木匠南方采购楠木后,直接打成棺材运回。有一个说法,有一次在棺材启运前,木匠将一碗红烧肉置于棺材内。一个多月后棺材运到家,揭开棺盖一看,碗里还有热气,肉还能吃呢。
具体说到清朝皇帝的棺材,与汉人的不同。汉族人的棺材是平顶的,从棺头看是四边形的“方盒子”,满人棺材则是五边形的:上尖下宽,有脊,中间突起,向两边倾斜,内部宽大。因为这种棺材为有别于汉人棺材,行内一般称为“旗材”,或“满材”。
图:彩绘旗材,材身绘有“二十四孝”图
清朝皇帝都是满族人,他们的葬具都是“满材”,乾隆的棺材就是这类。不过,乾隆这样的棺材不叫棺材。在清代。皇帝皇后的葬具称“梓宫”,皇贵妃以下至嫔称“金棺”,贵人以下称为“彩棺”,棺具大小、质地、颜色及相应饰件,均大相径庭。帝后陵寝地宫放置棺材的地方,也不叫要“棺室”,而称“金券”。
●乾隆棺材二度顶门
乾隆的棺材诡异之处,还是孙殿英盗陵时发现的。
乾隆地宫内通过最后金卷之前,共有四道石门封锁。盗陵士兵却怎么也打不开金券前最后一道石门。士兵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门后可能有反盗墓机关。1957年,在明定陵考古发掘时,考古人员便特别考虑到了此事,后来打开后认为之前的设想和担心多余的。
事实上,乾隆裕陵也无反盗墓机关,孙殿英在打开前三道石门已,虽然很费力,但并无危险。如果一定要说机关,可能就是顶门的“自来石”。但是,撞开自来石并非难事,为何这最后一道石门怎么也打不开?
图:乾隆裕陵地宫,中间那具就是本文所说的乾隆诡异的棺材
在时间不允拖延的情况下,最后由工兵出面,用炸开了这道石门。
金券内的宝床上,应该摆放有六口棺材。但士兵进入金券后,只看到了三口,另三口棺材哪去了?士兵为何在意棺材的数目?因为宝物多在棺材内,一口棺材就是一只大藏宝箱啊。后在已炸倒塌的石门下,找到了另三口棺材。令人不解的是,乾隆那口最大的棺材,正好顶在石门的后面。
到这里,大家才明白,为何石门就是打不开,原来是乾隆的棺材死死顶在石门后。
乾隆棺材顶门一事,虽然意外,但当时并未有人觉得有何诡异。因为从地宫积满水的现场情况分析,可能是浮力作用的结果。盗陵时,是将地宫内的水抽干净后才进来的,可能就是向外抽水时,密封很好的棺材从宝床上漂到门后的。
图:乾隆裕地宫,每道门后都有厚厚的石门封堵,防盗陵
到了1975年,有关方面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第三道石门又打不开了。孙殿英盗陵后,四道石门中的三道都是虚掩的,门后不再有自来石,最后第四道石门因为被炸毁了,干脆就未关,第三道石门成了进入金券的最后一道门。
清理人员找来千斤顶,才将这道石门顶开。顶开后发现,乾隆的棺材又顶在石门后面。连想起孙殿英盗陵的情况,现场专家甚为惊异:这棺材为何又正好顶在门后,而且两次都是乾隆的棺材?
●皇家棺材安放的秘密
专家为何惊异?这里有个秘密。
原来清代皇家葬制上有规定,棺椁进入地宫,要小心平放在宝床上。在风水大师定好风水线后,为了防止棺椁移位,会在四个边角上压上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龙山石是特制的,横截面为“l”形,正好将棺椁角的两侧面牢牢“抱”住。
龙山石的底部伸出一个四棱的长榫,根细头粗,插入宝床上长方形的石孔中。插入后,向旁边相通的石孔一推,这个石孔则是口小下大,正好与长榫两头的大小相反。如此“扣”上后,没有外力,龙山石根本就“拔”不出来了。
图:清陵地宫中龙山石摆放位置,卡住棺材四角(棺椁已毁)
长方形孔的一端空孔用方形石块塞实,龙山石上凿有纵向和横向的石槽。椁的竖向边棱,正好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边伸出的横向边棱,则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住。这样棺椁就被牢牢地固定在宝床上,既不能左右、前后移动,更无法升起。
所以,乾隆及其它两具棺椁都在地宫内“走动”,专家感到特别不可思议。
更不可理喻的是,为何顶在门后独独是乾隆的棺材,而不是皇后们的?如果说是浮力作用,怎么两次都正好向一个方向“走”。事实上,浮力是无法将沉重的又有龙山石重压的棺材从宝床上“抬”起来的,除非有很大的波浪,地宫显然不具体形成波浪的条件。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难道乾隆这位生前的十全老人真是地下有灵,知道将有人会盗扰他?
●棺材斜放的玄机
其实,乾隆的棺材确实有不同常人的地方。
图:清东陵园平面示意图
避开“行走”之谜不说,乾隆棺材还有一个特殊:站在地宫内第一道石门正中向里看,乾隆的棺材是斜着放的;走到最后的金券中,棺材却又摆得很正。
经测量,发现裕陵金券中轴线,与整座陵寝中轴线并不在一条线上,两轴线有8度多的夹角。也就是说,乾隆金券是斜的,摆放在金券正中宝床的棺材,自然从外面看就是斜放的。
这里有何玄机?一度有人认为,这是裕陵营造工程上的重大失误,在开大槽时把地宫的槽坑挖歪了。但后来,专家结合堪舆原因来理解,才发现,乾隆这棺斜放得恰到好处,斜放得在理。因为这两条中轴线所在的朝向,都是风水上的最佳山向:棺材朝向与陵北面大帐三相连山峰的正中一峰是一致的,而整座陵寝的中轴线则遥对南方的金星山。
图:乾隆裕陵,遥对南方“金星山”
一陵两向,不只在清陵中绝无仅有,就是在整个古代中国帝王陵中,也是没有先例的,估计是风水大师匠心独运。可以想见,当年棺材放置到宝床上时,为了朝向准确,风水大师和有关人员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反复调整后,才用龙山石将棺椁压紧,以移动,坏了风水。从这一点来说,乾隆棺材后来“走动”了,也是十分反常的。
需要说明的棺材,目前裕陵地宫金券内的宝床上,当年的6只棺材,只剩下2口了。一口是小的,里面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当年因为尸体未腐,得以辨认出。另一口是大的,也就是乾隆的,但里面不再是乾隆一人,还有另外四位后妃的骸骨。
未变的是,乾隆的棺材仍如当初一样,从第一道石门看,还是斜的。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nifang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