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买官明码标价,清代人最高能买到什么级别的官职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在民国时期日本战败之后,有些接收敌产的国民政府官员号称“五子登科”即: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这也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千里做官只为钱。同样是做官,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选取官员很重要的一条途径,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条说起来不太光彩的终南捷径,那就是买官,行话叫:捐纳。

捐纳这种制度最早起源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都断断续续的沿用这种制度,而最终的集大成者就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在清代,有四种做官的方法,即科举、封荫、推选和捐纳。科举不用说了,那是比高考这个独木桥还要难过的,而封荫就更是要靠祖上积德了,像和珅最早就是因为祖上有战功,被恩封为三等轻车都尉,才有了他后来飞黄腾达的原始资本,如果他只是个穷小子,那估计他一辈子也见不到乾隆皇帝。

至于推选,那是被地方上的士绅和豪族控制的,他们通过复杂的人脉操控,让子子孙孙累世为官。相对而言捐纳就要容易的多了,只要你有钱,有粮食布匹,愿意无偿捐给国家,那么自然投桃报李之下,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了这些“报效”朝廷的人。在我们的印象中,买官卖官似乎是最黑暗最昏庸的做法,但是为了国家运转的需要,清代从康熙到光绪,二百多年一直时断时续的进行着捐纳的法子。

清代捐纳官职的例子开端于康熙四年三月,当时因为清代立国未稳,需要大量的钱财和粮食用来修补被战乱破坏的地区同时也为了囤积粮食,以防出现明末崇祯时期的大饥荒。所以在这一年,朝廷下令,凡是民间的俊秀子弟和富民,只要有能力给国家捐大米五百石和白银五百两的,年轻的子弟可以被送入国子监读书,而富民则可以被赐予荣誉性质的九品顶戴。虽然看起来毫不起眼,但这就像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收不住了。

(咸丰年间吏部发给捐纳官员的证明 相当于是上岗证和营业执照)

此后在康熙年间捐纳的口子越开越大,从最开始的五百石米慢慢的到了一万五千石,捐纳的对象也从平民扩大到官员,级别也从最开始荣誉性的九品变成了拥有实权掌握一方土地的县太爷。那么朝廷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采取捐纳的方式呢?我们在之前关于盐商的文章中讲到过,由于皇帝在康熙五十年向天下宣布永不加赋,财政收入相对增长不大,所以中央财政如果是维持平时的国家运转还可以,但是一旦碰到天灾人祸,未免有些捉襟见肘。

因此在清代对于捐纳也是有一些硬性规定的。首先,并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买官的,只有战争期间、治理黄淮等河流、救济灾荒、开垦军田、稳固海防,这五项可以捐纳,其他太平时期是不能的。同时在朝廷卖官的方面也有规定,六部之中吏部和礼部的官不能卖,因为一个是管人事升迁的,一个是管国家各项制度的,所以不能让一些什么都不懂得人来参与。

而且官阶也是有规定的,如果是做京官,最高只能做到郎中,相当于司局级官员,而一旦选择做外放的官员,那么最高可以做到各省的道台,相当于是各省负责专项工作的副省长。而对于这些捐纳的人员,朝廷还要考察他们的家世是否清白,需要当地开具清白册,如果是国子监的学生,则需要国子监开具证明。如果达到了以上这三个标准,而且你还是个土豪,恭喜你,从中央到地方任你挑选。

(清代的四品“副省长”才可以戴的青金石顶子和花翎)

那么具体需要什么多少钱才能买到这些官职呢?以乾隆三十九年的价钱为例,外官是:县丞八品,银980两,知县七品银4620两,同知就是五品,银6820两,知府四品官银13300两,道台四品官银16400两。京官的价钱则是:五品郎中,银9600两,六品主事银4620两。如此明码标价,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未必不是一桩好买卖,既然“报效”给了朝廷那么多钱,自然也不能亏待自己,所以几乎每位捐纳官都练得一手“刮地皮”的好本事。

那么说这些捐纳的官员都是没有存在必要的吗?事物都有两面性,首先,除了捐纳可以大规模全国性的操办之外,封荫和推选都是极少的勋贵官僚才可以享受的,而科举除了恩科之外,每三年才举行一次,每次最多只有约360人能够得中进士,甚至更少。所以乾隆四十年兵部侍郎高朴就向皇帝说了这一情况,此后才逐渐将一些拥有实权的高级官职授予捐纳的人,而这些人也确实填补了一部分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

(晚清宣统年间上海道台的排场)

同时捐纳也给朝廷带了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例如道光十三年,九个月的时间就通过捐纳得到了八百余万两白银,光绪十三年到十四年共收银四百万,而更多的关于收银的数量都只是“收款甚多”而已,毕竟买卖官爵再怎么说也是不光彩的事情,甚至在清代官方所著包罗万象的《大清会典》中都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但也正是捐纳的泛滥,导致了狼多肉少的局面,一个道台的职位可能有十几个人在等,而有的人倾家荡产的捐纳之后,结果是“候补”了一辈子的道台,到死都没有等上。所以那些候补的人,为了及早当上官老爷,就会再花大笔的银子去活动,好让自己尽快的顶上,等上位之后,就更要连本带利的将自己的“投资”赚回来。

而这样混乱的官僚制度无异于是饮鸩止渴,造成的结果就是百姓越来越穷,官员越来越贪,贫富差距之下,就会有更多眼红的人倾家荡产的去捐纳一个官职,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捐纳越多,百姓越穷,社会越乱,国家越弱。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