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州治原在运河以西,明洪武十年开始迁到河东,先搬迁的是学宫。明永乐九年,州治全部迁移到卫城,安德马驿就座落在南门里东侧的州署里面。
继而,在城外南关修建单独的安德马驿馆,座北面南,砖木结构,山门三楹。入山门后是三间造型别致的砖房,行道从中间穿过,左右两间各有泥塑彩绘的高头大马,俗称骑道二马殿,据说是康熙年进士石云倬所建。然后便是大殿,砖木结构三楹,前廊明柱,朱红长木格棂门,台阶高约1米,深约8米,长约15米,殿内塑有一尊关帝爷坐像。东西各有厢房6间,院内有唐槐三棵,东南方为钟亭,西厢房南侧有便门通西跨院。西跨院很大,东西约40米,南北约50米,院内建有南禅堂、北禅堂、官厅。
驿站就是如今的办事处兼宾馆,一方面为驿使提供休息场所、换乘的马匹,另一方面为过往官员提供服务。据乾隆《德州志》记载:当时旱馆驿有“走递马60匹、驴7头,马夫35名、飞递马夫3名、兽医1名、抄牌2名,年用银1870余两”。
明永乐末年,安德水驿建起了银安殿,专供皇帝和太子过往德州时驻跸。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即后来的宣德皇帝,曾在此住过。明弘治后期,济南府同知王从鼎主持扩修安德马驿,门前竖高达的牌坊,上书“东藩第一楼”,驿门上题“安德马驿”金字,修建新楼“广川胜概”,接待水平大大提高。嘉靖三年(1527年),又对安德马驿和银安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并将银安殿改名为广川楼。明都御使陈凤梧曾作诗《晚登广川楼遂宴于驿亭》:“万里风帆朔晚秋,凌云更上广川楼。天空落木千里远,水尽寒潭一镜浮。双梧亭下一尊酒,素月流光入赏眸”。
清光绪二十二年,德州设立邮电局,驿递制度取消,旱馆驿废弃。此后,先由德州药王庙道长赵巧练,后由其徒弟玉皇阁主持周同真接管,每年药王庙庙会结束后,戏班都会移到馆驿再唱两天。民国初年,德州慈善界曾在此设立济贫工厂,招收城里的流浪少年,教授染织技术,有木织布机十余架。1917年运河决口,馆驿西跨院被泡倒,1921年,街上大户牛协臣在西跨院旧址修建土房十余间,开设了祥和酒店和酿酒坊。日伪统治时期,曾在此设立伪警察所,后又成立关帝庙小学,德州解放后成立育才小学分校。1947年到1948年,连续两次大运河决口,旱馆驿仅剩下山门和后大殿。1972年修建德州市第五中学,拆除剩余建筑,旱馆驿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