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解密:飞将军黄公略在老营盘战斗大败蔡廷锴!

1931年9月7号,林彪、彭德怀与蔡廷锴,在高兴圩苦战多时,堪堪打了个平手。几乎就在同时,那边廂的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却出其不意地了一个大胜仗。

实事求是地说,老营盘之所以成为战场,多少有点偶然,红军原计划在高兴圩围歼的是蒋鼎文的第九师,然而6号这一天,第九师将高兴圩移防给了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蒋鼎文率部经老营盘,准备撤往泰和县。7号凌晨,军长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到达老营盘附近意外地发现了蒋鼎文的第九师,正在村里的峡谷带集合,准备开拔,所谓兵贵神速。蒋鼎文是一员宿将,中原大战取得了“飞将军”的美称,为什么会在老营盘这快险地,耽搁了将近一天呢?原来蒋鼎文在6号与蔡廷锴换防之后,率部行军到达了老营盘村,偏偏此时天降大雨,山洪冲走了山溪间的小桥,无奈只得在老营盘村黄土坳一带宿营等待。人算不如天算,这一等是大祸临头。

话说黄公略得知敌军正在整队待发,对于红军的迫近毫不知情,敢打敢拼的黄公略便动了打一下的念头。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请示,经过短暂的考虑,黄公略便率领红三军冲了上去。这一战按理说是一步险棋,蒋鼎文的第九师呢是蒋中正的嫡系,也是国军中的一等师,下辖2个旅6个团,加上师部直辖部队共有近万人的人马。而黄公略的红三军虽然号称一个军,然而经过大半年的反“围剿”战争之后,不过剩3000多人。虽然有萧克的独立五师,从旁相助。但是独立五师是刚刚组建不久,是当地农民游击队合编而成,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黄公略的这一招险棋,却将死了“飞将军”蒋鼎文。

红军在清晨发动突击,午后一点便开始打扫战场,检点战果,蒋鼎文第九师的独立旅三千人马,几乎是尽数报销,其中一个新兵团被集体俘虏。红军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伤亡失踪八百人,一场“以寡敌众”的遭遇战,最终达成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之所以取得这样骄人的战绩,除了蒋鼎文第九师毫无准备之外,还得益于老营盘隘口的地形优势。此地有长达几公里的深沟山谷,宽度仅仅一米多,山谷的两侧是茂密的树丛,处在这样的地形,一旦突然遭受两侧高地的袭击,只能被动挨打。

老营盘战斗最大的受益者,是萧克的独立五师,他后来回忆说,反“围剿”胜利后,部队集中整顿,莫说梭镖,就是土造五响枪也不要了,他手下的15团武装的已经和主力红军一样。

一个令日本陆军哆嗦的中国将军是谁

蒋百里将军,名方震,字百里,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位陆军上将同时还是徐志摩的密友,西方美术史专家,为兴登堡器重,用个副官都叫蒋纬国少尉,若是谈他的传奇,得用一本书来写。

说起来,在中国近代史上,蒋百里,是一个忽隐忽现的名字。这个孤独的将军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嫡系,资格比蒋介石老,才华横溢却又坚毅不挠。他的《浙江潮》、他的智斗墨索里尼、他在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任上的自杀、他的日本太太左梅女士、他的女婿钱学森、他所着的《西方文艺复兴史》无一不带有传奇的色彩。

在日本老一辈人中提起这位蒋方震将军(蒋百里名方震,以字行),他的名气比在中国还大,日本人记得他的《国防论》、他的抗日战略理论。在这位只讲武不动武的陆军上将面前,他们说:“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第一次,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时候,轻松夺魁,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了,而他的这些同学如荒木贞夫等恰好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的主要将领。第二次,八年血战之后,看百里将军的抗战理论,日军恰似按照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的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而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战役上,中国失利的例子虽多,战略上,日军的失败早已注定。

他在《国防论》和其他着作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事实上,蒋百里虽然在1938年早逝,中日的战争发展,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发表的文章中,更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今后中国对日战略的指导方针--“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这样的一位传奇将军,其生平实值得一观。

蒋百里一生是一个职业军人,他致力于国防军的建设,并且为此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以他的军事才华,如果在内战中施展,飞黄腾达,升官发财,一将功成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他没有去做,他的军事建设是为国家的,而不是为某个人,或者某个主义服务。他做的军事教育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级军官团。这些人大多没有蒋百里先生高尚的信仰,却毕竟学到了专业知识,对中国抵抗外侮的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蒋百里也是一员儒将,他代表了中国最后一代“士”的风骨。物以类聚,蒋先生的朋友列出来就够人一惊,萧伯纳、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罗素、杜威……蒋氏祖上是藏书大家,自幼即满腹经纶,以这样的骨格,其后融中西于一体,军事上、书法上、文学上、美术上、外交上,一经手其造就便可比肩一流高手。蒋先生青少年主编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锐深邃不亚于《湘江评论》和《新青年》。他所译的《西方文艺复兴史》至今为中央美院教材,谁能想象此书出自陆军二级上将之手?!可道其深似海。每每想起宋代大儒陆象山粗通围棋,居临安时,常如肆观高手对弈,回家后每每对秤空思,一日间忽然悟出,“此河图数也”,随后与临安第一高手对弈,连胜两盘。大海有真能容之量,蒋百里先生大致如是。

蒋百里先生的智慧是大聪明。比如对日抗战,蒋先生很明白上街发传单是干不掉日本兵的,他的做法是脚踏实地的对日本的社会、军事、政治各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结合对中国的充分了解,完成专业的对日作战方略。如果说毛泽东回答了“中国能不能打赢日本?”这个难题,那么蒋百里就是回答“中国怎样能打赢日本?”这个题目。相比之下,韩复榘在济南戏弄日本领事花谷,就只能叫做小聪明了。小聪明痛快是痛快,但只是一时痛快,看看围城里面的方鸿渐,大体如此。看到中日足球比赛之后球迷的闹事,不禁慨叹蒋先生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今天依然需要我们来学习呢。蒋先生不是没有小聪明,比如西安事变,张学良想派个人去南京接洽停战,又怕南京不接受,问计于蒋百里先生(问计于楚囚,大概只有武将蒋百里,才子薄一波有过这种荣誉)。先生问:“这里的人你最讨厌谁?”张曰:“蒋鼎文。”先生说:“那就让他去。”南京很快停火。

蒋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大事上军校办不好作为校长便饮弹自戗,小事上比如他和左梅夫人的爱情为其家庭所不能接受,便致书曰:“我因你而生,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好,我马上就到日本来,要死也死在你的家里。”作为一名将军,尤其是一个终生思考对日作战的爱国将领,这样的真切情谊令人动容,怜子如何不丈夫?也就是因为将军是这样的真情之人,他的朋友也是一样。北伐之后,蒋介石因百里先生不肯劝弟子唐生智解甲将其囚禁(百里先生认为唐素重情谊,自己去劝说唐必听从,但政治是政治,情谊是情谊,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决定,不当以师长身份压迫他),徐志摩带着行李来陪先生坐牢!而先生抗战开始后到广西,门生故旧们欢呼劝酒。有人以先生有枪伤不宜多饮相劝,将军拍案而起,道:“军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遂纵情豪饮,一座皆惊。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