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盛世末年的白莲教起义打破了康乾盛世粉饰的太平 使得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 白莲教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白莲教起义爆发于嘉庆元年,持续九年的时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导致清朝一蹶不振,彻底走向衰败。盛世末年的白莲教起义为何会走向失败?

乾隆末年,由于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以及众朝臣的骄奢淫逸,各级官员贪腐暴虐,横征暴敛,康乾盛世走到了尽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起源于唐宋时期的白莲教又逐渐兴旺起来。

而发生在乾隆末年及嘉庆年间的白莲教大起义,则是由鹿邑县的白莲教首领樊明德、刘松领导和发动的。

这次发生在乾嘉年间的白莲教大起义,历时10年4个月,起义军队伍先后转战鄂豫陕川甘,人数一度达到数十万之众。

这次起义虽最终失败,但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据史料记载,满清政府为了剿灭白莲教起义,调集了全国16个省的军队,阵亡二品以上高级将领20余人。这次白莲教大起义,有力地撼动了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乾隆末年,由于乾隆皇帝七下江南,耗尽了国库。加上各地贪婪成性,欺压百姓,为了推翻当时的封建统治,,鹿邑县人樊明德自乾隆三十九年,便和另一位同是鹿邑人的白莲教首领刘松在江淮一带广为传经收徒,提出了“换乾坤,换世界”的口号,广泛发动群众,秘密策划发动推翻满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当时以河南的鹿邑县和湖北的襄阳活动中心的白莲教,反对黑暗,追求光明,最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教义,宣传“大劫在遇,天地黑暗,日月无光”“黄天当死,苍天当生”,提倡和号召教徒要相互友爱,男女平等,团结了广大贫苦农民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前来与清政府对抗的民众达到了数十万。

清政府逐渐感到了白莲教所带来的压力,决心彻底根除白莲教,对白莲教首领和教徒进行了大逮捕和大屠杀,急忙调集军队清剿。

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

最后,由于白莲教各支义军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明确的政治目标,嘉庆十年九月,最后一支由王世贵领导的起义军全军覆没。一场由鹿邑人最早策划领导的白莲教大起义终归失败。这次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使清王朝元气大伤,让本就国库紧张的清政府更加雪上加霜,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白莲教起义为什么会走向失败?

没有明确政治纲领

川楚陕五省白莲教乱从性质上来说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所谓宗教战争也根本是为着十分明确的物质的阶级利益而进行的,这些战争都是阶级斗争。”

从本质上讲,白莲教乱仍然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

教乱军主要由破产农民、失业工人、流民、棚民及雇工组成,教乱军的领导阶级实际上是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者,他们思想意识保守、狭隘,与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一样,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白莲教的领导阶层仍然不可能提出彻底解放他们的政治纲领。

白莲教乱前川楚陕社会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参加起义的阶层的阶级性质,从而制约了白莲教乱不可能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白莲教乱军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仅为解决生活问题,没有远大的目标,也提不出进一步的政治纲领,而这种没有革命远景的单纯军事行动,不可能经常鼓舞群众的斗志,以号召农民来反抗统治阶级。

劳动人民跟着白莲教起来反抗清朝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只是暂时的现象,白莲教乱军很难取得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的支持与清军进行长期的斗争。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去夺取封建政治重心的城市,更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来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实力。

流寇主义风气

游击战争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反抗统治阶级的主要斗争形式,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游击战争上,不把大小队伍汇合壮大进行集中统一的斗争,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的。白莲教乱军多由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无产游民及农场雇工组成,中途更有大量流民加入。

他们都受到官僚、地主及手工业场主的剥削及压迫,生活朝不保夕、漂泊不定,经济地位很不稳定。加入教乱军之后,自然会把原来的经济生活习惯及所带有的意识带进乱军的队伍,这种社会根源导致了白莲教乱军在整个起义过程中都采取了流寇主义的作战方式。

例如白莲教乱初期,襄阳教乱军从嘉庆二年正月到同年十二月,在一年的时间内,两次进入陕西,两次进入四川,绕三省边界转了半个圈子,行程几千公里。白莲教乱军在汉水川楚陕南巴老林地区穿来穿去进行东荡西游的游击战,也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进行统一的战争。

在白莲教乱初期,义军的力量不够强大,这种“东荡西游”的游击战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机械呆板的运用势必导致教乱军最后的失败。对白莲教乱军这种流寇式作战方式,清政府应付阙如,采取了坚壁清野、筑堡团练的政策。

白莲教始终处于清政府军队的追剿下。清政府“坚壁清野”的政策,切断了乱军与当地人民群众的联系,使白莲教乱军的粮食和兵员得不到补充,教乱军受到重大打击,军事行动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了教乱军的失败。

内部宗派主义

白莲教乱军本身是一个个狭隘的小集团组成,它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为一个社会特定的阶层或特定的集团利益服务。它几乎吸收了各个阶层的人物,由于各自利益不一致,在反对清政府封建剥削和阶级压迫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有所分化,必然会产生宗派主义。

在清政府招抚政策宣传之后,很多已加入白莲教义军的下层群众开始动摇。清政府的这些政策,使得“困极思安”、“久劳思息”的白莲教乱军纷纷乞降、投诚,出现了“贼伙自行投诚及难民由贼营逃出者络绎不绝”的情况。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