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齐国为何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齐国的霸业为何一世而衰 不能持久?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为何齐国的霸业不能持久?

春秋时期有各种各样的霸主其中以春秋五霸最为有名。那么为什么历史选择齐国成为春秋的第一霸,究竟有什么原因呢?地缘因素决定着国家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所以自然齐国能够成为春秋第一个称霸的霸主,那么地理因素自然非常不错,可以说首先齐国占据了靠海的位置,毕竟齐国东边临海而且再加上齐国周围的国家实力又不如齐国,那么就决定了,哪怕齐国和邻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战败,也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恢复力恢复过来,不至于落得个灭国的命运,

而且从进入东周这个时代开始,当时最厉害的国家是郑国,可以说在军事实力还是在经济上来说,郑国是当时最有可能成为霸主的一个国家,毕竟当时的郑国已经连周天子都不惧怕了,但是却是因为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相比较齐国来说非常的不好,处于中原腹地那么和其他国家接壤必然就会产生战争。

这种命运就和在战国时期的魏国相似,魏国当时就依靠着强大的军事以及政治因素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但是正是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秦国楚国和赵国这几个国家中间,那么是必然的会被这几个国家攻击,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地理因素是决定霸主产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而且从经济上来说,正是因为齐国所处的地方靠海那么就有渔盐的便利,那么势必然的齐国就会成为当时诸侯国之中最富饶的国家之一,而且历史也确实是这样的,在当时那个时代之中,齐国是整个诸侯国中最富饶的国家,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相比较齐国来说在经济上却远远不如。

而且当时的齐王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那就是尊重周王朝,可以说依靠周王朝的名号,能对其他国家做出非常大的威胁。提出了周王朝代言人的思路,毕竟在当时那个时代,虽然历经礼乐崩坏,但是仍旧以贵族社会为主,那么名声是当时时代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而正是因为周王确立了这样的一个思路,为齐国在国际地位上打出了非常响亮的口号,哪怕周王朝实力衰弱,但仍旧占据着天下共主的地位,而齐国作为周王朝的代言人,无论做任何事情攻打任何国家,都可以做出师出有名。

而且齐国人才济济,毕竟以管仲为代表的管理型人才为当时齐国强盛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且不光管仲,齐桓公手下还有鲍叔牙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才,这些人同样在经济和思想政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正是因为管仲实行的政策和齐桓公的管理,保证了齐国实行的政策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所以自然齐国能够强盛。

尊王攘夷这项政策的实施,是齐国能够称霸最主要的基础,毕竟正是因为这项政策的实施,整个诸侯王的圈子开始重新建立,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师出有名,而且正是因为这项政策的实施,齐国可以组织联军来维护外部秩序,保护周王朝和分封下的小的诸侯国,那么这必然会保证齐国威望的增长,而且小诸侯国家受到了这样的保护,必然要通过进贡的方式来给齐国赋税,依靠这些方面齐国才能够称为当时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

毕竟正是因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势力衰微以后,其他小诸侯国想要寻找一个新的大的诸侯国来进行依靠,那么齐国的出现正好顺应了历史时代,可以说符合了其他各国的需求,所以在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

那为何齐国的霸业,不能像晋、楚两国那么持久。仅历一世,甚至齐桓公在位的后期,齐国的霸业便衰落了呢?

第一,齐国经济富裕,士卒的战争意愿不强。齐魏马陵之战,孙膑以“减灶计”而诱庞涓,即是利用了“齐”号为“怯”,“彼三晋之兵素轻齐”的心理。齐人怯弱畏战,是闻名於诸侯的,而这背后的原因,齐国有“渔盐之利”,又经管仲的变革,而使齐国商业、手工业繁盛、百姓富足。而齐国也一直是我国先秦两汉时期最为富裕的地区,而越是富裕的地区、其谋生的渠道多样,士卒的战争意愿就越低。

第二,齐国“军制”的落后,也极大地制约了齐军的战斗力。齐国军队特别崇尚“匹夫之勇”,打打弱国、抓抓蟊贼还行,而遇强敌,则立即溃散。齐国的国君,在历史上也都非常崇尚“勇士”。齐国的闻名“勇士”是历史记载最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孟姜女丈夫的原型杞梁,被晏子以“二桃杀三士”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以及战国时期为秦国效力的孟贲,蒙恬的先祖蒙骜也是听说秦武王好勇,才从齐国来到了秦国。齐国这种崇尚“匹夫之勇”的军制,是不足以大规模激发齐军战斗力的。

第三,齐桓公死后,诸公子争位而带来的长期内乱,也使齐国实力大减,而无力维持霸主地位。齐桓公患有严重的“寡人之疾”,其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皆无子。又宠幸六位姬妾,礼数皆如同夫人,而此六位姬妾各生一子,分别为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其余妾媵,虽多亦有子,但地位却不能与这六位相比。

而这六位公子中,除了公子雍出身微贱,安分守己。其余五位公子,各树党羽,互相猜忌。齐桓公病重时,诸公子相攻,其被筑起高墙,围在宫内,活活饿死。而齐桓公的尸体横卧了六十七日,尸虫都爬出了窗外。而此五位公子,也都先后当上了齐侯之位,可见诸公子争夺之激烈。齐国的这次诸公子争位,直接就让出了霸主之位。致使拥立公子昭继位的宋襄公,都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感觉。

第四,晋国、楚国的强势崛起,也使齐国再难重拾霸主之位。虽然齐国被赋予东方的“征伐之权”,但毕竟是异姓诸侯。而晋国却是唐叔虞之后,最为正宗的宗室,其对华夏诸侯的号召力是齐国无法比拟的。

而楚国崛起於南方,强势北进,而楚国的实力其实已经在齐国之上。齐桓公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但面对强敌楚国时,还是不敢战。楚国的“罪行”在於向北扩张,威逼华夏诸侯,周之宗室、汉水诸姬几乎被楚国吞亡殆尽。齐国却不敢拿楚国吞并汉水诸姬姓国说事,偏拿一些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说事。其实就是避重就轻,想逼楚国服个软、认个错,好在小弟们面前找回一点做大哥的面子而已。

而楚国与齐国又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也不愿意硬拼,无论是胜是负,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徒使自己的军力受损,不利於楚国在南方的霸业的维持与扩张。故而,楚国也乐於认个错,既不割地、又不赔款的,不就贡献点“包茅”吗?那玩意又值几个钱?

齐桓公也并没有遏制住楚国势力向中原的伸展,楚人与齐桓公会盟后不久,楚成王便亲自率军北上围攻齐国的盟国-许国,迫使许国国君肉袒谢罪。接着楚国又向东灭掉齐国的与国--江国、黄国,而对此,齐桓公也都无能为力。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变得极其昏聩,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就更不能与楚国争锋了,而楚国却更显蓬勃,华夏诸侯迫於楚国的压力,而纷纷与楚国暗通款曲。数年之后,历经磨难的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之下,回到继位为君,晋国的政治得以稳定。此后,便进入了晋楚争衡的时代,齐国是再难重拾霸主之位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