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灾祸从哪里来,看完之后你还淡定吗?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中涌现出许多才子,他们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化书籍,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说白了,就是一部教子的家书,和诸葛亮留下的《诫子书》是一样的道理。从书的名字,我们也能看出,了凡是一个人名,训就是有“家训”的含义在里边。

《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儿子的教子作品,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说到它为什么是励志奇书呢?主要是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一生的经历,用自己切身的成果,否定了传统的“宿命论”。也就是说,他否定了很多人一贯认为的“人的命由天定,胡思乱想没有用”的论述,认为人的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努力和修为,都是会有成就的。

相传,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读到了《了凡四训》,大受启发,从此开始奋发图强,最后能够建功立业。同时,他对袁了凡推崇备至,并将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

袁了凡,原名不叫了凡,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

了凡先生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感悟,主要是他年轻的时候曾遇到了一位高人神算子。不仅知道他的过往,还给他算了他的未来。甚至包括他能活多少岁,什么时候死都算了出来。

起初的时候,非常灵验。比如,高人劝他弃医从仕,果然第二年他就高中秀才,就连他在全县和全市的名次,都算的分毫不差;还算他只有俸禄领到91石5斗时,才会成为贡生,虽然期间有几次波折,但是最终也是刚好到了91石5斗时,才被一位姓殷的先生提拔为贡生。

后来,了凡偶然遇到了云谷禅师。他与禅师攀谈良久,禅师告诉他:

“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一个人只要真诚用功、多做善事,没有不感应的。” 并拿给他一本《功过格》,让他行善修福。

了凡从此开始行善,从刚开始的3000善事小目标开始做,一直做到最后的大目标10000件善事。在他努力做善事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他的命运在悄悄的改变。以前那位高人给他算的很多地方,都在潜移默化地在发生变化。

例如,高人算了凡参加礼部考试,会考第三名,但结果了凡竟然考了第一名;另外高人还算他考不上举人,结果不仅考中了举人,最后还中了进士,做了宝坻县县令。

于是,他更加相信云谷禅师的话。云谷禅师曾经说过,“命运是可以改造的”。这时候的了凡是深信不疑。所以到了晚年,给子孙留下了一本《了凡四训》。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段故事:

这件事发生在宋朝时期,这位宋朝的官员叫做卫仲达。按理说此人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在宋朝的翰林院工作,能够进入到翰林院,已经是能力的体现了,在古代的时候,读书人进入到这里,就有了升官的机会。

在翰林院工作的人,没有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能力,肯定是进不去的。这里甚至是成为了皇帝选拔人才的地方。从这一点来说,卫仲达进入到翰林院,绝对是能力的体现。卫仲达在翰林院负责的是给皇帝起草诏书,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古代的时候,科举制是读书人唯一走入仕途的方式,在这一点上,卫仲达要顺利很多。十六岁的时候卫仲达入太学,其后一路顺风,最终的他成为了进士。成为进士之后,就到了翰林院工作,这时候的卫仲达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古代的时候,翰林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包括人们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等,这些人都是在翰林院进修过的。这时候的卫仲达可以说前途无量。假如卫仲达能够踏踏实实的做人,肯定能够成为宰相。

可是事与愿违,当时的卫仲达虽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是偏偏不能够升官。为了能够升官,卫仲达工作到很晚,疲惫不堪。不可否认的是,卫仲达肯定是想要升官的,就在卫仲达入睡后,他的升官梦得到了解答。只不过这个梦有点“邪乎”。

工作到很晚的卫仲达进入梦香之后,竟然梦见自己被带入到了地府中。了凡四训对此记载到“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就是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将卫仲达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

不过卫仲达与判官聊了聊天,这时候的卫仲达自信自己的善事是非常多的。这时候的卫仲达入仕廉洁奉公,不敢有丝毫马虎,心向国家社稷。按照人们的理解来看,卫仲达肯定是一位大善人,可是当判官拿出了善恶簿之后,就发现了问题。

当地府的人将善恶簿拿出来之后,发现卫仲达的恶是非常多,几个人拿了好几次,都没有拿完。卫仲达目瞪口呆,我才三十多岁呀,并且,从来奉公守法,哪会有这么多的恶纪录?这时候的判官开始告诉卫仲达,他的恶究竟怎么来。

善恶簿详细记载了某年某月某日,野外春游时看到漂亮姑娘,动了坏心眼,又某年又月某日,朝上不顺,想着下朝后把与自己对立的人堵在暗处打一顿等等。后来看到了卫仲达的善,与恶相比,简直是像没有一样。后来判官告诉卫仲达:“你的恶念没有实施,但是却有念头,这就属于恶。”

有了判官的警示之后,卫仲达开始断恶修善。到了之后卫仲达做上了宋朝的吏部尚书。在古代三省六部制的时候,吏部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可以左右古代官员的任免。卫仲达的恶,只是空有恶念而已,并没有去做,这就已经是恶了。

这就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中记载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说祸福凶吉,全是人心自己招来的。当时的判官在梦中告诉卫仲达,假如当时的他没有恶念,卫仲达会官至宰相。

由此可见《了凡四训》所告诫的道理,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民国初年,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还不断提倡,教我们研究、实行、讲说。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