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钱币有哪些?分别都是什么样的?

脱胎于交易行为的工具,货币可以说是历史造就的。因为在原始社会时期,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十分繁琐,需要一个固定的东西来作为交易基准才应运而生了货币。究其源头,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直到春秋才真正进入货币时期。那么中国古代钱币都有哪些呢?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早期形态的货币只是起一个媒介作用,贝币的出现也是经过不断的摸索,发现贝具有便于携带和计算,才被选中作为货币媒介,直到春秋时期都还沿用天然贝做货币,所以中国有许多关于价值的字体都和“贝”有关,比如财。

而真正意义上的金属称量的货币其实在夏已经有了,在殷商起源,于东周得到发展。在距今三千年年前的殷商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了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货币,可以佐证这个时期的金属铸币已经开始萌芽并形成。金属铸币也从此逐渐成为中国古代钱币的主体,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货币文化。

商周时期,生产力不断发展,钱币逐渐演变,到战国时已有了“贝、布、刀、圜钱”等币,各诸侯国自铸钱币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也带来了许多不便。

布币是在先秦时期流通十分广泛的一种金属货币,使用时间也相对长。布币是纪地钱币,因为布币上刻有文字,多为铸币的城邑的名字。布币之所以叫布币是因为他仿造原始的生产工具“布”制作的,而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布料,依照外形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桥足布等等。

春秋时,晋国占据中原地区,也是布币流通最广的地域。到了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家分晋之后仍使用布币,但是在齐国和燕国却流行使用刀币,偏居南部的楚国则根据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货币形式——鬼脸钱、蚁鼻钱

而由纺车演变而来的圜钱则在秦国比较流行,同时也是先秦货币的晚期形态,因为秦灭六国之后,就统一了货币,制定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式沿用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钱币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货币。再一次钱币发生重大改革是在汉武帝时期,半两钱被废,改铸“五铢钱”,钱币上刻有文字“五铢”,重量也是五铢,也就是纪重钱币,从此开创了钱币的新纪元,并且在历史上流通了七百三十余年。王莽乱政时期四次改革货币,导致钱币混乱,社会经济动荡不安,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王莽做铸新币铸造精美,篆文绝佳,存世稀少,虽短命却很珍贵。

国政乱则经济乱。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货币混乱到了一定境界,钱币的名称繁多,也正是如此才出现许多珍品钱币,比如北周时期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这三种钱币制作考究,钱币上书用“玉箸篆”写就,艺术价值极高。

到了唐朝高宗时期,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由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这种钱币的诞生标志着铢、两等纪重钱币体系的终结,开纪年钱币的先河,后世沿用一千多年。“开元通宝”以“文”为单位,每十文重一两。这也是我国度量衡在两以下改为十进制的开始。

宋代时,流通货币仍是铸币为主,但是白银也起到重要重用,同时还出现了宋朝交子为纸币的开端。宋朝铸币的特色是御书钱与对钱,除了用于流通,还包含了书法和社会文化的集合。

明清时期,钱钞共用,以纸钞为主。到了清朝末年,外国的银元增多,光绪末年山西市面上“杖洋”甚多,也有“光绪元宝”俗称“龙洋”流通。直到清朝覆灭,中国古代钱币也随之走到尽头。到今天对于收藏家而言,一些现代的旧币都极具收藏价值,更不要说历史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古代钱币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