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家对于佛家最著名的话语,那么非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了,那么它的什么意思呢?
由来以及含义
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感悟,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佛法的修为及境界上来看,慧能的显然要高得多,所以最终慧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传授,称为禅宗第六代法脉传承(你可以理解为“掌门人”)。
大师兄神秀的诗是这样理解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出于此)。
而慧能则这样来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菩提树不是菩提树,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明亮的镜子本来就不是镜子,而是比喻清静的心的。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二者的差异在于,神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意象来表达自己感悟,而慧能则超越了神秀的境界,不需要比喻,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现代如何运用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让我们忧伤,有的让我们愤怒,有的让我们恐惧,有的让我们彷徨,有的让我们失落等等。这些负面情绪让我们时不时的陷入它们之中,造成我们心灵上的困扰,从而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那么怎么样能不让自己限入负面情绪中呢?有句话叫:心静自然凉。它说的就是当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只要自己的内心是平静,那么不管外面狂风暴雨,你始终不动如山。
这个前提是需要你具有及时发现自己处于什么情绪的能力,就是说当你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你能察觉到自己处于负面情绪,并且及时调整状态,从而平息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高情商的人具有。
那么我这种低情商的人,怎么办呢?不可能眼看着自己被负面情绪冲昏头脑吧!我是这样做的,每当自己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我就会在心里默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此循环往复的配合押韵多重复几次,往往负面情绪就会得到平息,消失无踪。
在这个过程中要配合呼吸的节奏,让自己的呼吸更加的深沉悠长。
呼吸是为你提供氧气的,人没有氧气就会窒息而死,这点大家都知道,但是呼吸对我们的重要性却很少人知道。呼吸是你的内部能量与外部能量相沟通的一个渠道。
我们时时刻刻与环境进行着能量交换,这使得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深呼吸代表着你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更加的彻底,这样你的能量充足了,负能量被抵消之后你的能量还是处于一个平稳状态,自然就不会受负面情绪控制了。
真有这么神奇吗?是的,反正对我有用。你也可以试试。那么说真要有个前提的话,就是你还要能理解“无”这个字的真正含义。从生到死:生有、死无。生真的是有吗?死真的是无吗?简单的讲就是我们从自然中来归于自然。这是一个我们并不了解的能量表现形式的循环过程。
所以我们本来就不知道,你就没有必要为了不知道的东西而心生烦恼。其实我们的情绪都是外界给我们的刺激反馈罢了。你仔细想一想你的情绪,不是你自己生成的吧?都是外界的事物刺激造成的。
既然都是外界的事物了,又不是你本身的事物,你为了一个身外之物烦恼个什么劲啊?就算是自己身上的问题,那么也没必要烦恼的,它其实是在提醒你,你的某些习惯是不对的,需要改改了。
中医讲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喜伤心,忧伤脾胃。这些情绪怎么来的,可见你自身的问题还是外界的刺激反馈造成的。就算你不信中医,但是你应该相信情绪是一个电信号,它可以刺激你身体产生某种化合物,作用到你的身体里。
所以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没必要产生额外的情绪。
那么对此你对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何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