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大禹治水在迁安?大禹治水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现代化的工业文明,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遗迹。在悠久的历史中,很多的故事已经湮没在漫长的光阴里,或者再无消息,或者成为传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广泛,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无数的华夏子孙。在作为黄帝古都的迁安,也流传着大禹曾在此处治水的故事和传说,在有心人的挖掘中,在这片土地上延展。

说起大禹治水,先要简单介绍一下那个故事。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发生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而迁安,正是黄帝古都。在迁安,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迁安归口的口子是大禹所凿开。

巧合的是,滦河改道的时间恰好是在大禹时期。滦河在三千年前从迁西县城流入还乡河。在《海河志通讯》第二期上的文章《滦河下游主河道历史迁徙考略》中说,滦河改道的时间约三千年前至一万年,文中提到滦河“曾由迁西县大黑汀向南经‘照燕洲弃谷’、南观、岩口、邱庄、左家坞,流经现今的还乡河,于丰润出山口进入丰润、玉田平原。”

滦河改道,是人工所为。滦河改道是由迁西县城向东,经由迁西、迁安交界归口(现名龟口)向南。曾有地质专家表示,从迁西县城到归口滦河这段古时候是一处湖泊。根据这一地区曾是湖泊的线索,再结合湖岸、湖底处发掘出来的文化遗址所处的年代,可以判断出滦河改道的年代,恰是大约四千年前的大禹时代。

黄帝古都,人工改道,这是巧合还是真实的故事?再来看看《淮南子·人间训》中所说的:“禹凿龙门,劈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地。”在迁西东北角,清河流过的大岭寨北大岭寨口处还有古人凿开的传说。迁西有个地方名叫尹庄,而伊和尹古代为一个字。

滦河原走今还乡河古道,后改道流向迁安。在那一带,流传着累死黄龙,笑死龟(夔)的传说。传说古时有黄龙和龟打赌,说它可以用角把挡住滦河去路的山岭豁开一个大口子,让河水通过。龟说它不信,于是黄龙猛地用角一挑,山岭顿时裂开一个大口子,滦河从南(去还乡河方向)转头向东。从此,滦河开始流向迁安。但是,黄龙却因为这一撞累死了,龟见状,哈哈大笑,居然笑死了。这个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而在写有大禹治水的《允南解》中说:“禹治淮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迅雷,石号木鸣,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授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夔和龙是禹手下的大臣,与黄龙和龟极为相像。

此外《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木、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而滦河,唐之前叫濡水;唐朝时改濡为滦。这滦字,也与栾树有关。栾树,生长在长城两侧,尹庄一带也有栾树。在归口南面,有座山名为挂云山,属燕山余脉,每逢春、秋两季,山峰周围云雾缭绕,在夏季经常出现山顶烈日当空,山腰浓云翻卷,山脚大雨倾盆的景象。便有挂云山带帽,暴风雨就到的谚语,便也印证了云雨之山之说。而赤石,就是红色的石头。燕山古时也称炎山,而在迁安一带也有红石峪、红山、大红山、血石岭等地名。在迁安一些地方走访,还有一些老人听祖辈说过,归口是大禹开凿出来的。

若是再仔细地研究,在迁安、迁西一带,还有很多的地名、故事和传说都与大禹治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真相已经在漫长的时光里模糊了模样,只留下无数的可能让后人研究仰望。无论大禹治水之地在哪里,无论这片土地上究竟有没有他的足迹,水患得治,百姓安居,在人与自然不断磨合的故事里,始终有着那么一个坚实伟岸的身影,矗立在炎黄子孙的心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