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第一谋士,版里有很多种评论,最有争议的无疑是郭嘉和孔明之争了,而对于这一点,我一直存在着异议,诸位评论最佳谋士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孔明到还好理解,而郭嘉虽然是一个出色的策士,但就其综合能力而言却未必堪与诸葛亮比肩,以下再次提出我的观点。
盘点历史,这里我以管仲和齐国五杰,汉初三杰(以陈平换韩信)这些先贤为例子说明我的观点。
首先,政治力算不算杰出谋士应当具备的条件呢?其实政治力的强弱可以表现出一个智者的大局观,只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准确地预料战争的动向和天下大势的发展,这应当是一个杰出谋士所具备的首要条件,即战略眼光。遍访三国,只有三个人堪称一流,提出占据关中,挟天子令诸侯的荀彧(魏国决策制定者)算是一位,提出南北对峙的鲁肃(吴国决策制定者)也算是一位,三分天下的诸葛孔明(蜀国决策制定者)更是一位。相比之下,魏国依靠荀彧所打造的智囊团队可以说将其计划实现到最佳,鲁肃的南北对峙由于刘备军团的制约没有完全实现,孔明的隆中对也由于对吴国的分析不足也并没有成功(鄙人认为,连吴和据荆是相互矛盾的,极大的损害了吴国的利益),可以说荀彧是其中最成功的战略家。在这个阶层上,一些朋友所认同的郭嘉并没有出色的表现,他的奇谋决策大都是主要策略制定后的一些锦上添花,就比如一个公司的年度发展方向和重大策略制定后,某些职员在某些岗位的超常发挥而已。
其次重要的,应当是出色的团队能力,因为任何一个团体都不可能只依靠个人的力量去打天下,从这一点看,荀彧无疑是最突出的,这并不单是因为他举荐了郭嘉,程昱,荀攸,刘晔,司马懿,毛阶,陈群,华歆,王郎,钟鳐等等最杰出的人物所构成的政治,军事团队,更在于他作为曹操智囊团中的领袖,能够协调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使得每个人的才华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也有曹操的用人智慧,但如果没有荀彧对这每个人能力的认识,恐怕曹操未必能各尽其用)。荀彧的智囊团队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袁氏家族的分裂和蜀国后来的对抗,即使连大的分歧都没有过,可见其配合的默契程度,这一切,不能不说是荀彧的功劳。相比之下,诸葛军师未免就有些个人秀了,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排除异己,架空刘禅,更将赵云,魏延,张嶷这样一批本来应当很有成就的杰出将领变成了提线木偶(相比于曹操对张辽。徐晃等人的放权培养),几乎都失去了独自领军的能力,而他任用缺乏经验的年轻将领马谡直接导致街亭惨败,任用没有威望的魏国降将姜维间接导致蜀国后来名将沪戕,政局混乱。更何况演义里那个与之齐名的庞统都是吴国鲁肃推荐来的,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诸葛亮的用人哲学。这一点,通过关羽和赵云的对比也能凸现出来,关羽即使真的像演义里面写的那样武勇,智谋都不如赵云,但人家毕竟有亲手带起来的荆州军团,有一批自己亲随的武将文官,但赵云却没有这些,所以诺大荆州,只可能交给关羽,不可能给赵子龙。放到现在的企业团队中也一样,一个人,即使业务能力很强,工作能力很优秀,但是不懂得发挥团队力量,协调团队关系,而只知道表现自己的个人秀,那么这样的人在一个团队中是好是坏,有过团队工作经验的人应该都了解。
再有,作为最杰出的谋士,应当有必要的领导能力,在整个团队中有其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荀彧在曹操军中,一直是作为另一个曹操而存在的,曹操南征北战时,荀彧坐镇兖州,率领夏侯,程昱为曹操抵抗吕布;北伐袁绍时,坐镇中原,为曹操输送粮草,监视南方,当时曹操军中人人自危,后方当然不可能没有什么动静(我认为动静只可能会更大),荀彧不但用一封书信打消了曹操的疑虑,更给危机中的曹操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最后的赤壁之战,曹操遭遇前所未有的大败仗,而前提是北方和荆州初定,人心不稳,而且北方的少数民族,西凉的马腾韩遂蠢蠢欲动,国内更是人心惶惶,坐镇后方的荀彧,决不会比前方败仗的曹操轻松。而事实是曹操不但没有后院起火,甚至国力几乎没有受到太大损害,这不能不说是荀彧杰出的领导能力所致,我想这是郭嘉所不能做到的,相比夷陵之战后的蜀国,官渡之战后的袁绍,就更能发现荀彧的能力所在了。同样,各位朋友如果有做过领导岗位的人,当你倾尽全力在前线打拼时,为你镇守后方的,是不是你手下最优秀,最可靠的人物呢?
出色的计谋力(这里姑且指游戏中的智力)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在我看来却未必是最重要的,比如上面所举出的例子:管仲未必比出谋划策的宁戚聪明,张良萧何也未必比诡计多端的陈平狡猾,但重要是管仲和张良都是大方向的决策者,而宁戚和陈平不过是在动向制定下来的基础上的操作者罢了,正如同一个公司里,制定大方向的总经理未必是最聪明的,但一定要是眼光最深远的,但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销售经理,或者市场经理却一定要聪明,要有营销技巧,广告技巧,甚至要阴险狡诈。这正是第一谋士和杰出策士的差别。放眼三国,荀彧未必是曹操军团中最聪明的,仅从运用谋略而言,荀攸,郭嘉,程昱,贾诩未必都比他差,放到游戏里智力值可能都比荀彧高,但这些人哪个也取代不了荀彧,因为曹操军团的战略方向都是荀彧参与制定的,没有荀攸,也许曹操军或多点贪官,没有郭嘉,也许二袁死晚点,没有程昱,也许袁绍灭亡会慢点,没有贾诩(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如果没有荀彧,曹操未必会去占据关中,也许早早就被吕布消灭了,也许会从官渡撤兵等待灭亡,也许赤壁之战后就像苻坚袁绍一样众叛亲离,身首异处,甚至可能在任意一场战争中因为后方的动乱导致灭亡,这就是荀彧的作用,一个完美的战略家的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齐桓公和王子城父在关外作战时,那个坐镇后方的管夷吾;刘邦和陈平韩信在前线决策谋划时,那个支送粮草稳定后方的萧何和那个联络诸侯的张良,孰轻孰重,可见一斑。另外,有朋友说如果郭嘉不死曹操赤壁之战不会输,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对于曹操兵败,火攻只不过是一个契机罢了。如果真的火计被识破,曹操军中那些主客观问题也无法解决,如不习水战但亲信的青州军和人人自危但喑习水战的荆州军,眈眈相向的北方民族和心腹之患马腾韩遂,还有人心未定的冀北荆南,以及每天虚耗不尽的粮草军心,这一切都是曹操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是真正致命的问题,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绝对不会是郭嘉,只能是荀彧,更何况当时的状态下,如果火计被识破,只能导致这场拉锯战无意义的继续,因为上面的问题,曹操根本不可能短期打过江。时间长了,只能导致老本输光,内忧外患,最后还是自取灭亡,甚至沦落为苻坚一样的下场。所以即使郭嘉活着,曹操也绝不可能取胜。再说说诸葛军师,志传中评论他将略非长,奇谋为短,也许很多朋友会不服,那我就放到演义里面来说事,演义里面的诸葛军师“智多而近妖”,天时,地理,人和,阴阳八卦,没有他算不中的,但即使这样的人,也救不了蜀国,原因是什么呢?对比上面春秋和汉初的例子,我任为是诸葛军师过于全能了,一个人就担任了管仲和齐国五杰所有人的任务,一个人就把汉初三杰和郦食其(外交)陈平(诡谋)所有人的工作揽在旗下,真的是蜀国无人了么?其实从孔明军师支人时可以看出,锦囊递出,如何如何,完全照章行事,还要再三嘱咐,切要如何如何为之,不可如何如何。试想一下,三岁小孩都有逆反心理,更何况叱咤一方的大将呢?但是军师确实太神了,说什么中什么,长期以来,大家还用思考么?还用去分析战局,研究天下大势么?当然,军师活着的时候不用,但军师并不是真的妖怪,他会死的,死了之后呢?历史告诉我们军师死了之后发生了些什么,首先是那个闲了几十年的阿斗,还有那个郁闷了几十年的魏延,当然还有那个委屈了几十年的费祎,这哪一个人都是蜀国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比那个痴心不改的姜维更有分量,所以蜀国的结局,从刘备死那天也许就是必然的了!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觉得已经给出了自己对于第一谋士的看法,政治力(暨战略眼光),团队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计谋力,我认为这几点是逐一而下的,但发现大家往往只去注重计谋力,而忽略了其他几种先知先觉的能力,个人以为这是读史的一种误区。毕竟读史亦或读三国演义这样哲史兼备的著作,不能光看其表,应该试着从事实表象中去找更深层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