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表达一个东西是常见,没什么好惊奇的意思时,就会说“司空见惯”。但是这个词语是怎么来的,我们并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说“司空”见惯,“司空”到底是什么?
其实,“司空”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最早设立“司空”职位的是西周,当时还同时设立了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合称五司。司的意思是掌管、管理,而司空的任务是管理国家的水利、工程、交通,这个职位相当于后来的工部尚书。南朝梁人沈约所撰的《宋书·志·百官》中曰:“司空,一人。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南朝宋人范晔所撰的《后汉书·志·百官》中亦:“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
“司空见惯”大致可以想成是担任司空,即是管理国家水利、工程、交通的人,见惯一些事物。这些事物是什么,就要讲到这个词语的来源了。
刘禹锡,唐代的诗人,曾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名声,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暗指李坤李司空对这种风花雪月的生活,美丽的女子等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就是“司空见惯”的典故的由来,是刘禹锡在写诗时用官名指代人而造就的一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