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虽功高震主却能寿终正寝?古代做官不易,做一个好官不易,做一个大官更不易。因为俗语常说: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名臣因为功高震主这顶帽子而落得个戴罪身亡,诛灭全族的下场。我们所熟悉的就有袁崇焕、岳飞、韩信、刘伯温、张居正、胡惟庸等等这些人就是例子。当然世上不缺乏聪明人,有些人却能躲得过这个诅咒,平安寿终正寝,能保住此生所得的名誉。他们就是周公,诸葛亮,郭子仪。
周公算是历史上出名的功高震主,周公在其兄周武王去世之后,成为摄政王。当武王病重之时,周公尝祝祷祝,愿以身相代,祝文藏于金滕匮中。后成王因天灾震恐,发金滕之匮,发现祝文,乃大感悟,亲迎周公归。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武庚及东方夷族叛周,周公奉成王命出师东征,“降辟三叔”,伐诛武庚,营建东都洛邑,作《大诰》,收殷遗民。
周公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而他将经历放在制礼作乐,依据周朝的特点对殷礼进行损益,完善了各种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后来被称作“周礼”或“周公之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对其一生成就的最好概括。虽然周公的功绩盖过周王,但是却能够放下权势,还政于王,因此能够寿终正寝。
诸葛亮,三国中蜀国出名的智者,帮助刘备建立蜀国,可谓是劳苦功高。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把揽整个朝政,六次伐魏,最后身死在路上。后人的诗有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诸葛亮死后,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郭子仪,是三朝皇帝臣子,是在安史之乱中光复李唐山河的大功臣郭子仪。代宗曾握着郭子仪的手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郭子仪的儿子娶了代宗的升平公主,上演一场醉打金枝。按理说,郭子仪的地位声望都能让皇帝不安,但是郭子仪会做人,不因为其功绩而自傲,始很多人对他都有极高的评价。皇帝为了赏赐他把他的画像放入了凌烟阁,让凌烟阁在100多年后为郭子仪重启,这是多大的荣耀。
上面就是我熟悉的能够寿终正寝的臣子,他们能有这样的结局不仅是因为他们识时务,而且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好上司。如果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就算你不作为也会被杀,君不见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已经全被朱元璋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