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的典故简介

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同父异母的曹丕与曹植,为了获得曹操的认同,互相竞争,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他们各自聚集了文人谋士,为自己谋划策略,为争取曹操死后的继承权而彼此斗争。

曹植画像

两人个性不同各有优劣。在文学造诣上,曹操气魄昂然,曹丕却文风婉约,字里行间始终带有一丝公子哥作派,曹植则文采过人,字词透露着壮志报国的傲骨。文才上曹丕始终比曹植略差一点。建安十五年,曹操带领子臣们游玩铜雀台。心情一高兴叫曹丕曹植各自写文助兴,曹植文思敏捷,挥笔而就,所写之文为臣子里最优秀的。曹操很是为之骄傲,想好好栽培曹植,希望他除了能写诗作赋之外还能具备治国才能。因此曹植被封为平原侯,赐予招纳人才的资格。曹丕则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虽然没有被封爵位,可是却因此进入朝政,由此积累了治理国家的经验。

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然而曹植等人始终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不善权谋,没有到达政治家的高度。曹植在为人处世方面任性为之,不加约束。接待邯郸淳时竟然顾着梳洗,轻慢他,乘公车又不守规定,只为好奇,故意从禁令的司马门出宫,行天子礼,虽然是无意为之却仍然胆大妄为。曹操因此大怒,斩杀公车使,对曹植也心存不满。曹植团队中的杨修也恃才傲物,作风得罪曹操。在这场夺位之争中,暴露了曹植不善权术的性格缺点,说明他不具备政治家的能力。

曹丕颇有心计权谋,得到了贾诩,司马懿和吴质的支持。自身性格又善于矫饰;为了权力能够隐忍而不择手段。曹丕处心积虑,最终得到了曹操的继承权。

曹操死后,曹丕心狠手辣,意欲杀害曹植,当面逼迫曹植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处死。所幸曹植聪颖,立马就写下一首暗讽曹丕残害手足的诗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著名的相煎何太急的故事。

关于曹丕托孤的故事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丕因为出兵攻打吴国而兵败,回来之后一病不起,曹丕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因此就想在自己临死之前安排好后事,这些后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国家的接班人。

曹丕画像

因为自己的子嗣还很小,在政治方面没有足够的资本来统领一大批的文臣武将,所以为了接班人能够顺利的接班,就只能够选择重臣来辅政,这些重臣,就是托孤之臣。

曹丕将自己的儿子曹睿主要托付给了曹真和司马懿。在曹丕的安排上,曹真的权力要比司马懿大很多,所以司马懿刚开始也并不能兴起太大的风浪。但是,历史往往是非常巧合很有意思的。曹丕去世不久,诸葛亮为了能够统一全国,连续多次出兵攻打曹魏政权。前期都是以曹真为主将,但是曹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往往就吃了很大的亏。为了能够抵挡住诸葛亮的兵锋,曹魏政权最终都会选派司马懿出兵,而司马懿虽说不能够打败诸葛亮,但是他都能够成功的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就在这种不断的进攻当中,司马懿在军队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很多掌握实权的将军们都乐于听从司马懿的指挥。

由于司马懿实力膨胀,所以在内部斗争中,曹真等托孤重臣就被打压了下去,最终司马懿一人掌握了朝政。后来司马懿的儿子就夺了曹家的权,将政权改姓做司马氏了。可以说,曹丕托孤,是非常缺乏眼光,也是非常不幸运的。

曹丕趁乱纳甄氏是怎么回事

曹丕是三国人物,是个政治家,擅长骑马射箭,诗词歌赋,可谓是个文武全才。八岁的时候就能提笔写字了。但是,英雄难过美人关。

甄姬剧照

在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便心灰意冷,没有了志气。偏偏他的三个儿子总喜欢勾心斗角,就是不务正业,袁绍更是心肝儿疼,不到几年便病死了。

那时曹军已攻破邺城,真是祸不单行。袁绍的次子袁熙有个倾城倾国的妻子甄氏,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娇人一笑可谓天下失色。当时曹丕气势汹汹闯入邺城宫,却看到甄氏躲有案角上哭,曹丕顿时如触电般,心想,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今日算是真正体会到了,那女子哭泣声如黄莺在歌唱,一颦一笑又是那么摄人心魂。罢了罢了,纳了她罢。

曹丕便走过去想要抱起她,甄氏害怕地往后退了退,惹得曹丕一阵皱眉,你可怕我?甄氏道,我只是一弱质女流,望你不要杀我。曹丕了然一笑,莫怕莫怕,我怎会伤你,你且随我回宫,我保证没有人敢伤你一分!甄士抬起美眸直视曹丕,我已为人妻,况还是你敌人之妻,你不怕被天下人耻笑?曹丕大笑,哈哈哈,谁敢笑话我,我便去砍了谁!说着抱起了甄氏走出了邺城宫,封她做了自己的妾。

曹操儿子曹丕是什么帝

曹丕是枭雄曹操最喜欢的儿子之一,因为曹丕不但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建立了功勋,而且在文学上还颇有建树。所以后来文韬武略的曹丕继任曹操的官位,是最为正常合适的了。

曹丕雕像

因为曹操在世的时候,操纵汉献帝,通过作为汉献帝的喉舌不断的向外发布诏书,让自己的敌人首先从道义上陷于不义,然后从军事上进行消灭。当时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建功立业的那一批文臣武将当中,有一部分是忠心与名存实亡的汉朝的,所以曹操到死的时候,也没能称帝,到死仅仅是丞相。曹丕接任曹操丞相之位后,马上着手让汉献帝禅让,因此曹丕就做了皇帝。因为曹丕是曹魏政权第一任皇帝,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开国第一任皇帝都是高祖皇帝,所以曹丕就是曹魏政权的高祖皇帝。

曹丕即位之后,三国鼎立,谁也无法打破局面。因此曹丕并不能像自己的父亲曹操一样能够开疆扩土,以武力来彰显自己。由于曹丕非常喜欢文学,而且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饱学之士,所以曹丕在选择政策的时候都是非常温和的。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政权并不断的扩大实力,曹丕对外关系和睦,对内改革制度,大力发展经济。虽然曹丕执政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在曹丕任内曹魏政权发展的非常快。因为曹丕在皇帝任内武功较少,且实行温和的政策发展经济,因此也被称为文皇帝。

由于曹丕是曹魏政权的开国皇帝,再加上武功较少,因此被后世称之为曹魏高祖文皇帝。

曹丕是个性格怎样的人

曹丕年少时能文能武,长大后逐渐开始卷入权位之争,暴虐残忍的性格逐一显露。历史评论曹丕击败曹植夺得世子之位,完全是因为曹丕虚伪的性格。

曹丕剧照

当上皇帝后,残忍残害同仁宗族,杀害结发妻子,重女色,无情义。曹丕得新宠郭氏后竟然赐死妻子,令妻子甄宓惨死。曹丕心胸小气,睚眦必报。曹丕可以废掉于禁职位,可以取于禁性命,却故意要凌辱他,没有君主的气度。曾经有恩于曹操,曹操一直厚待的曹洪,就因为曹丕当太子的时候没有同意借钱给他,财产全部被曹丕没收,还差点性命不保。

曹丕刻薄寡恩,但另一方面他却也是恩怨非常分明。只要是真心实意顺服曹丕的,曹丕都是真诚待之,恩宠备至。

孟达的行为一是没有救蜀国大将关羽,一是在蜀国危难的时候又投降了刚当魏王的曹丕,而且又当曹军向导从刘备手里夺得了上庸等三郡。曹丕为始终都交给了孟达管理上庸等地;曹丕逼汉帝献位后,并没有杀害,而是善待刘协;曹丕知道贾诩名声不好也知道其谋变能力,但仍然委以重任回报当初扶植上位的功劳。

对发小儿曹休、曹真、夏侯尚更是恩宠备至。尤对夏侯尚非常信任,不仅给他特权不需要遵守那些规则,而且夏侯尚陷入感情纠缠的时候还用心拯救出夏侯尚,显示出了曹丕难得的对朋友的真情。对太子四友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对陈群的观点都很认同,提出的改革也是直接采用。每次出征时都让司马懿全权留守,将禁卫军交给朱烁。饱受争议,树敌太多的吴质,反而得到庇护,担任河北军队统领。

曹丕的恩怨划分鲜明,并没有被人们认同,和其他君主相比,反而是宽容大度,惟修有德为世人称颂。对于滥用权力,纵欲私刑,心胸狭隘的性格,必然成为被后人评论的污点。一个君主如果过多的在意个人恩怨,没有广阔胸襟,必然难拥有长久的兴盛。

曹丕伐吴的计划成功了吗

曹操去世后,三国基本是已经确立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但是有谁不想一统天下呢?三国君主私下里也是明争暗斗,看准一个时机就把对方给端了。

曹丕剧照

当时吴国孙权对战蜀国刘备,形势不佳,只好假意归顺魏国以拉来吴国的支援。当吴国战赢了蜀国之后,曹丕又整出个“人质”的想法来测试此时吴国的忠心。刚打了胜仗的孙权一番客套话化成一句话“人我就是不给”把魏国给打发回去了。就此两国撕破脸皮,曹丕一时怒火冲脑,直接下令攻打吴国。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曹丕的军事才能也不咋地,在大家一心都想统一全国的时候,吴蜀两国之争这个大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竟然按兵不动?想想当时曹丕能积极把握机会,在两国相斗的时候暗中插一脚,三国的形势也应会来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曹丕也是个有决心的人说伐吴就一定伐到底。历史上的三次伐吴大战的失利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在显示曹丕军事才能上的一般。

第一路,曹休做主帅,初期取得胜利,但是后期败于吴军强大的水军实力。

第二路,曹仁作为主帅,由于战略性失误,同样败给吴军。

第三路,曹真为主帅,征战途中爆发瘟疫,损失大量魏军,只好撤退。

曹丕一时意气伐吴出口气的计划也因此破产。所以说,攻打一个国家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凡事还是要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