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4年03月13日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李清照出生
在931年前的今天,1084年3月13日 (农历二月初五),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李清照出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
1781年03月13日 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天王星
在234年前的今天,1781年3月13日 (农历二月十九),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天王星。
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在其妹C·L·赫歇耳的协助下,用自制的望远镜在作巡天观测时,发现了天王星。英国皇家学会为此授予他科普利奖章,并推举他为会员。
F·W·赫歇耳1738年11月15日生于德国汉诺威。喜欢天文观测。1782年被聘为英国乔治第三的宫廷天文学家。其妹一生陪其兄从事天文研究。因此,其贡献为赫歇耳兄妹。主要贡献除发现天王星外,还有制造望远镜,进行银河系探索、进行星云和双星的观测。
F·W·赫歇耳发表论著70篇,因贡献突出被封为爵士。1822年8月25日逝世。其妹一生观测天文,发现8个彗星和许多星云。终身未嫁,于1848年逝世。
1905年03月13日 日俄激战,俄军被迫放弃沈阳
在110年前的今天,1905年3月13日 (农历二月初八),日俄激战,俄军被迫放弃沈阳。
1905年3月13日,连续进攻的日军已将俄军的右翼包抄起来,迫使克拉帕特金将军放弃沈阳和满洲南部。
据报道,俄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日本步兵的疯狂进攻使俄军大约伤亡20万人。
在一次战斗中,仅一个团就发动了13次冲锋。先期发动的进攻于3月8日突破了俄军防御中心。溃败的士兵将13门重炮丢弃在战场上。
与此同时,日军大规模集结沈阳西北,迫使俄国人北撤到离沈阳三天路程的铁岭。仓皇逃跑的俄军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而在日军进逼铁岭的时候,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的局势也日趋恶化。工人居住区不断掀起反战浪潮。各省传来的消息说,动乱局势在不断蔓延,地主和政府官员不断受到暴民的袭击。
1920年03月13日 德国柏林发生保皇党卡普暴动
在95年前的今天,1920年3月13日 (农历正月廿三),德国柏林发生保皇党卡普暴动。
同情卡普博士的军队正在行进
1920年3月13日,柏林发生了由沃尔夫冈-卡普博士领导的保皇党未遂政变--卡普暴动。
叛军占领了一些政府大厦,迫使政府撤到斯图加特去。但是,德国工人被激怒了,立即号召举行总罢工。面对这一局面,叛军毫无办法,只得逃亡。政变只持续了几天,17日宣告失败。
1954年03月13日 越军与法军在奠边府大决战
在61年前的今天,1954年3月13日 (农历二月初九),越军与法军在奠边府大决战。
法军阵地越来越小,坦克成为废铁
1954年3月13日,越军与法军在奠边府大决战。
奠边府战役是1946年至1954年越南抗法战争中至为关键的战役。奠边府是控制越西北和老挝北部的军事要地。1953年11月20日,法军3个伞兵大队5000余人在纳瓦尔将军的指挥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占了奠边府,后又增兵至约2万人。法军企图凭借地面火力和空中优势,引诱越军主力到奠边府并加以歼灭。1954年1月中旬,越军4个步兵师、1个工炮师,约35000人形成了对法军的包围态势。3月13日,越军向驻扎在奠边府的法军发动猛烈进攻。5月7日,法国守军司令卡斯特里准将组织的最后一次反扑没有成功。经过55个昼夜的激战,越军完全解放了奠边府。这次战役共歼灭法军16000余人,击落击毁飞机62架。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攻陷了法军在越南北部的最后堡垒,彻底粉碎了驻越法军总司令纳瓦尔的军事计划,全部解放了越南北半部国土。
激战最惨烈的一幕发生在5月初,当时法军被迫一寸一寸地放弃于盖特和克洛迪娜据点的阵地。双方进行的凶猛肉搏战,简直像是回到了野蛮时代。一个越南士兵倒下,另一个士兵带着以身殉职的狂热感情又冲上来,法军的防御圈越缩越小。最后2天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埃利亚娜据点的主要支撑点上。5月7日晨,又一群越南士兵攻上来,最后一个据点终于崩溃。当日下午奠边府的法军防线开始土崩瓦解,只有一些孤立的阵地在进行零星战斗。
毫无疑问,越南取得奠边府围攻战的胜利,是因为越南指挥官武元甲指挥有方。的确,武元甲拥有一支兵力众多,基本上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愿为自由而献身的军队。然而,他的激情和精神,与他快速多变的战术才能一样,激励着他的军队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奋斗精神。武元甲为胜利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据估计,越盟军队在此次围攻战中伤亡人数高达2.3万人,其中死亡8000人。
奠边府围攻战不是第一次越南战争的结束,因为战争后来还持续了3个月之久。7月23日,包括越盟政府代表在内的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代表们同意停火。因此,越盟获得北纬16度以北的地区,老挝、柬埔寨和南越也获得独立。印度支那进入相对和平与幸福的时期。但不久,这种和平和幸福又一次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