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芈月传》中,芈月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有一段刻骨铭心、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却不是那么回事。
用一张时间表,来解释吧:
芈月的“情人”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战国时期楚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战国四公子之一。
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称秦昭王,嬴姓,名稷。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现在,看出端倪了吧。
从史料的时间上看,春申君黄歇比芈月的儿子还小九岁!
这样的人,怎么能跟芈月谈恋爱!
所以说,每当芈月抱着襁褓中的小嬴稷、跟黄歇眉来眼去时……想想这个画面,也是醉了。
在看一张时间表。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
看见没有,黄歇基本上跟秦始皇同一个时期!咱们都知道,芈月是秦始皇爷爷的奶奶。秦始皇是芈月孙子的孙子(玄孙)。
一个跟芈月玄孙博弈的人,竟然跟芈月谈恋爱,这样的历史场面,想想也能继续醉……
其实,如果愣是要“拉郎配”的话,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田文,才跟芈月对位,时间上也更加合适。
战国四君子之一田文,虽然“生卒年不详”,但是其一生干的事情,无论前面的“焚券市义、狡兔三窟”,还是后面的“鸡鸣狗盗、率领五国伐秦”,这些都发生在秦昭襄王执政前期,而那个时候大秦的执政者,正是芈月。
所以说,如果让芈月和田文谈恋爱、搞暧昧,这个倒是合情合理。但是,田文是齐国人,芈月是楚国人,两人相隔千里,如果愣是在一起,恐怕也就是一对牛郎织女了。
秦武王不是昏君!
在《芈月传》中,秦武王被涉及成了一个好勇斗狠、重用小人的昏君。但是,在我的眼中,秦武王却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君主。现在,我愿意用我的知识,为这个帝王“平反”。史书记载,秦武王曾说过:“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亦”。意思是说:“我想开一条通过三川的路,去洛阳看看周王朝的都城,那样死了也不留遗憾了。”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看出秦武王的野心了,他不仅想效仿周室王朝当天子,更想要称霸天下。
这个男人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公元前311年,为了完成自己“通三川,窥周室”的愿望,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攻打韩国,兵锋直指韩国的重县——宜阳县。
宜阳(今河南宜阳)是陕西通往河南的重要通道,两边重峦叠峰,中间只有一条路通往洛阳,因此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韩国的西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对于秦国而言,如果拿不下宜阳,秦国就无法出兵函谷关,就无法东进中原。反之,对于韩国而言,韩国一旦失去宜阳,秦国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捣韩国的咽喉腹地了,到了那个时候,韩国就彻底的悬了。
因此,在宜阳这里,韩、秦之间必有一场殊死的较量。而对于秦武王来说,此战更是不容有失,必须获胜。
殊不知,对于秦武王这种跃跃欲试、志在必得的心情,甘茂却并不领情,他反而另有打算,压根就不打算出兵。
对于这个消极怠工的将领,秦武王非常的生气呀,他就紧急召见了甘茂,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甘茂面前秦武王后,他振振有词地说道:
“宜阳虽然是韩国的一个县,但是那里兵强马壮,城池非常的高,战略物资也非常的充足,因此它名义上是个县,实际上是韩国的一个郡。在攻打这种郡之前,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万全的准备,我不会轻易用兵。”
“哦,那爱卿说说,何为十足的把握、万全的准备?”秦武王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甘茂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给秦武王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曾参杀人。
世人称曾参为“曾子”,他是孔子的学生,儒学思想正统的接班人。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更是历史上有名的贤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贤人,也有被误解的时候。
春秋时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在外乡杀了人。于是,有人就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您的儿子曾参,在外面杀人了!”
对于这个诬告,曾子的母亲只是微微一笑,她坦然处事的回答道:“我的儿子,不会去杀人。”
孰料,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母前说道:“您的儿子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人了!”
对于这个诬告,曾母虽然没有理会,但其内心明显已经动摇了,她缝衣服的手,都开始不由自主的颤抖了。
最后,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冲了进来,他对曾母说道:“您的儿子曾参,的的确确在外面杀人了!”
这一下子,得知自己儿子“杀人”后,曾母的心理彻底的崩溃了,她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一把梯子,就这样越墙逃走(成语“投杼逾墙”的由来)了。
第二件事情,张仪无功。
张仪是谁?大秦王朝上一任的宰相。张仪在辅佐秦惠文王期间,他为秦国立下了赫赫大功,西并巴蜀、北开西河、东欺强楚(后面再讲),南取上庸,这每一件事情,都是天下其功。然而,对于这些不世之功,张仪却说自己“寸功未立”,这些功劳都是秦惠文王的,跟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第三件事情,文侯烧信。
当年,魏文侯派大将乐羊(乐毅的祖父)攻打中山国,乐羊不负众望,在打了三年后,就把中山国给灭了。
班师回国后,乐羊趾高气昂、得意洋洋,他以为自己立了不世之功,魏王必有重赏。结果,让乐羊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想要的金银珠宝,是没有的;良田美眷,也是不赏赐的;魏文侯赏给他的“东西”,是整整一筐书简,而且,这些书简都是大臣对乐羊的告状信。
这一下子,看见这么多告状信后,乐羊当时就吓傻了,他立刻跪倒,口称死罪,说攻陷中山国的事情,不是我的功劳,完全是大王的功劳(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听完这番话后,魏文侯哈哈一乐,说你不用害怕,这些告状信我压根就没看。说完,魏文侯就下令把这些书简烧毁了,并下令大摆宴会、犒赏三军。
讲完这三个故事后,甘茂深吸了一口气,他对秦武王总结道:
“您看,向曾参那样贤明的人,他的母亲都不会信任他,何况是一个外来之臣的我。如果我率军攻击韩国,一定会有人背后告我的黑状,说我拥兵自重、不听指挥、联络外敌,杀一个回马枪等等。到时候,您又不像魏文侯那样做我的坚强后盾,我就彻底的兵败垂成,还会落得一身诽谤了。”
听完这番话后,秦武王算是听明白了,感情你小子是怕后院着火呀,这还不好办。于是,秦武王告诉甘茂:
“汝无需害怕,寡人跟你订一个君子协议,你放心大胆的去打韩国,甭管出现什么事情,寡人都替你扛。”
至此,在得到了这个“免死金牌”后,甘茂这才率兵去攻打韩国的宜阳。
在攻打宜阳期间,甘茂整整打了五个月,也没有把这座城池拿下,结果,在甘茂这种“消极怠工”的表现下,秦国文武百官立刻上奏了很多的告状信,要求严惩甘茂,体贴百姓、罢兵休战,等等。
面对这潮水般的奏折,秦武王最终扛不住了,他只能下令甘茂退兵。结果,对于这道命令,甘茂压根就没听,他反而派了一个使者返回咸阳,当面问秦武王道:
“当时的那个协议,还算数吗?”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甘茂的这句话,立刻让秦武王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于是,赢荡力排众议,他下令继续开战,又派了很多重兵支援甘茂。看这个架势,秦武王誓要把这个协议履行到底了。
最终,甘茂不负众望,在攻打宜阳期间,甘茂斩杀了六万韩兵,并攻陷了这座军事重镇。至此,韩国门户洞开,秦军从此可以畅通无阻地直插韩国腹地了。
可见,一个单位的员工,在完成自己策划案,获得成绩的时候,一定要感谢自己的老板,因为你不知道,在你风光无限的背后,则有一个始终如一的老板,在为你默默的顶着压力,排着雷,如果没有老板的全力支持,再好的策划,都只是一纸空文。没有领导的大胆授权和全力支持,再牛的人才,也就是人,无法成才。
同样的道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其中,在这个团队中,领导对你的支持和信任是最重要的“武器”。在获得成绩后,不要总以为自己立下了多大的功劳,而是在获得功劳的时候,好好的想一想,领导对你的支持到底有多大,他到底为你付出了多少。
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呢?
书归正传,自从攻陷了宜阳后,秦武王开通了一条通往洛邑(今洛阳)的通道,也打通了一条秦军通往中原的通道。
至此,秦国那杀气腾腾、让人不寒而栗、全是颤抖不已的“黑色大旗”,将第一次出现在这片中华大地上。从此以后,也没有任何人、或者是任何国家,能够阻止这面战旗的扩张了。
这个结果,将是这位君主不朽的政绩。
这样的一位君主,若不是不幸举鼎而亡,他统治的秦国,未必比芈月统治的差,而秦武王本人,也绝非是一个无能君主。
春申君黄歇最终的结局
史料记载,楚孝烈王病逝后,外戚李园为了大权独揽,就秘密豢养了一批亡命之徒,准备干掉春申君。然而,正所谓“纸包不住火”,不管李园如何谨慎行事,他密谋造反的事情,还是被人知道了。
在楚孝烈王病危期间,春申君的门客朱英立刻前来觐见,他对春申君说道:“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世上有意想不到的福,也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身处在这样的世界里,侍奉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不会有意料不到的人呢?”听到这番没头没脑的话,春申君甚是奇怪,他便好奇的问道:“什么是意想不到的福(何谓毋望之福)?”朱英回答道:“你担任楚国国相25年,大权独揽,名为相国,实际上就是楚王。如今楚王病危,只留下一个未长大的太子,您还将继续辅佐幼主,继续把持楚国朝政,从此说一不二,甚至南面称孤,这就是意想不到的福。”春申君又问道:“什么是不期而至的祸(何谓毋望之祸)?”朱英回答道:“如今李园没有权利,但却是国君的舅父;李园没有兵权,却擅自豢养玩命之徒。如果楚王病逝了,李园一定会入宫夺权,也会杀您灭门,这就是不期而至的祸。”听到这番话,春申君想了想,他又接着问道:“什么叫意料不到的人(何谓毋望之人)?”朱英回答道:“您把我安排在楚国卫队中,如果李园敢造反,我就替您杀了他,所以我就是那个意料不到的人。”
这一下子,春申君算是听“明白”了:原来绕了这个一个大圈子,朱英是想获得自己的信任,让我给你涨工资呀。想到这些,春申君微微笑道:“你不用在说了,李园就是一个怂人,我带他也不薄,他不可能这么做!”“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听到春申君不听自己的,朱英知道大祸即将临头,为了祸患不殃及自身,他立刻就逃走了。(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这次对话就这样不欢而散,十七天后,楚孝烈王病逝,春申君的孩子登基,史称:“楚幽王”。先皇一死,李园果然开始行动,他攻占了皇宫,并在宫门口埋伏了刺客。春申君刚刚进入宫门,这些刺客就杀了他,还割了他的首级。最后,春申君的全家也都被杀害。堂堂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走了。
对于他的死,后世的人表示了极大的惋惜,他们称赞春申君为:“礼贤下士,食客三千;博学多智,善辩见称;忠诚仁勇,举世所崇。”总之,他们会用尽所有的优美诗句,来赞美这位伟大的楚国名相。这么说来,春申君是一代名相,他死的真是冤。这都是胡扯。
历史上的春申君,根本不是什么好鸟。古书记载:有一次,赵国平原君派使者去拜访春申君,为了迎接这位赵国的使者,春申君开始了自己的显摆,他让自己所有的门客“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以最奢华的程度去见人。结果,这位赵国的使者大惊,春申君的三千余门客,各个身披各种宝器,所有人都“金碧辉煌”。就连他们穿的鞋子,上面都镶满了各种宝石(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看见这幅场面,赵使先是大吃一惊,随后“大惭而回”。
对于春申君的这种“炫富”行为,我无话可说。生活糜烂、醉生梦死也就算了。更可气的是,作为楚国的相国,春申君居然不图发展,天天还无所作为,妄想着苟且偷安。
《史记·春申君列传》里面,记载了春申君给秦王的一封信。这封信,卑微下作、荒诞不经、毫无任何骨气。所以,现在很多人打死也不相信,这封信是出自春申君之手。
这封书信很长,我就不说了,但是它有三个中心思想:一是:不要伐楚,要善楚;二是:如果要伐楚,不如去伐韩、魏;三是:如果要伐韩、魏,楚国可以帮忙。如果我没有看错,
这封书信与韩国韩非的上书几乎一样,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嫁祸于人。这就完了。
即使这封书信与春申君无关,那么这封书信,也能代表楚国君臣的思想,更能代表六国所有君臣的思想。即:在秦国兼并天下已成为大势所趋后,为了自保,韩非要灭赵保韩,楚国则出卖了韩、魏两国。
所以,在我的眼里,六国的所有君臣,全都是一帮傻子、猪头!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猪头们,你们居然没有一个人明白:身处在这个乱世之中,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如果自己不能统一天下,就一定会被别人统一。这么肤浅的道理,居然没有一个人明白!
我真的不知道,当秦王嬴政面对这群“猪头”的时候,他到底是在哭,还是在笑,或许是“哭笑不得”吧。生活腐败,外交乏术,这也就算了,身为楚国的国相,春申君本人竟然毫无政治斗争经验。
在李园谋杀他之前,朱英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了他,但是他竟然完全不信。这么一个完全不懂政治斗争的主,居然能掌管楚国国相长达二十五年,楚国的政治昏庸到何种程度,不言自明。古人有云:“富贵到手,器满志昏”。这句话,才是春申君一生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