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独一无二的“姐妹石刻地图”——镇江《禹迹图》

说到长安《禹跡图》的绘制时间的下线,就要提到这幅图在北方上石后的第6个年头,1142年,南方又有一块同名石刻地图《禹迹图》诞生。巧的是,北方的《禹跡图》藏于西安碑林,南方的《禹迹图》则藏于镇江碑林。1136年—1142年,一北一南上石的这对“姐妹图”,瞑瞑之中似在昭示着什么。

镇江碑林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比西安碑林还早四十年。镇江太守钱子高从江中获得了一块《瘗鹤铭》残石,便将其与另外三块晋唐时期的石碑一起置于焦山之上,取名宝墨轩,焦山碑林由此而来。建在焦山的碑林,由摩崖石刻与碑林陈列组成。摩崖石刻环集焦山西侧峭壁,其中有“大字之祖”——晋刻《瘗鹤铭》,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摩崖题名》、《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此外,这里还有一块弥足珍贵的地图碑,即《禹迹图》。此图纵84厘米,横79厘米,其本成正方形,较西安的《禹跡图》稍小,刻绘也粗糙一些。如今这里已辟为碑林公园,我曾到此碑林考察,还买了一件民间复刻的《禹迹图》拓片。

长安《禹跡图》与镇江《禹迹图》,有“跡”与“迹”字之别,“跡”是“迹”字的异体字,两幅图实为同名。除了同名之外,两幅图还有许多相同之处:皆采用了“计里画方”的画法,均标示出“每方折地百里”的比例尺。两张图的方位,均为上北下南。两图上皆标绘了500多个地理名称。两图所表示范围,基本一致。镇江《禹迹图》的上方刻有“元符三年正月依长安本刊”,曹婉如据此推测西安《禹跡图》应是其蓝本,所以,《禹跡图》成图的时间下线应为宋元符三年(1100年)以前。所以,西安的《禹跡图》应是成图年代最早全国地图。

长安《禹跡图》为正方形,长宽各1·14米,图名处刻有:“禹跡图,每方折百里,禹贡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阜昌七年四月刻石(阜昌为伪齐的年号,相当南宋绍兴六年,即公元1136年)”。正如题记所说,此图以“计里画方” 之法绘制,每方折地百里,横方七十一,竖方七十三,总共五千一百一十方。所绘行政区名380个,标注名称的河流近八十条,标名的山脉有七十多座,标名的湖泊有五个。

现在我们将长安《禹跡图》和镇江《禹迹图》对比来看,两图对海疆的描述,皆为东至黄海、西至北部湾、南至海南岛、北至渤海北岸,海岸线的描绘基本完整,但两图都没有绘出中国第二大半岛——辽东半岛。东部海疆止于辽水。辽水即今天的辽河,古称大辽水,隋称辽水,辽以后称辽河。辽河有东西两条源水,二水在今昌图县汇合后称辽河。其干流经昌图、开原、铁岭、辽中等地,至营口入海。但两幅地图都标注了“辽水”。西安《禹跡图》未画出辽水水脉,但在其入海处标注“辽水”二字。镇江《禹迹图》画出了水脉及入海口,并注明了“辽水”二字。

此外,两图对海的表现略有不同。长安《禹跡图》海洋部分,留白,并在黄海留白处刻有一个“海”字,但没注明是什么海。镇江《禹迹图》海洋部分,刻有精细地水波纹,并在黄海波文处刻有一个“海”字,但也没注明是什么海。

值得一提的是,南北两图皆用了“计里画方”画法,对复杂的海岸线有了精确地描述。可以说,这对“姐妹图”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最精确描述中国海疆或海岸线的地图,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海疆图之一。

补记:三年前,我到镇江碑林考察,见到了一直在展出的碑刻《禹迹图》。在此园的一小店里,看到有卖此图拓片,就花三百元,买了一幅。但出门后听当地人讲,这里的拓片都不是原拓了。而是,一些工匠照着拓片复刻的碑,从此碑上再拓出来,批量拓,批量卖。三百块钱,亏大了。还有晋刻《瘗鹤铭》,大字之祖的拓片,也是如此生产出来的。哈,再有朋友到镇江碑林,大力砍价即是。

图:镇江《禹迹图》墨线图,虽然是长安本地图的翻刻件,但海面上加绘了水波紋。現藏于镇江碑林。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