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朱元璋和康熙共同的“癖好”,这“癖好”指的是什么

明清两个朝代都是在古都城北京,那想当然呀,明清两代的皇帝们,都应该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京片儿,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些皇帝偏偏就爱上了别的地区的方言,改都改不掉。朱元璋和康熙就有一个共同的“癖好”,这个“癖好”就是口音。

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康熙大帝,却是操着一口赵本山的口音,的确让人哭笑不得,试想,一个威武的皇帝,更何况还是康熙爷,每天都用东北话上朝,讨论国家大事,这可真的是一部搞笑的幽默剧啊!

康熙大帝有东北口音的证据,是他的奏折和朱批,比如“专治疟疾,连吃两服,可以出根。”“解京又费一凡事,不如库存。”“知道了,近日审事的大臣,众议何如,必先严否?”这其中呢,“可以出根”实际上皇上说的是服了这药,可以除根,“费一凡事”实际上皇上写的是又要在费一番事,“必先严否”实际上皇上问的是:比以前更严了吗?在批语里都有这么浓的口音,可见康熙东北话的造诣啊!

原来康熙即位距离清朝入关,只有短短的18年时间,那个时候,清政府还没有将北京方言定为官话,而在康熙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孝庄太后,都还是说着满人的东北腔,所以在御批里北方话和东北话的融合,也就出现了康熙独特的转音借代。

明清时期有口音的皇帝可不止康熙一位,还有明太祖朱元璋,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从一个贫民,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却是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以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定为明朝官话,可是他自己呢,却不会讲一句南京话,他那带有凤阳口音的口语体圣旨,在中国的帝王中也是独树一帜的,现在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发现一些有特别大功绩的皇帝,都是不同于常人的,他们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无论是头脑还是处事方法,当然了,口音也算是一个,如果非逼着康熙和朱元璋学地方的官话,相信这两位千秋万代的帝王可是手到擒来的吧!

现在看来,每一个帝王都有自己的特色,不流于俗,这就给了现代人很大的启示了,你看那些模仿的,有哪个被记住了名字,所以做人嘛,还是要有自己的东西的,无论是什么。

“乡音无改鬓毛衰”皇帝虽然可以改变都城,却很难改变自己的口音啊!也许在圣祖康熙在用膳的时候,他真的会来这么一句:“翠花,上酸菜!”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