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发生了内乱,太子公子昭被迫出逃,来到了宋国。宋国本来是个小国,宋襄公也不是一个有本事的君主,不知道为什么,齐桓公生前就交代宋襄公要照顾公子昭。可偏巧宋襄公还有了想法,这前任霸主齐桓公走了,我是不是有机会了,要不然公子昭为什么会来找我,这不是天赐良机吗,他就一口答应了公子昭,要为他夺回君位。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通知各国,出兵护送公子昭回国,大部分诸侯国根本没搭理他,只有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人马,宋襄公就率领这几国联军杀向齐国。齐国贵族一听联军来了,不知道到底有多大规模,生怕万一战败自己利益受损,就联合起来杀了公子无亏和竖刁,赶走了易牙,在边界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继位,就是齐孝公。宋襄公牛刀小试,就解决了前任霸主的国君归属问题,心里就有底了,这和当年齐桓公走的道路何其相象啊,先用立一个国君来立威,好,那我就再走走老霸主的第二步,会和诸侯。
公元前639年,宋齐楚三国国君在齐国鹿地召开会议,会议的发起人就是宋襄公,他也学管仲,事先拟定了一份通告,通告如下:第一,今年金秋时节,请大家来宋国赏月;第二,大家要维护周天子地位,帮助弱小国家。这楚成王和齐孝公,没想到宋襄公搞了这么一手,虽然心里很不情愿,但碍于面子,还是签字画押了。
金秋时节,香气满天,宋襄公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到了,他仿佛冥冥之中看到了齐桓公在向他微笑,好像在告诉他,你帮助了齐国,这个霸主是给你的奖赏。楚陈蔡许曹郑六国国君都如约而至,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来,不管了,当年四国都能开会,现在七国更合法了。
宋襄公上台,对诸位诸侯作了个罗圈揖,大家好,今天人来的很齐啊,除了没来的都来了。我这次请大家来那,主要是想仿照齐桓公的做法,大家订个盟约,共同辅助天子,解决诸侯纷争,上则兴盛周室,下则造福苍生,大家意下如何。话音刚落,楚成王站起来了,说的太好了,但不知这盟主该由谁当那?宋襄公一听,好,这哥们真上道,我觉得吧,就看谁功劳大,本事大,能力强吧!哪想到楚成王马上说,论实力,论功劳,论本事,那当然是我了,我就不客气了,说完一屁股就坐在了盟主的宝座上。
看着自己梦中的宝座,再看看宝座上的楚成王,再看看楚成王那脸上颤颤的肥肉,宋襄公一下子就失去了理智,我的,我的,那是我的。边喊着边就要上前拉楚成王,只见楚国大臣成得臣脱去长袍,露出全身铠甲,然后变戏法似得手中多了一面小红旗,红旗一摆,跟随楚成王来的那些家丁仆人,纷纷脱去外衣,露出盔甲,抽出兵器,冲到台上。诸侯们吓得是四散奔逃,人家楚国人也真讲究,只抓了宋襄公一个,把宋襄公塞上小车,带回了楚国。
奇耻大辱,真是奇耻大辱,会盟之上,被人家捉走了,更屈辱的是,人家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把自己又放了回去。回国后的宋襄公恨透了楚国,可是在楚国当囚徒的那些日子,他看到了楚国的强大,自己的力量,还真不是人家的对手。但这口气总是要出的,你说抓就抓,说放就放,我要给你们点颜色看看,让你们知道我也是有价值的。
思来想去,宋襄公决定从郑国下手,一则听说郑国最支持楚国当盟主,二则郑国比自己实力差,三则郑国国君去楚国出差了。好,我有没有价值,就在此战。宋襄公糊涂,大臣有明白的,公子目夷和大司马公孙固是极力反对,无奈宋襄公根本听不进去,还是带兵攻郑。郑国得到消息,马上向楚国求救,楚成王也不去救郑,而是直接来攻打宋国。听说楚成王去攻打宋国了,宋襄公慌了神了,马上扔下郑国不打了,带军回救大本营,等宋军在泓水边扎好了营,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
公孙固进言,大王,楚军来这里无非是为了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了军,他们目的已经达到了,看眼前的局势,我们还是没有人家强啊,不如讲和算了。宋襄公想了想,都已经在自己家门口了,要是就这样讲和,岂不是又被楚国小看了,以后更不拿我当回事了。公孙固啊,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楚国虽然人多势众,但不是仁义之师,我们虽然人少了点,却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仁义之师哪有怕不义之师的道理。宋襄公还特意让人做了一面大旗,上面绣上两个大字,仁义。
第二天天一亮,楚军开始渡河了,公孙固看了看局面,大王,楚军现在渡河,等他们渡过一半的时候,我们冲过去击杀,必可全胜啊。宋襄公看看了头顶的仁义二字,摇了摇头,这样做太不仁义了。一会功夫,楚军可就全部渡过了河,在岸上开始布阵。公孙固又说,大王,现在我们趁对方队形不整,冲杀过去,还是有赢的希望的。宋襄公有点烦躁了,仁义,仁义,你们这些人什么时候才懂仁义啊!
好家伙,楚军一摆好队伍,马上就冲杀过来,宋军是一击就溃,宋襄公也顾不上仁义了,在众将掩护之下,才逃得性命,还身中数箭,仁义大旗也不知所踪。这个时候宋襄公嘴里还嘟囔,他们也太不讲仁义了,怎么能趁我们没准备好就进攻那,身边的将士嘴上不说,心里早就问候了宋襄公祖宗八代了。宋襄公的这场称霸闹剧,也就此结束。
宋襄公为什么邀请楚成王来帮助自己当天下诸侯的霸主呢?
首先,宋襄公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愚蠢地认为称霸是需要所谓的“仁义”即可,实力只是次要的。宋襄公认为只要自己诚心诚意地组织会盟,楚成王就会拜倒自己的“仁义”大旗之下。
其次,宋襄公非常迷信周礼的传统等级,这点从他会盟时擅杀鄫国国君就可以看出来。宋襄公认为自己以公爵之尊邀请子爵的楚国参加会盟是天大的恩赐,楚成王肯定是心满意足。
最后,齐国在齐桓公去世后虽然衰落,但还是春秋一等大国,齐孝公和楚成王可以说是宋襄公称霸的主要对手。而宋襄公之前在齐国内乱时带兵帮助齐孝公回国即位,算是与齐国结成了同盟。
正因如此,宋襄公认为自己可以借齐国来制衡楚国,从而让宋国称霸天下。宋襄公邀请楚成王参加会盟也是想以齐国和其他诸侯的势力逼楚国承认宋国为霸主,然后再以楚国逼迫齐国让步。
公元前638年冬,宋襄公集结宋国精锐,讨伐郑国。郑国不是宋国对手,连吃几个败仗,只好向楚国求援。楚成王一听笑了,我正准备讨伐宋国,他却先攻我友帮,不收拾他收拾谁?于是起兵直捣宋国都城。襄公接报,大吃一惊,立刻回师迎敌,两国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国军队列阵以待,楚国军队随后赶来。楚国统帅成得臣一声令下,楚兵纷纷下河泅渡。公子目夷对襄公说:“趁楚兵半渡,敢紧攻击,挫他锐气”
襄公说:“仁义之师,怎能乘人之危?”,不一会儿,楚军全部渡河,乱纷纷没有队形,公子目夷急忙进言:“乘敌战阵未列,攻击必获大胜!”襄公说:“仁义之师要光明正大地打,现在楚军辙乱旗靡,我方胜之不武”。不一会儿,楚军喘息稍定,向宋军发起攻击,宋军先乱,楚军一阵猛攻,宋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宋襄公禁遏不住,宋军大败,宋襄公在忙乱中腿部中箭,逃了几十里才押着阵脚。
宋国大臣纷纷满怨襄公,说他不听公子目夷的建议,致此大败。宋襄公一听怒了,大声说:“我听说仁义的君子,打仗时不忍心攻击受伤的敌人,也不忍心攻打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治国或是交友,都要以礼服人,以仁服人,以信服人,就算宋国灭亡了,也不能违背这个道理”大臣子鱼说:“打仗以取胜为目的,真要做君子,就不要打仗,敌人要什么给什么不就成了”宋襄公大怒:“你这人怎么说话?成何体统,成何体统!”第二年,宋襄公箭伤复发,死在襄邑行宫。
自此,宋襄公成了笑柄,宋襄公成为笑话后,悲剧大幕在中华大地缓缓拉开。人类早期,思想单纯,发生争执,斗在明处,不爱耍什么阴谋诡计,自宋襄公后,战争变得无所不用其极,屡屡突破人类底线。胜者华堂高坐享尽荣华,败者尸骨无存,甚至诛连九族。
之后新势力兴起,其手段更加卑鄙无耻丧尽天良,胜者本人可能已经归西,之前的报应落在子孙身上,连带无辜百姓百无一存。这样的大惨剧在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据有心人统计,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战乱导致人口大灭绝十几次,就是到了现在,人们还以阴谋诡计不择手段为荣,再这样下去,中国人可能被自己人给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