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刘备,他的一生堪称是传奇,前半生落魄到卖草鞋生活,最后却白手起家成一国君主,那么他的逆袭之路是如何展开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刘备从小是个可怜孩子。早年丧父,家里贫穷,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从小就见过世面——在大街上摆着摊,眼瞅着别人乘着有华盖的车子趾高气昂地从自己可怜巴巴的小摊子前驰过去,留下自己吃灰。回到家,和小伙伴们玩时,指着屋旁的那颗桑树说:“我长大一定要乘坐这种羽葆盖车。”叔父刘子敬听到了,训斥他说:“你不要胡说,惹出灭门之祸。”
作为一个底层,注定要被人踩在脚下,那是一个士族占统治地位、充满等级的时代。但刘备不信这个邪,他要与别的底层不一样,他拥有刘氏血统,是堂而皇之的帝国接班人身份。
这话得从件事开始说起,
有一次曹操为了替父报仇,鲸吞徐州,率大军攻打陶谦。陶谦抵挡不住,只好派人向孔融求救。孔融正要带兵去救,却突然被流窜来的数万黄巾围困在了城里。孔融无法,也只好向人求救。向谁呢?刘备。
刘备面临的第一个抉择,是救不救孔融。照常理来说,不救也没多大关系。因为他和孔融素不相识,毫无交情,这也是孔融第一次找他。耗损兵力和粮草去救一个陌生人,结局也无非只是帮人保住城池,何必呢?
但刘备不用思考太多的时间,就能看出事情的关键所在。其一,这个求救的陌生人并非普通的陌生人。孔融是谁?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名满天下的名士,这个时代顶级圈子的人。救了孔融,相当于结下了顶级人脉(后来刘备领徐州牧,孔融的支持很重要)。其二,这并非一次普通的求救,而是仅凭一封信就去救一个义无反顾的陌生人,这是怎样的义名啊!而救了孔融这样的名士又相当于和一线当红大明星搞了个大新闻,曝光率蹭蹭地往涨。名声,当然也是一种上层路线,总之,我要成名!
这生意并不亏,而是大赚。救完了孔融,人生就可以上一个台阶。
获救了的孔融万分高兴,握着刘备的手说:“既然你已经救了我了,不如再和我一起去徐州救陶谦吧?”于是向刘备引见了陶谦的使者糜竺,说了徐州之困。救不救陶谦,是刘备面临的第二个抉择。这次,刘备犹豫了。这是一笔真正的大生意,大到可令自己破产,血本无归。围徐州的曹操和围都昌县的黄巾不同,曹操是什么人?是眼下战斗力最强、最炙手可热的诸侯,兵多将广、谋士众多。自己这千把人加一点骑兵就敢去救人?但刘备并没有如常人般本能地拒绝,那不过是对风险的潜意识反应,而刘备本质上来说,却是个英雄,英雄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救徐州巨大的风险下,也蕴含着绝佳的机会。徐州空虚,并无强大的诸侯入主,而陶谦也年老了。假如自己救下来,就拥有了染指这块大地盘的机会。这可是一个州啊!
但是发家靠的是大生意,不是小打小闹。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再困难的机会也是机会,而不仅仅是困难。就这么定了,去跟曹操叫板。不,跟自己的命运叫板。这是检验自己是真龙还是凡夫俗子的时刻!我不想回忆起人生来,对自己说人生唯一的机会没有抓住,而且胜了就是诸侯!刘备思虑已定,对孔融说:“义不容辞!”
接着他又使出第二高:千里马找伯乐,主动求发展。三兄弟的结义尽管声势浩大,却只在民间有些影响,上流社会并没人理睬,比如十八路诸候盟主袁绍就不认识他。刘备很善于寻找机会,很快即贴到了其中一位出身同样低微的新贵——曹操,便若即若离总在他跟前晃悠、露才。曹操作为彼时最具夺天下志向和能力的实干家,对仁、义、勇的真功夫当然是惺惺相惜。果然他就向袁绍举荐了刘备。此后,曹操原本只是想继续利用他们仨为自己打天下,没料到却帮刘备炒作了一把,声名鹊起。例如,他先是给刘备机会,让汉献帝拿着家谱证实了其皇叔身份。——天时得以确立。后来又给了关羽机会,让他诛斩颜良、文丑,还放他千里走单骑寻哥。其间关羽是既表现了自己的义和勇,也反衬了刘备、张飞的仁义。——人和得以巩固。
再来看看刘备初期四处打游击,究竟是要干什么?真像他自己说的老之将至、毫无作为吗?非也!他是一天天向着目标迈进。这便是他的第三高:先从曹操这里赚到无形资产,再到刘表那里换取有形资产。或者也可以说是曹操、刘表双轴心战略。他之所以不先投靠刘表就是因为看透了这位“表”哥重名不重实的本质,去了必吃闭门羹。譬如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保刘协时,刘表就袖手旁观(惟有想从孙坚手中抢夺皇帝玉玺时表现积极)。祢衡这样的高人都曾被他借刀所杀。刘表只要还稍有保家之力是不会容别人插足的。
所以,刘备流浪时实际一点功夫也没耽误,工作效率极高,既为自己养肥了一个汉贼靶子、新一代的王莽,还攒到了刘表看重的仁、义、勇名声,等到了荆州需要人保卫的衰败时机。此刻再去投奔无疑是一蹴而就。在刘表看来,刘备如今已是皇上都拜倒的皇叔,是异姓老弟都千里追寻的仁兄,是曹操都惧怕三分的刘家骄子,理所应当待其为上宾了。于是“亲自出郭三十里迎接”。
尽管刘备后来又被蔡瑁扫地出门,但他从刘表那里得到的新野和江夏还是帮了他的大忙。别小看了这两处,那是整个徐州、豫州都比不上的战略要地,也是从曹操那里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实惠。刘备很清楚,曹操能给他名、给他钱,给他五万兵马,但不会给他地盘,即使徐州和豫州也不愿意。为了不让曹操疑心,刘备便一次又一次主动放弃根据地,四处奔波。惟有在得到刘表的新野、江夏之后,就再也不撒手了。——优质地利。江夏也成了赤壁大战撼倒曹操的支点。刘备的“三高”策略和行动证明,他的确算得上是刘家的超人,具备篡夺东汉政权的能力和资格,将刘协、刘表和刘璋一一取代属于合理禅让、优胜劣汰。(他之所以给自己和儿子取名备、禅大约也是这种用意。)
然而刘备令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大义灭亲之后,刘家的整体势力也随之消弱了,自己又不具备只手补天之才,为了抗衡曹操、孙权,不仅要向外姓借“义”和“勇”,还要求助于“智”者徐庶、诸葛亮和庞统。一个人的手足勉强可以移植,思维器官就不好移植了。试想,在家天下的社会里,他姓之人会心甘情愿捐献么?移植之后自己能完全驾驭么?刘备也终因亲疏矛盾无法调和而“中道崩殂”,没能效仿刘秀中兴汉室。
要实现宏图大业没有帮手怎么行呢?
但是自己无权无势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呢?刘备想了一个绝招,就是跟你谈感情。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句话也是刘备常常挂在嘴边的,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是真的铁,史书上有记载,这三人结拜后都是大被同眠,不分彼此。刘备靠着一句话收拢了不少部下,但是对于一些关键人物,刘备还有绝招。
三顾茅庐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当刘备得到诸葛亮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也是如鱼得水这个成语的由来,此话一出不仅收拢了诸葛亮的心,还安抚了关羽张飞的情绪,实在是高。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刘备都会有加戏动作。当赵子龙从万军丛中将阿斗平安带回时,刘备一见到此情此景,竟然是将儿子一把夺下,丢在地下,还有台词“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在一旁感动的都哭出来了。
由此,他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为蜀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备也曾犯下过错误。
第一件事就是刘备不重用两个人,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马超的名声不怎么好,有这么个事,那时候马超的父亲还在曹操的手里,他居然不管自己父亲的生死,就带领人马去打曹操,然后他还对自己的叔父说,我的父亲在曹操的手里,你的儿子也在那里。我们现在打曹操,他们两个估计就是死了,到时候你就是我的父亲,我就是你的儿子。这话说得真是不孝啊,这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不怎么好。还有那个时候马超去投靠刘备,也不一定是真心的,那个时候是马超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所以刘备不敢重用他,怕给马超一些权力之后,他在自己的手下造反。
刘备不想重用的就是赵云了,很多人就不明白了,赵云那个时候是非常厉害的,能打,还有智慧,最主要的是他有忠心。为什么刘备不对他重用呢,原因就是当时的刘备不怎么喜欢赵云,因为赵云那个时候总是劝刘备这个那个的。让当时的刘备非常不满意,心里也不是很舒服,你说说你是我的手下,天天来劝我,所以刘备就不怎么喜欢赵云,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就不怎么重用赵云,就让他当自己家中的守卫,那个时候得到重用的都是上战场的将军,谁会愿意看家呢。赵云也是这样的,也想当一个真正的将军。因为不喜欢,所以刘备就不重用赵云。
第二件事就是错失一个大将叫做文聘。当时的他是刘表的手下,也不知道刘备是怎么想的,他和文聘还是老乡。竟然没有让他帮助自己,之后让曹操给招去了。这也成为了刘备的一个大敌。假如刘备知道这样的话,一定不会不招他,因为当时的刘备有一点看不起这个大将军。就这样错过了一个好兄弟。那个时候刘表输了,所以文聘就只能投了曹操,当时曹操知道文聘是一个厉害的人,就放下了自己的面子去招他。有一天曹操叫文聘来见他,问你为什么不来找我,文聘说,我没有保护好我自己的主公,还没有和自己的主公一起去死,我没有脸出来了。曹操听了之后,认为文聘不但厉害,还是一个非常忠心的一个人,在这件事之后,文聘就得到了重用,文聘也感觉找到了一个好的主子,于是就开始一心的帮助曹操。
还有一次,他又打败了关羽。再有一次打仗的时候,文聘再一次和关羽斗了起来,他先用一些小招,把关羽的所有粮草给抢了,让她们的粮草都没有了。然后又趁关羽不注意的时候,杀进了关羽的大营,用一把火把关羽的船全部都给烧了,这一次二人的争斗,文聘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可以看出文聘不但厉害,还是非常聪明的。他可以打败关羽,这就可以看出他的厉害的地方。
第三件事就是杀错一个人,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收养的一个干儿子,那个时候在荆州的时候,刘备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一直没有孩子,他想这样是对自己父母的不孝,这个问题在那个时候是非常的严重的,于是刘备自己就想了这么个办法,收了一个干儿子,并且让他叫刘封。他的这个儿子是真的很厉害,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表现除了他是一个打仗的天才,他也跟着刘备打过仗,还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刘备还给他一个官,刘封当时的年纪非常的小,但是他在和敌人打仗的时候,一点都不害怕。并且自己的脑袋非常清醒,这就可以看出要是好好培养一下,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事情也正是这样的,再有一次和曹操打仗的时候,刘封就因为自己打仗的方法非常多,把曹操给打败了,刘备这个时候也让他做了将军。
有的人就不理解了,刘备为什么杀他呢,因为他的能力太厉害了,最主要的他知道了自己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有好几次,关羽向他借点人的时候,他都找了一些借口,说没有人了。诸葛亮就说了,主公,不可以让他这么厉害了,如果你再不管的话,你的亲儿子以后可怎么办呀。刘备想了想,也真的是这样,所以就把刘封给杀了。
但是小编认为三国之中最值得尊敬的还是刘备,为何这么说呢?
刘备有没有虚伪奉承,这个咱说不了,但是刘备的确做了一辈子的“君子”,在那个年代,能把这个名号维护一辈子的,真的不会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
三国之中,没有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大有人在,没有孙权,能统领东吴的大有人在。但试问如果没有了刘备会怎样?没有了刘备,关羽只是亡命徒,张飞只是猪肉佬;没有了刘备,孔明山中当高士,赵云将才无人识。没有了刘备,就没有联吴抗曹,没有三国鼎立,吕蒙无从白衣渡江,陆逊无从火烧连营,邓艾、钟会也不必入蜀。
没有刘备,后汉乱世无非就是魏武统一天下的过程,三国无从鼎立,孙权面北称臣,司马氏大概也篡不了魏。但刘备一出就不同了,他像一匹黑马闯入,扰乱北魏统一中国的定局,盘活了整个时代。于是有了刘关张桃园结义、有了关张赵威震华夏、有了周瑜孔明火烧赤壁、曹阿瞒含恨终身、孙仲谋划江独立、诸葛司马一生对弈。
都说时代造就英雄,但在刘备这里,是英雄造就时代,至少,也是英雄与时代的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