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是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和完整,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参加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对于巩固清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关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福康安,是出生在1754年的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的名将,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对付福康安的生父是很有争议的,有的人说傅恒并不是福康安的亲生父亲,乾隆才是,不过至今为止也没有说清楚到底是谁的亲生儿子,在历史记载中只有傅恒。
福康安从一出生就被接到宫中教养,对待他就跟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到了1767年,福康安就成为了云骑尉,是三等侍卫,还可以在乾清门行走。到了1769年继续提拔,到了1770年已经成为了一等侍卫,到了1771年就成为了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等职位,职位是升的非常快,也非常得皇上的喜欢,随之福康安也开始建功立业。在1771年金川开始叛乱,福康安寿命前去平叛。1773年福康安领兵作战,击退土司的进攻,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接着又把敌人袭击,还把其雕垒给打掉了,再次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奖。到1775年,福康安成为了内大臣,还被奖赏了嘉勇巴图鲁号。
在平定金川之后,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奖赏不是一般的多,对他进行了三等嘉奖,在福康安回来之后乾隆还亲自去迎接,并且赐给福康安御用的马,除此之外还赏赐了白银,锦缎,还把福康安位列在五十名功臣之中,之后,成为了镶白旗蒙古都统,还可以戴双眼花翎,紧接着正白旗满洲都统,还可以在紫禁城骑马。
到了1780年,福康安成为了封疆大吏,1781年任命为四川总督,1782年成为了御前大臣,太子太保,到了1784年就成为了兵部尚书,内务府大臣。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宠爱是非常高的,而福康安也不让皇上失望,甘肃的回族事件福康安平定民变,台湾又爆发了林爽文起义之后,福康安又去了台湾进行战斗,最后成功俘虏林爽文,将台湾的农民军全部镇压了下去,到了1788年又开始驱廓保藏,由此还获得了驻藏大臣的职位以及权力。
在1795年,福康安镇压起义军成功,乾隆破格把福康安封为了贝子,能够得此爵位还是第一位,毕竟福康安还是一个宗室之外的人,最后福康安在行军作战的长途跋涉中病倒,1796年病逝。乾隆皇帝知道后悲痛万分,十分伤心,还追封了福康安为嘉勇郡王。
平定金川
乾隆三十二年,青年福康安由闲散袭云骑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命在乾清门行走,两年之后,擢二等侍卫,命御前行走,再迁头等侍卫。乾隆三十六年,授户部右侍郎、镶篮旗蒙古副都统,次年,调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乾隆中叶,四川西北部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已老,乾隆三十六年其孙索诺木诱杀了革布什扎土司,小金川土司泽旺之子僧格桑再次攻鄂克什和明正土司,又公然与清廷所援军作战。
四川总督阿尔泰率军进剿,但阿尔泰素未娴军旅,不善督兵攻剿之事,因调度无方、贻误军务被革职以至隅死。清廷以尚书桂林代阿尔泰为四川总督,再度出兵。桂林却是一个贪图安逸、狂妄骄纵之人,清廷以福隆安前往审讯桂林,以阿桂接替之。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清廷复以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丰升额为副将军,各统一路官兵进剿大金川。乾隆命福康安赍印于军中,以领队大臣随征金川。
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当阿桂攻打当噶尔拉山(今四川小金县西北)时,福康安持印而至,于是阿桂留福康安佐其领兵作战。六月,温福屯兵于大金川之东木果木,日与人高宴,结果被土司索诺木切断粮运,双方激战之下,温福战死,军队大溃。清廷再次部署军事力量,命阿桂为定西将军,丰升额、明亮为副将军,增强兵力,分道再举。
第二年二月,清军攻喇穆喇穆,福康安则督兵攻克其西各碉堡,又与领队海兰察合军,乘胜攻下罗博瓦山,并北攻得斯东寨。一天夜晚,土司之兵乘雪雾迷蒙,夜色笼罩,偷偷登山,袭击副将军常禄保驻扎营地,福康安听到告急枪声,立即督兵赴援,击退了土司的进攻,受到乾隆嘉许。五月的—‘天,驻扎在山麓上的土司又借着雨天的掩护,筑起两座碉堡,福康安率八百士卒,夜间冒雨攻打碉堡,入碉中袭杀数人后毁其碉。乾隆嘉许他“壮军威、破贼胆”的行为,特旨褒奖。
乾隆四十年四月,乾隆鉴于福康安为西路得力之人,赴宜喜(今四川小金县西北)作战尤为出力,授为内大臣。五月,福康安克荣噶尔博山,进至第七峰,又赏嘉勇巴图鲁号,以后即以“嘉勇”二字为封爵佳号,重叠使用。福康安逐一克服多种碉垒营寨,到八月中秋夜,清军分兵自西北攻入勒乌围(今四川金川县内)土司营寨,索诺木逃走。到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俘获索诺木及其家人.大小金川遂平,清朝在此建懋功厅。
金川平定,清廷论功行赏,封福康安为三等嘉勇男。福康安原袭之云骑尉,由其兄福隆安次子丰绅果尔敏袭。西征军返京之日,乾隆亲往京城南郊行郊劳礼,赐给福康安御用鞍辔马一匹,御紫光阁饮晏,赐给缎十二端,白银五百两,并于紫光阁绘像,列前五十名功臣中,乾隆御制赞曰:“代兄以往,继父而奋,矜许廑励,王臣之荩,登碉夺砦,那须蒙甲,嘉勇锡名,世传勋业。”
于是由户部右侍郎转为左侍郎。同年四月,擢为镶白旗蒙古都统,七月,赏戴双眼花翎。九月,再调正白旗满洲都统,十月,赐紫禁城骑马。
福康安由于在金川之役中,与士卒艰苦作战,克敌制胜,初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重武功之君乾隆的赏识,于是一再提拔使用。乾隆四十二年,福康安被授予吉林将军之职,次年调任盛京将军。乾隆四十五年,授云贵总督,成为总领一方军政的封疆大吏。在云贵期间,福康安主张铜厂立法宜详,用人尤要应实,提出在云南多开采铜矿,使铜的产量增加,受到朝廷嘉奖。
第二年八月,福康安又调任四川总督兼署成都将军。川陕之地向为清朝视作军事重省,十分重视其总督及巡抚的人选,一般均以满洲重臣充任,福康安任为川督后,受命严缉“咽匪”。乾隆三十八年清政府攻打大小金川失利后,遁入深山的一些败兵加入了咽噜党,逐渐形成一股反清势力,他们迫于生计,与农民、无业游民一道常起而争斗。
乾隆四十七年五月,福康安奏蜀中“匪徒”已戢。八月,福康安即擢为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次年命来京署工部尚书,五月,又授为总管銮仪卫大臣、阅兵大臣、总管健锐营事务。乾隆四十九年三月,福康安再擢而为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福康安因其军功,受到乾隆的宠信和重用,不断加官晋职,成为声名显赫的朝廷重臣。
平甘肃回民田五
甘肃的回族事件继发于撒拉族起义之后,由田五等人团结固原州(今甘肃固原县)、通渭(今属甘肃)一带回民,在甘肃通渭北六十里的石峰堡修筑营寨,于乾隆四十九年四月在盐茶厅(今甘肃固原县)小山地方起义,并向西北进军,但攻靖远、会宁(今均厉甘肃会宁)不下,田五又于作战中死亡,遂折向东南,与通渭的回民一道攻通渭城。西安副都统明善率军与起义军交战,清军陷入埋伏圈,全军千余人均覆没,明善亦毙命。
在紧急形势之下,清廷急忙重瓤组织兵力,命福康安带钦差大臣关防,驰驿以赴甘肃镇压起义,并授参赞大臣,会同将军阿桂共同任事,又任命福康安为陕甘总督。六月,福康安统兵赴隆德(今属宁夏),进攻静宁(今属甘肃)底店,“筑卡及壕,断贼水道,围益急,贼思扑卡窜,阿桂命参赞海兰察设伏于隘,福康安往来督战,歼贼数千,遂破石峰堡,生擒贼首张文庆等。”福康安因此晋封为嘉勇侯。
鉴于甘肃一带回民习武成风,而从文应试者很少,福康安为朝廷的长治久安考虑,上奏皇帝,提出“教导回民”的善后事务,“当使沐浴诗书,通知礼义,驯其桀骜之气,即可化其顽梗之风,”清在循化厅(今青海循化县)设学校,以资训迪,得到乾隆的赞许,学校之设,在福康安是为了驯化民众,利于统治,而对边远地区的文化教育之事必定会产生实际效用。乾隆五十年七月,福康安转为户部尚书,第二年又转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福康安受到皇帝倚重,并被授予了相当重要的权力。
平定李爽文叛乱
在甘肃发生回民事件之后,东南的台湾又爆发了林爽文领导的汉族、高山族农民的大规模暴动,以天地会的教义相号召,形成了强大的势力。起义者在林爽文领导下,于乾隆五十一年与清军展开激战,连克数县。清廷命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前往台湾府镇压起义,两相接触,起义军处于主动地位,声势更加浩大,连常青所驻府城也处于包围之中。常青镇压不力,乾隆又在五十二年七月改派福康安为将军,与参赞大臣海兰察同赴台湾作战。
当福康安从征金川为领队大臣时,是参赞大臣海兰察的下级,这次赴台湾作战,事隔十多年,福康安竟成全军主帅,海兰察仍是参赞大臣,但福康安能谦谦自下,又善于周旋,很好地发挥了海兰察的军事才能。十一月,福康安一行渡鹿仔港(今台湾彰化西南鹿港),登岸后,由新埤进兵,以主力进攻包围诸罗县(今嘉义市)城的起义军,双方交战至仑仔顶,起义军从竹围中出而抵御,福康安令军队原地不动,自领巴图鲁侍卫冲入起义军中,起义军不幸战败。清军又攻克俾长等十余村庄,起义军被迫撤离诸罗。清兵追至大排竹,决溪水渡兵,焚烧了起义军的营寨。
诸罗一战,福康安以扭转战局、解除城围,被封为一等嘉勇公,赏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以示优异。同年十二月,清军继续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起义军寡不敌众,大小首领多人被俘。福康安又统兵由内山搜至打铁寮诸社,分兵堵截海口及各要隘。为防止林爽文见追急自戕,福康安密令巴图鲁侍卫十人及屯练兵数百人,改换装束,深入高山密林,终于在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于老衙崎俘获林爽文。林爽文被解往京师后,慷慨就义。
前此诸罗被围之际,福州将军恒瑞在盐水港(今台湾台南县西北盐水镇)观望迁延,拥兵不救,请朝廷另派援兵。乾隆知情后遂命福康安弹劾恒瑞,问其妄请添兵,摇惑军心之罪,但福康安并未问及此事,而且在奏疏中为恒瑞多方开脱,称他打仗奋勉,仍请将恒瑞留于军营。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乾隆责备道;。福康安由垂髫豢养,经朕多年训诲,至于成人,今甫经委任,畀以军营重寄,即见在剿捕乱民,攻克穴巢,皆朕指授方略再三,训示将士等踊跃用命i始能所向克捷,今甫经解围得胜,朕即优加奖赏,福康安自当倍加奋勉,迅速擒拿为首,克日蒇功,以期承受恩眷,乃竟敢藉此微劳,袒护亲戚”。乾隆本想从重治罪,但因福康安平定林爽文起义有“功”,从宽免其深究,只传旨严行申饬。等到福康安俘获林爽文本人之后,乾隆念其军功,仍亲解佩囊赐与福康安。
林爽文的起义军失败以后,福康安于乾隆五十三年二月继续督兵赴南路镇压起义军余部,将起义军追至台湾最南端的郎峤,水陆并发,将南路起义军首领庄大田俘获。至此,台湾的起义军被全部镇压下去。
清廷以福康安为主帅,成功地镇压了台湾林爽文的起义,有效地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福康安因此再次受到乾隆表彰,上谕称他“用心周密,真能不负任使。赏黄腰带、紫辔缰、金黄辫、珊瑚朝珠等物,并命于台湾郡城及嘉义县为他各建生祠塑像,在紫光阁绘二十功臣图像。乾隆在其御制诗中赞曰:“金川领兵,已著伟名,几处封疆,吏肃政成,解围擒逆,能人不能,崇封殊爵,嘉尔忠诚”。乾隆对这位内侄福康安的几次军功及任封疆的政绩,颇感满意,而福康安虽出身名门,又兼贵戚身份,却也并非纨袴之徒,确有一番实心任事的本领,为一般满洲膏梁子弟所远不及,因而乾隆之言,并非虚誉。
当年,福康安即调任闽浙总督。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因安南国(今越南)滋扰广西边境,乾隆又将他调任两广总督。七月,和珅之弟、巡漕御史和琳参奏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用湖广粮船私运木材,由此讯得福康安捎信索购一事,乾隆严旨令福康安自劾,罚其三年的总督养廉银,加罚公俸十年,革职留任,但马上即减免。可见和珅、和琳兄弟与福康安居对立之势,乾隆对此自有处理办法,使这一文一武之臣都在宠渥之中。综观福康安一生所有事迹,最能体现其吃苦耐劳之精神、于清廷和国家功绩甚大的一次行动,还是乾隆末年入藏反击侵略之役。
驱逐廓尔喀
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的邻国尼泊尔建立起廊尔喀族统治的新王朝,新国王蓄意向外扩张势力,于是乾隆五十三年,人以西藏当局征收贸易税太重为由,派兵入侵西藏边境。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人又再次兴兵,直犯班禅额尔德尼驻锡的日喀则,洗劫了札什伦布寺,掠走大批珍宝财物。而驻藏大臣保泰临阵退缩,竟想把达赖和班禅移至青海。清廷闻报,即派福康安为将军,与参赞海兰察、奎林(福康安堂兄)率巴图鲁侍卫入藏,迎击入侵者。行前,乾隆对福康安面授方略。乾隆决心对廓尔喀大张挞伐,以求边境永远安宁。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九日,福康安自京启程,由山西、青海一路驰驿赴藏,海兰察因率兵众多,由河南、陕西、甘肃分别行走至青藏。十一月,福康安收到乾隆谕旨,因青海口外时值隆冬,如果由此入藏,必然险阻丛丛,命他改道而行,该路均有驿站,只是稍迟于指定日期抵藏。福康安素性勇猛,认为军情紧迫,仍从西宁一路入藏。此时一路。青草未茂,马皆瘠疲,因福康安行走疾速才未至困境。十二月一日,福康安在西宁停留四天之后即轻装简从,由当噶尔东廓尔(在今青海西宁市西面)一带启程入藏,翌年正月初三到达青藏边界,正月二十日抵拉萨。从西宁至拉萨,全程四千六百里,途中步行六十天。福康安所部军队隆冬时节入藏,所遇跋涉之险难以想象,
他们每日凌晨三时动身,至卜午七时才能停止行进,每天所行道路需当地喇嘛走两天尚有余,一些人迹罕至的雪山,旧雪积存至七、八寸或二、三尺不等,难于登陟。遇黄河发源处,泉水很多,冬季则处处结冰,乱石纵横,马蹄倾滑,行走更是艰难,不能速行。一旦行走至高地,又出现高山反应,“人行即喘,头目眩晕,肌肤浮肿”,加上水土不服,很多人染病身亡。参赞海兰察即生病返京,不久死去。驻藏大臣舒濂、参赞奎林等人也病死西藏。福康安虽是年富力强,也感寒犯病,略形困顿。福康安所部一路,寒冬兼程跋涉,越过世界屋脊,可谓旷古所未有之举。
福康安抵藏后,乾隆命他迅速出兵作战,不使廓尔喀军队有喘息之机,以尽快收复失地。此时西藏有军队一万六千余人,粮饷亦充足,于是福康安在各路人马到齐后,即行进剿。四月二十五日,福康安前往绒辖(今西藏定结境内)、聂拉木(今属西藏)察看地势,定下进兵路线。二十七日,福康安由今西藏南部边境的第哩浪古进兵,五月六日行至擦木附近,然而擦木两山夹峙,中亘山梁,廓尔喀军队扎营在山高处,显然难以攻取。福康安乘夜色潜兵进攻,兵分五队,两路深入敌寨左右山梁堵截;两路绕至敌后,截断敌军退路,海兰察领一队由正路直攻敌寨。福康安则督军往来截杀,指挥作战。次日黎明,福康安督兵登山,靠近建于大河与山梁之间的两座石碉,毁两丈余高的城垣,与敌军短兵相接,终于攻克防守坚固的碉寨,夺取了擦木。
攻下擦木之后,福康安所部军队直趋济咙(今西藏吉隆县)。廓尔喀军在济咙建有要塞,据险筑下各碉卡,相互援应,成椅角之势。五月十日,福康安分兵出击,先翦除旁边各寨,再以主力攻其中坚。
清军以木梯登寨,毁其石垒,并用大炮不断轰击,终于成功地占领济咙的廓尔喀军寨子,杀敌六百余人,活捉二日余人,收复了济咙。至此,清军廓清了自擦木至济咙边境的廓尔喀军。乾隆闻讯,自是十分欣喜,特赐福康安御制志喜书扇,加上御用佩囊,以表嘉许。
廓尔喀军已被清军赶出国境,清军即可就此罢兵议和,在谈判桌上解决双方所存矛盾和芥蒂。但是乾隆认为,必须攻入廓尔喀境内,占领都城阳布(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迫使其归降,才能一劳永逸,实现边境安宁。于是五月十三日,福康安又率军由济咙出发,一路高山夹峙,路险道窄,清军进至索勒拉山(今西藏南部中尼边境一带),攻敌石卡,追敌至济咙西南八十里外的热索桥,最后以木筏渡河,攻至密哩顶。
福康安率军沿路攻打敌寨,直抵距阳布一百余里的雍雅(今尼泊尔境内)。廓尔喀国王恐国都难保,而邻国锡金、不丹可能趁势报复,遂派使者前往印度,请求孟加拉英国东印度公司,以武力支援,但孟加拉总督以西藏为中国领土,又想维持英国在广州的利益,没有出兵援助。廓尔喀见势不妙,遂遣使求和。福康安认为这是廓尔喀缓兵之计,哪肯坐失事机。
七月,福康安带足军粮,继续领兵前行,进攻噶勒拉山,直取甲尔古拉、集木集(今均在中尼边境一带)两要寨。其间六战皆捷,所杀四千余人。廓尔喀举国震惊,军队人员死伤甚多,因此乞降。福康安至热索桥以后,以为抵阳布必将“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骄满,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诸葛武侯,于是士兵也产生懈怠思想,廓尔喀军趁机而入,因此清军也伤亡惨重。加上廓尔喀水土恶劣,霖雨不止,死者甚多。廓尔喀军此番求和,福康安遂退兵至雍雅,等待朝廷指示。
八月十日,乾隆即谕福康安,西藏气候骤冷,往年九月以后即冰雪封山,卜雪当会更早,着“冒险深入,转瞬冬令,设全进退两难,关系尤为重大。”指示他可以接受廓尔喀的乞降,撤兵回国。二十二日,当乾隆得知廓尔喀军确已“禀恳归降”,遂特颁渝旨,准许纳款班师。从战局及时令考虑,乾隆和福康安等人都希望早日结束这场在异域的艰苦战争。
清军虽是入藏远征,但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在福康安等人的直接督师指挥下,迅速将廓尔喀人逐出西藏,又翻过喜马拉雅山,一路攻克廓尔喀人的无数碉卡,破其营寨,直抵距阳布仅四十里之处。廓尔喀国王表示退回在扎什伦布寺劫掠的财物,今后再不侵犯西藏。这次入藏征讨廓尔喀的胜利,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封建国家的领土完整,这应是福康安一生中最显著的功绩,自当充分肯定。
乾隆对征廓尔喀之役的主要统帅福康安亦倍加赞赏,称许道:此次督兵,屡战克捷,“且经越艰险,冒雨步战,手足胼胝,用兵之难,为从来所未有”。于是实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忠锐嘉勇公,恰遇15功臣图像成,乾隆亲自御为制赞。大学士阿桂以未临行阵,奏让首功,福康安被列为首功之人。
九月,赏一等轻车都尉,令其子德麟承袭。乾隆本欲给予王爵封衔,但因未克阳布,故就此裁抑,乾隆说:“福康安系孝贤皇后之侄,大学士傅恒之子,如果得成巨功,或可晋封王爵,在朕止以其勋劳甚大,用示酬庸,而天下无识之徒,或谬议朕厚于后族,破格施恩,传之后世,亦且以为口实,几与汉唐之宠信外戚者无异,朕将何以自解。而福康安父子兄弟.多登显秩,福康安又荷王封,富察氏一门太盛,于伊家亦属无益。”
乾隆恐怕如给福康安王爵,则招人议其加恩后族,且福康安也有盛满难居之虑。但是此次对廓尔喀作战,福康安备尝艰苦,调度有方,深入其境七百里,仅给予世职,又不足以酬其劳绩,于是在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又将福康安授为领侍卫内大臣,并照王公名下亲军校之例,赏给六品顶带蓝翎三缺,令福康安于其得力家人中,酌量给戴,以示宠异。
对廓尔喀之役虽获全胜,但西藏的地方管理体制亟待健全完善,乾隆五十七年七月,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在西藏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控御机构,决定整顿和改革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制度,遂命福康安会同八世达赖、七世班禅等西藏宗教首领共同筹议办理西藏善后事宜,双方经过会商,共提出一百零二项条款。次年正月,经清政府修订为二十九条,即《钦定西藏章程》,它吸收了前此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改革并充实了多项方针。
这一章程加强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和地位,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一道督办藏内事务,藏内事无巨细,均应禀驻藏大臣办理,轧藏大臣有甄选西藏地方官吏之权。又改革了达赖、班禅和各地黄敦呼图克图的继承制度,实行“金瓶掣签”制,以金瓶抽签来决定转世灵童,减少了在继承问题上的争端。还加强了西藏的地方常备军建设,密切了中原与西藏之间的关系。《钦定西藏章程》的成功签订,表现出福康安不仅具有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而且有很强的办事能力,是加强西藏政治、宗教、军事、财政等制度建设,密切西藏与中央朝廷之间关系的有功之臣。
乾隆六十年(1795)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八月,聚集在平陇的起义军推吴八月为苗王,石柳邓、石三保为将军。福康安、和琳采用剿抚并用的措施。九月,吴半生被俘获。十二月,吴八月被俘。初战告捷,乾隆皇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
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病倒在军中,但他仍继续督战,终因积劳成疾,于嘉庆元年(1796)五月,病逝军中,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年六月,石三保被诱至坳溪被俘。起义领袖相继遇害,起义军开始失利。九月,额勒登保代替先后病死军中的福康安与和琳为统帅,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至十二月,起义军的最后据点石隆寨失陷,石柳邓战死于贵鱼坡,苗疆至此平定,可惜这一切福康安却永远不能看到了。乾隆帝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郡王,并建立专祠以致祭。在清朝历史上,异姓封王的除清初吴三桂等三藩和少数蒙古贵族外,仅福康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