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元末农民起义军中,朱元璋不是最早起义的,也不是最厉害的,他是怎么一路逆袭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起义军中并不出色,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

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孤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取名朱重八。由于家庭贫困,朱重八只能给地主家放牛。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之后又爆发瘟疫,朱重八的父亲、大哥和母亲相继去世。朱重八只好到皇觉寺当了和尚,不久,当地也闹饥荒,朱元璋被打发出去化缘。17岁的朱重八离开皇觉寺,托钵化缘,成了乞丐,历时三年。三年后,朱重八有回到了皇觉寺。

元末,民族矛盾持续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起义,号称“红巾军”。数月,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其中,郭子兴率兵攻占濠州城,自封元帅。此时,朱重八收到汤和来信,劝他参加起义军,被其师兄告发,朱重八被逼无奈,投奔了郭子兴。那一年,朱重八25岁。

朱重八有勇有谋,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任命为亲兵九夫长,还把养女(马皇后)嫁给了他。此时,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字国瑞。后来,因为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朱元璋准备离开这里。至正十三年(1353年)6月,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兵,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投效,招到兵勇700余人。之后,朱元璋回到濠州,郭子兴提升其为镇抚。

这年冬天,朱元璋挑选了徐达、汤和等24人离开了濠州,在定远招抚张家堡驴牌寨三千人,招降豁鼻子秦把头八百人。朱元璋继续东进,夜袭元朝定远横涧山,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挑了两万汉人,扩充自己的军队,南进滁州。途中结识李善长,任其为幕府书记。之后,朱元璋攻克滁州,其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贞、外甥保儿(李文忠)投靠。其时,郭子兴受到排挤,也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交出兵权,由郭子兴指挥。

至正十六年(1355年),朱元璋攻克和县。郭子兴任其为总兵官,镇守和州。期间严明军纪,深得民心。而后,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成为实际统帅。朱元璋在浙西驻扎6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秘密扩充自己的实力。助手和周数月后,粮草问题急需解决。此时,两支红巾军巢湖水军归附。7月,巢湖水军突破从和州东渡,到达对岸的采石,常遇春率军作战,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搬回和州。之后,又攻克太平。朱元璋严明军纪,深得百姓拥护。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封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开始有了稳固的底盘。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进攻集庆,第三天,攻破城外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不到十天,攻克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在应天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次年,耿炳文攻克长兴,徐达攻克常州,朱元璋亲率大军攻克宁国。随后,赵继祖攻克江阴,徐达攻克常熟,胡大海攻克徽州,常遇春攻克池州,聊大亨攻克扬州。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克浙东各地,常遇春攻克衢州,胡大海攻克处州。至此,朱元璋控制江左,浙右各地,拥兵十万。此时,朱元璋西靠陈友谅,东和南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几大势力相互牵制,胡院长得以发展壮大。于是,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严明军纪,争取民心,招罗人才,实力大增。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攻占了太平、采石,在采石称帝,约张士诚夹击应天。在刘基的建议下,朱元璋设计在将东桥大败陈友谅,收复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次年8月攻克安庆,朱元璋直取陈友谅老巢九江,陈友谅败逃武昌,朱元璋占领江西和湖北东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2月,张士诚攻打刘福通,朱元璋出兵营救刘福通,陈友谅趁机进攻洪都,朱文正苦守八十五天。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7月,朱元璋率军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迎战,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朱元璋采用火攻,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推选为吴王,史称西吴(张士诚称东吴)。3月,朱元璋再攻武昌,陈理出城投降,陈友谅地盘被完全吞并。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进攻张士诚,攻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等州县,把东吴势力赶出了江东。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5月,朱元璋发表檄文讨伐张士诚,11月,杭州。湖州、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朱元璋发兵包围平江,张士诚几次突围都失败,死守平江。直至至元二十七年(1367年)9月,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押往应天。张士诚不屈,最后被乱棍打死。与此同时,朱元璋秘密派人将小明王韩林儿沉江。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先后命汤和、胡延瑞为征南将军,讨伐格局浙东的方国珍。同年,方国珍投降。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0月,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纲领,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朱元璋作出部署,先取山东,再进兵河南,夺取潼关,再进兵大都,在派兵西进,山西、陕西、关中、甘肃席卷而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7月,各路大军直达天津,二十七日占领通州。8月,明军直逼北京,元顺帝携带三公后妃,皇太子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往上都,其余元朝将领基本弃城而逃。蒙古在中原的九十八年统治结束,明朝统一了长城之内的中国领土,丧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收复了。

朱元璋在位期间,重视农耕,严惩贪官,清查户口,社会逐渐恢复稳定(也诛杀了大量权臣),史称洪武之治。期间,朱元璋让太子朱标巡视关中,意图迁都西安,但太子早逝,迁都未成行。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于应天皇宫驾崩,葬于紫金山明孝陵,庙号太祖。

元末农民起义中实力并非最强的朱元璋,靠什么一路逆袭直至成功?

首先,是朱元璋虽出身贫苦,但却一生手不释卷,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早在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尚割据一方之时,他便征辟儒士叶仪、范祖干、许元等十三人,直讲经史,学习《大学》、《论语》等典籍。谷应泰曾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评论朱元璋,说他“虽身在行间”,却“手不辍书,礼致儒臣,深思治道”。

尤难得可贵的是,朱元璋不仅酷爱读书,还善于思考,不迷信古人,能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明太祖实录》的作者曾感叹,说朱元璋“斥侈靡,绝游幸,却异味,罢膳药,泊然无所好”,却往往在“退朝之暇,即延接儒生,讲论经典,取古帝王嘉言善行,书置殿庑,出入省观”。由此可以看出,终身的阅读与学习让朱元璋的文化修养和治国理政的才能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其次,在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手下往往都有着一个优秀的人才团队。如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张良、萧何等人,刘备手下的关张诸葛等人。然而,历代都不乏人才,重要的是如何发掘并领导他们。朱元璋便深善于此道,有着独特的领导力,善于发掘、任用人才。朱元璋事业草创之初,武将有徐达、常遇春等人,可谓将星集聚。但他却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还需要一批有谋略的文人们。

于是他开始有意识的平衡自己的文武团队,每征战至一地,便亲自寻访该处之贤才。《明史》对此便很是称赞,说“太祖既下集庆,所至收揽豪隽,征聘名贤,一时韬光韫德之士幡然就道。”朱元璋也因此在手下聚集了一批由当时最顶尖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智囊团,如刘伯温、李善长、宋濂等人,其中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计划更是奠定了朱元璋成功建国的根基。明朝建立后的朱元璋更是注重人才的重要性,曾多次于朝堂之上告诫群臣,说:“世有贤才,国之宝也”。

看问题不被表面所迷惑,而理智看清大局。在朱元璋割据时,除了元朝廷外,他还有着两个“好邻居”,一是兵力强大,心狠手辣的陈友谅;二是占据着极其富裕的江浙地区的张士诚。这两个人都是朱元璋的劲敌。当战争不可避免之时,朱元璋和他手下的谋臣武将们曾一起讨论先拿谁来开刀。因为张士诚稍弱于陈友谅,并且地盘富裕,吞并后可以快速增强己方实力,所以谋臣武将们都一致认为应该先打张士诚。但朱元璋却有着自己的大局观,在一番深思熟虑后得出了和众人不同的结论,那就是先同陈友谅开战。

众人不解,朱元璋便说出了自己的考虑。原来,在他看来,张士诚是私盐贩子出身,无雄心大志,只想割据一方,享受荣华富贵。而陈友谅则心狠手辣,危险程度远在张士诚之上。若先攻击张士诚,则陈友谅必然趁机来攻,到时两面受敌,局势凶险异常。若先攻击陈友谅,则张士诚定作壁上观,不会借机生事。后来局势的发展与朱元璋预料的完全契合。这种看待问题不被表面所迷惑,而是看大局,看问题的关键所在,能在众人观点一致的时候,坚持自己看法的能力恰恰也是朱元璋的非凡之处。

胸襟与气魄,远超一般人。拥有宽宏的胸襟与气魄,才可以让人心归附,才可以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可以让人在遭受屈辱的时候能够隐忍,冷静且保持理智,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一点在朱元璋的身上表现的很是明显。

朱元璋参加反元起义之初,是郭子兴的手下。郭子兴为人小肚鸡肠,暴躁多疑,他手下的将领为了讨好他,往往将参战所得的战利品全部献给郭子兴,以求讨得他欢心,而朱元璋却和这些人截然相反。《明实录》记载此时的朱元璋“凡军中有所得,皆无取,轧令分给群下”。朱元璋由此获得了身边士兵们的尊重,获得了人心。但时间久了,“(郭)子兴以上(朱元璋)无所献,颇不悦”,又因身边小人的谗言,对朱元璋有了很深的猜忌之心,甚至多次想害死朱元璋。在马皇后的帮助下,大难不死的朱元璋认识到了郭子兴等人气量小的真实面目,果断的找了个机会外出单干。

当朱元璋好不容易风生水起,积攒起三万的军队时,郭子兴却霉运当头,被其他势力从大本营濠州城里排挤了出来,无奈之下,他只得狼狈的来投靠朱元璋。令他没想到的是,朱元璋不计前嫌,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主动的将手中的部队交了出来,让郭子兴来统领,使郭子兴倍受感动。

当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以极高的威望统领着这支军队,并且此时的朱元璋又果断的认识到,如果迷恋于这些小城,则断然不会成就大业。于是继拉着人马出来单干后,有着宽宏气魄的朱元璋开始了第二次的巨大转变,他决定进攻有元朝重兵把守的集庆(南京),并在攻占后将其改名为应天,为未来的帝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因此,纵观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可以看出,他的成功绝不是靠那些虚无缥缈的所谓“天命”,而是切切实实的有着自己不同于凡人之处,是他身上这些闪光点,在不断的支撑着他由一个放牛娃历经千辛万苦而成功走向帝业的辉煌。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