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乾隆皇帝,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微服出巡的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微服出巡次数最高的一个皇帝,他通过这种方式体察民情,所以当时乾隆年间的政治清明。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皇帝微服出巡的小故事,在这些小故事中乾隆皇帝微服出巡过程是怎样的呢?下面来看乾隆皇帝的微服出巡小故事。
乾隆皇帝继位不久,山东就出现了水灾,当时农田内汪洋一片,百姓们都跑到高处去逃难,后来当地的知县知道之后积极组织人力抢救,忙了两天两夜才陆续将灾民送往安全地点。后来在洪水退去后,灾民又面临着吃饭问题,知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没有奏明上级就擅自开仓放粮,在乾隆年间这是死罪。后来那位知县将这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妇人,赞成儿子的做法。得到母亲的支持后,这位知县立即开仓放粮,拯救了很大数量的灾民,使得无家可归的灾民领到了救济粮,从而保住了生命。后来这个知县的上级山东巡抚将他的事情写了奏章,向乾隆皇帝告状,乾隆通过微服私访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后不仅没有责怪那位知县,反而对他大加褒奖,而且还升了职。
有一次乾隆在微服出巡的时候来到专门替朝廷写文件的地方,看到整个办公厅里只有一个人在撰写公文,乾隆感到非常奇怪,和他交谈之后才了解到这人是一位朝廷官员的亲戚,由于写的一手好字,其中篆书、隶书都写的非常好,但在家乡不得志,为此到京城投奔亲戚。这位亲戚安排他抄写公文。当时乾隆微服私访遇到他的时候正是乡试的时候,其他办公人员都去参加了考试,这人害怕耽误朝廷公务,所以没有去。乾隆了解到这些内情后,看他老老实实、忠诚可靠、办事得力,所以赏了他一个举人的名号。
乾隆皇帝之所以喜欢微服出巡主要是因为在出巡期间他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真实的民间实情,所以乾隆在微服出行期间往往能帮助当地百姓解决一些最实际最本质的问题。由于乾隆的臣子们都知道乾隆喜欢微服出行,所以也大部分臣子对乾隆丝毫不敢隐瞒当时的时势,所以当时乾隆时期整个朝堂政治清明,全国上下极少有冤案和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