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的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气度令许多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所折服。蔺相如能从一个一点名气都没有的普通人,一下就升到了上卿的位置,靠的不仅仅只是运气,更多的是蔺相如的勇气。
蔺相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他是一个知道进退的人,之前有个大臣向赵王推荐蔺相如时,就是拿自己的经历做的例子。他说自己曾经和燕王见面时,燕王握着我的手告诉我说愿意和我结交友情,所以我就准备去为燕国效力。但是蔺相如却阻拦我说,如今燕王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害怕赵国,如果你要前去的话,他肯定会因为害怕赵国而不敢任用你的,会让你重新回到赵国。这样赵国也不会重用你的,那么你就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了。蔺相如很清楚当前的局势,才避免了这位大臣走入这样一个困境。所以通过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看清时事,知道进退的人。
其次他是一个很有胆识,很有计谋的人。我们就从他自愿请求前往秦国护送和氏璧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对赵王说我自己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如果和氏璧留在了秦国我就不会回来,我一定会完整的将和氏璧给带回来。在秦国他面对秦王时毫不畏惧,根据当时的形势,一步一步的给秦王分析利弊,最后能够成功的带着和氏璧全身而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胆识,又能够根据时势而随机应变的一个人。
第三个就是他的性格是一个比较刚烈的人,在渑池会议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这个个性。秦王为了侮辱赵王而让赵王起来为大家鼓瑟,但是蔺相如丝毫没有惧怕秦王的权势,步步紧逼,请求秦王为大伙跳舞,还做出了拿秦王的性命威胁他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为了自己国家的面子视死如归。敢威胁强大的秦国让我们看到他的性子刚烈以及他的英勇无畏。
完璧归赵
秦国打算用15座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君臣担心如果换了,秦国不给城;不换的话,秦国可能会发兵攻赵。进退两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交涉。蔺相如发现秦王不提15座城的事,于是就以“破壁”威胁秦王,秦王赶紧“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蔺相如不相信秦王会交换城池,于是让人带着和氏璧回赵国了。
将相和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就是蔺相如。蔺相如当上上卿后,廉颇很不服,蔺相如你不过是个耍嘴皮子的,占了秦国一点口头便宜就爬我头顶上去了?那我这些年出生入死打仗立下的功劳都算啥啊,再加上廉颇本就是个高傲的性子,自然看蔺相如不顺眼,四处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是个很聪明的人,碰上廉颇这样的人有他自己的应对方法,我惹不起,我躲着行吧。当然他可不想一直躲着,窝囊不说,自己的一身才华也无法施展啊。
所以呢,他安排手下导演了一出戏。这天他的一个跟班当众跟他说;“我们抛家舍业的跟随大人,是仰慕大人高义。可如今大人被廉将军几句恶言就吓成这样,是我们跟错人了,请让我们走吧。”蔺相如赶紧说:“别啊,大伙别走。你们说说秦王和廉将军谁厉害?”一种跟班附和:“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接着说:“秦王那样的人我都不怕,我还会怕廉将军。不是我怕廉颇,现在秦国不敢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俩在。如果我们俩都斗起来,怕是会两败俱伤,到时候就便宜秦国了。所以啊国家利益为先,私人过节就算了。”
这些话自然的没几天就传到廉颇耳中。廉颇虽傲,却是个忠君爱国的人,听了这话,感慨还是蔺相如境界高啊,佩服蔺相如胸襟,所以上门负荆请罪去了,两人从此成了刎颈之交。从蔺相如处理和廉颇关系的手段上,可以看出他是很有大局观的人,将国家利益放的很高。所以他也断不会图一时爽快,而置国家于危险。
渑池之会
要知道这次是会面是秦王发起的。秦赵两国打了三年仗,赵国吃了亏,秦国得到了利益也有限,秦赵两国都不想打了,这是前提。所以,秦王上来就要求赵王鼓瑟,这可是赤裸裸的羞辱了。但秦王要的就是赵王的态度,这种刺激本身就是一种试探。赵王鼓瑟了就是说明,赵国不想打仗了。同样蔺相如要秦王击缶,不仅仅是替赵王出气,涨面子,同样是在试探秦国的底线。
从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按《史记·秦本纪》所载,秦国在渑池之会后两三年是在讨伐楚国,秦王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赵国谈崩,导致两面作战,此时秦赵两国陈兵边境,国内有太子坐镇,谁杀了谁都没有实际好处,结果“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所以两国不过是打打口水仗,然而也正是通过口水仗,两国都了解了对方的态度,会盟也就和平结束了。
虽然秦赵都是奔着讲和来的,但也不是没有危险,否则廉颇就不会对赵王说,如果赵王三十天不回来,他们就会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了。所以渑池之会,我们不得不佩服蔺相如,还有赵王的勇气,当然更重要的还有蔺相如的机智。有人说蔺相如逞嘴上英雄,让赵国沾沾自喜,导致赵国不思进取,阿飞不以为然,赵国本不弱,这是列国公认的,赵国受挫于秦,士气低迷,如此对赵国不利,赵国此时需要的是重塑自信,所以蔺相如要挟秦王还有第三个原因,激励赵人的自信。
这样才能解释有大局观的蔺相如为何会刻意去得罪秦王。第二次面对秦王,蔺相如同样是赌上了自己的性命。两次舍命为国,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封为上卿。
蔺相如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似乎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历史可能再次和我们开了个玩笑。《史记·赵世家》记载“二十八年,蔺相如伐齐,至平邑。”人家蔺相如是领过兵打过仗的,至少不是弱书生。有人或许会说,诸葛亮坐着个轮椅还能领兵呢!这倒是没法反驳,不过关于蔺相如的事迹不止于此。蔺相如原本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缪贤评价蔺相如“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有智谋好理解,蔺相如的事迹,桩桩件件都体现了他的智谋。可是勇士怎么解?
缪贤讲了他自己过去的一件事情:缪贤曾经获罪准备逃往燕国,为何去燕国?原来有一次缪贤陪赵王和燕王会面,燕王私下里拉着缪贤的手说,希望和你做个朋友。故而缪贤想要去燕国。这时蔺相如阻止了他,并解释因为赵强燕弱,大人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愿和大人交朋友。而如今大人获罪逃往燕国,燕王肯定不敢收留,甚至会把你献给赵王。大人不如诚心向大王请罪,还有可能获得原谅。
就这么一件事,能体现蔺相如的有智谋,可是跟其人勇士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得不展开想象,此处勇士不仅仅指胆量,《史记》中被称为勇士的不多,除了蔺相如,另外名气大的还有专诸和秦舞阳,这两个人都是以刺客身份闻名的。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或许我们都没注意,渑池之会,蔺相如要秦王击缶时写道:“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一个文弱书生,断不能有如此威慑力!
蔺相如事迹主要记载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中,可此篇中还记载了另外三个人:赵奢、赵括、李牧,皆为武将!所以蔺相如极有可能也是一位武艺不凡的将才,至少不会是一个文弱书生!缪贤很精准地描述了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蔺相如当是一个智勇兼备,文武全才的人!
对于蔺相如之死,民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蔺相如因为渑池之会而获罪致死。渑池之会,蔺相如凭借他的外交能力和三寸不烂之舌,让赵王免于被秦王贬低。后来秦国向赵国出兵,赵国把太子献出作为人质。不料,太子死在了秦国,所以,蔺相如获罪处死。
第二种,蔺相如因为廉颇而死。当年,廉颇嫉妒蔺相如,没想到蔺相如却为了国家,对廉颇十分宽大。廉颇知道后就像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以后,两个人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廉颇抵抗秦国,死在了战场上,蔺相如听闻后,伤心地一口老血吐了出来,然后便不久于人世了。
第三种,蔺相如因为骊山之行获罪致死。蔺相如因为他的才能,倍受赵王的赏识。于是,赵王就把太子交给蔺相如调教。蔺相如带着太子开始了骊山之行,没想到太子病死在骊山之上。赵王很是生气,就把蔺相如处死了,甚至还株连了他的九族。
当然,具体蔺相如是如何去世的,史料上面并没有记载。所以,真正的原因暂时还不得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