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洪武二十一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
解缙自小聪明绝顶,博览群书,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书法与诗文都很有建树,他对文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明第三位皇帝朱棣时,主持了《永乐大典》,共约三亿七千万字,从历代浩繁卷帙中选择汇总。聪明的人总觉得自己很伟大,比别人更有优越感,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这解缙就太聪明,最终失了小命。
解缙因学问渊博,常常侍奉在朱元璋左右,有一天,朱元璋面命他写一首鸡冠花诗,解缙未加思索,开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话音未落,朱元璋从袖口掏出一枝鸡冠花说:“是白的。”这解缙反应敏捷,立马回道:“今日为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拍马屁拍到如此程度,可谓妙哉。
还有一次,解缙陪圣上朱元璋一起钓鱼,钓了许久,朱元璋一条都没有钓上,十分郁闷,就让他赋诗一首,解缙随口就说:“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奉承有点恶心。
如果解缙仅仅让万岁爷高兴还好,但他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常常锋芒外露,显示自己的不俗,没能弄明白官场上的八面玲珑,而触犯了龙颜,根本没有理解主子的用意,自古奴才比天才更令官们喜欢。某日,朱元璋望着他问:“我跟你,论,道义是君臣,论恩情像父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直管说好了!”
解缙觉得陛下对自己百分百信任,就未加润色,一挥而就,写了篇万言书呈了上来,内容对朝政颇多非议,说“刑太繁”,法太严,只听说圣上在愤怒的时候,对逆党奸臣斩草除根,没听说圣上在奖励善行时,赏赐有功而怜苍生;还指出朱元璋用人不择贤良,以致小人趋媚,贤者远避等等,连朱元璋读书都是不务正业,洋洋洒洒的“宏篇”中唯有“陛下天资至高”六个字让朱元璋觉得是夸他,内心开始讨厌他,表面上还是装模作样地赞美了一番他的忠心与直言,这解缙以为朱元璋真的喜欢,又意犹未尽地又呈上《太平十策》,让朱元璋有点哭笑不得。这朱元璋骨子里看不起这些酸文人,他喜欢文人听话,却不喜欢文人指手画脚,自我感觉良好。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案发,被杀。这个案子牵连达1.5万人,是洪武朝的重大案。洪武二十三年,韩国公李善长被迫自杀。解缙站出来,替虞部郎中王国用起草为李善长辩冤的奏疏。文章恣意汪洋,精彩绝伦,不愧为大明第一才子的手笔。据说连怒火中烧的朱元璋,都不自觉地重读一遍。“窃见太师李善长,与陛下同一心,出万死,以得天下,为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皆被宠荣,人臣之分极矣,志愿亦已足矣。天下之富贵无以复加矣。若谓其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揆之事理,大谬不然矣……使善长佐胡惟庸,成事亦不过功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纳妃而已矣,岂复有加于今日之富贵者乎?且善长岂不知天命之不可幸求,取天下于百战而难危也矣!”
道理说得再明白不过,位极人臣的李善长,除非篡位自立,绝无可能辅佐胡惟庸谋乱的理由。奏疏接着说,李善长已经死了,只希望陛下警戒于将来。现在天下人都说“功如李善长,尚且如此”,我怕四方人心因此瓦解啊。这样直白而直戳痛点的警告,简直大胆。解缙说,我也知道“言出而祸必随之,然耻立于圣朝,而无谏诤之士”。表达了赴汤蹈火、死而无憾的决心。尽管措辞猛烈,解缙并不忌讳别人知道自己代笔的事,所以朱元璋很快知道,这把“匕首”是解缙递出去的。
紧接着,又发生了解缙撰文弹劾都御史袁泰的事。袁泰依仗权势,多行不法,大家心怀愤恨,但各有畏惧,敢怒不敢言。只有解缙嫉恶如仇,大义凛然,挥笔而就,把袁泰的罪与罚写得入木三分,“天地不容,人神共怒”。朱元璋显然已对朝廷上出现的这名“侠士”非常不满,他全然不理会解缙的奏疏,不仅宽宥了袁泰,而且指责解缙缺乏涵养。不久,解缙的父亲解开入京觐见朱元璋。朱元璋说,把你儿子带回家,让他继续读书,十年后,大器晚成,大用未晚也。换句话说,皇帝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把耿直硬气的解缙解雇了。这是洪武二十四年(1391),离解缙入仕不过三年多。
世事无常,转眼八年过去,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了,似乎这解缙真的应了朱元璋所说,遇到识货的皇帝朱棣。这朱棣本来是抢了侄子的皇位,一上台就想做点大事,笼络人心,好大喜功的朱棣萌生了编一部大书,自然这解缙是最佳人选。解缙春风得意,召集了一百四十余位读书人,分头编纂这部大书,于永乐六年完工,便是《永乐大典》。编书的过程中朱棣十分赏识他,对大臣说:“国不可一日无我,而我不可一日无解缙。”这话是说没有解缙不行呀!
于是,这解缙有点找不到北了,又豪情满怀,申管晏之谈,作稷契之辅,参政议政。朱棣对于继承人这国家大事上拿不准主意,长子朱高炽性格温厚,但身体肥胖又有足疾,朱棣不喜欢这个长子,而喜欢相貌堂堂,英武过人,善于骑射,有赫赫战功的次子朱高煦,而唯一的毛病是性格暴烈。
但自古有立长不立幼的传统,这让朱棣犹豫不决,就寻问解缙的看法。好的下属应该领会主子的意图,而解缙对于官场的规矩一窍不通,态度鲜明地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内心不高兴,虽然否定了自己的意愿,又觉得他说的有理,没有出声,望着解缙。这解缙又耍了一个小聪明,朗声吐出三个字:“好圣孙。”这一下让朱棣笑了。这“好圣孙”是指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因为朱棣不喜欢长子朱高炽却喜欢这位皇孙。
解缙在朱棣立太子之事上起了决定作用,就更加自负,膨胀起来,公开站在朱高炽之面,时不时在朱棣面前打朱高煦的小报告,说朱高煦坏话,分明犯了大忌。因为解缙,朱高煦没能当上太子,就狠死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文化人,暗暗用劲要给他颜色看看。朱棣也越来越反感解缙来掺和他的家事,未等《永乐大典》完工,就找了一个“廷试读卷不公”的借口,把他贬到广西去了。这解缙并没有因此好好反省,问问自己为什么?而是依旧“天真”,以致几年后的一件事,引来杀身之祸。
他趁进京汇报工作之机,在朱棣不在京城的情况下,私下拜访了皇太子朱高炽,更重要的是见了朱高炽之后,未等朱棣征鞑靼回来,就打道回府了。本来疑神疑鬼的朱棣对这个太子不信任,常常怀疑其有不轨行为,如今解缙又私会朱高炽,这还了得?这件事让朱高煦抓住小辫子,朱棣一回来,第一时间就禀报了解缙“可疑”行径。朱棣勃然大怒,认定这个解缙勾结太子,图谋不轨,下旨逮解缙下狱。
一晃,又过了几年,朱棣听话解缙还在狱中,就冷冷地说:“怎么?这个解缙还活着?”深谙心理学的锦衣卫头领纪纲自然听出朱棣的弦外之音,便热情地地招待了解缙一把,把他灌醉,埋进厚厚的积雪中冻死了。
可怜一代才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被皇帝器重是何等荣耀,只要踏踏实实本分做事就好,何必去触碰皇帝的底线呢,解缙读了那么多书,难道不知自古参与党争都是要命的事吗?虽然后来被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平反,但明朝终究还是早早失去了这么一位大才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