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这个人,姓姬名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一是享寿105岁,可能是史上最长寿的帝王;二是最早造访西域,他去西域会见西王母,比有名的汉代张骞通西域早了近千年;三是制定了包括后代广泛使用的墨、劓、膑、宫、大辟等3000条刑罚,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刑法文献;四是武功卓绝,曾西征犬戎,俘虏他们的五个大王。东征徐国,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其国力之强盛达到了周朝时的顶峰;五是其故事世代流传,乃至被后人编成了神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神话色彩的帝王之一。
如果揭开周穆王身上的神秘面纱,我们会发现,他实际上是史上治理国家最有成效的帝王之一,其成就比后世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毫不逊色。这尤其体现在他的用人上,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样教导下属为官的。
周穆王做君王有极深的忧患意识。大儒荀子有一句名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后世的唐太宗把它当做口头禅,表现出极强的忧患意识。周穆王执政时的心情比唐太宗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任命君牙为大司徒时,描述自己的心情为“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译成白话就是“我心里的忧虑危惧,就像踩着虎尾和走在春天的冰上”,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所以他“中夜以兴,思免厥愆”,解释成白话就是“甚至半夜起来,也要想法子避免过失”,这说法就颇似诸葛亮为完成刘备的统一大业“夙夜忧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情。周穆王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化做对臣子的勉励上,主要有三点:
一、“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这是对臣子自身的要求。译成白话就是“你自身能正,人民不敢不正;民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上梁不正下梁歪。周穆王对臣子提出的要求突出了一个“正”字,做官的是个正派人,不搞歪门邪道,你统治下的人民就不会走上邪路,做官的为人标准,就是人民的做人标准。周穆王说得多好啊,现在我们提“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和周穆王所提的“民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异曲同工,是一个道理。现在我们国家,人民总痛恨社会风气不好,社会风气不好的根源是什么?按周穆王的看法,首先应该是“官风”不好,是官场的不良风气影响了社会风气,不管是请客送礼,还是拉帮结派,都是从上头所谓的官场精英率先形成的。
二、做官应该注意五种弊端:“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译成白话就是:“做官有五种弊端需要注意:畏权势,报恩怨,谄媚内亲,索取贿赂,受人请求。有这五种弊端的官员,其罪与罪犯相同。”一是畏权势。所谓民不跟官斗,有多少当官的判是非不是看人下菜碟呢?史上的包公、海瑞型清官如凤毛麟角,上级有了错误,敢揭发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报恩怨。小人为官,一朝得志,假公济私、官报私仇者尤其值得防范,既使放到现在,极个别人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官报私仇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谄媚内亲。一个人当了官,则“一人 得道,鸡犬升天”,不知有多少三亲六故沾上了光。这样的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他家的权力,实在罪不可恕;四是索取贿赂。就连现代也是上到省市干部,下到乡长村长,贪赃枉法者比比皆是;五是受人请求。一旦当了官,难免进入关系网中,或亲戚、或朋友、或同事、或上级下级对你有所求,互相利用,办些出格的事。周穆王在三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官场的五种弊端,且认为有这五种弊端的官员其罪与罪犯相同,制定了详细的刑罚予以惩治。令周穆王没有想到的是,他提出的这五种官场弊病,现在仍然存在且泛滥成灾,愈演愈烈。
三、选材要慎重。周穆王说:“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 厥官”。什么意思呢?当了一方大员,你也要选拔人才充当你的下属,选材时千万要慎重:“要慎重选择你的部属,不要任用巧言令色、阿谀不端的人,要任用贤良正士……如果你不是任‘才’为亲,而是任‘财’为亲,就会败坏我们的选拔制度。”周穆王的意思如果延伸开来,颇有一点“问责制”的味道,如果乡长犯了错误,是不是县长有用人失察之罪呢?如果县长犯了罪,省长是不是有用人失察之罪呢?治理一个地方,不是一个人治理,而是一个团队治理,所以上级选拔人才,一定要慎之又慎。令周穆王没有想到的是,直到三千年后的现在,用人上仍有“任财为亲”现象发生,甚至卖官鬻爵,怎不令人寒心。
当然,周穆王是生活在奴隶社会制度下的帝王,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维护他对人民的残暴统治而服务的。但他的用人观念,为官之道,很值得后人借鉴。李商隐有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表达了西王母对周穆王的思念之情。假设周穆王如西王母所盼,三千年后重游中国,不知这位爱好旅游、儿女情长而又完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明君对如今的官场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