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初时期的谋臣,首推应该就是刘伯温了,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虽然说得有失偏颇,但依然可以反映出刘伯温的能力和重要性。他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功劳。
刘伯温的本名叫刘基,自幼便展示出了过人的聪慧,12岁时便考取了秀才,被同乡称之为“神童”;在刘伯温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便已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
但是真正让刘伯温成为传奇的,还是他在徽州的一段经历;当时刘伯温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完整明教社会,事后刘伯温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伯温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
在刘伯温23岁时便高中进士,但多舛的仕途让刘伯温心灰意冷,最终蛰居隐退。在朱元璋攻破应天后,征刘伯温为自己的谋臣,据说朱元璋也有明教的背景,所以刘伯温也就答应了。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
后又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公元1367年,刘伯温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公元1367年,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刘基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天气大旱,刘基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便当即命令刘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从天而降。刘基趁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
朱元璋这时正要处决囚犯,刘基便问是什么原因,朱元璋将自己所做的梦告诉他。刘基说:“这是获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应当停刑等待。”三日之后,海宁归降,朱元璋很高兴,就将囚犯全部交给刘基释放了。明王朝正式建立后,朱元璋授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但其实,当时朱元璋对刘伯温识天机懂鬼神的手段已经极为忌惮,但当时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才能还颇为倚重,所以一直重用刘伯温,视刘伯温为自己的左右手。刘伯温又如何不知朱元璋的心思?但他也的确想一展自己的才能,双方就在这样面和心不和的情况下,维持了下来。
后来李善长大权独揽,这李善长虽然外表宽厚温和,但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广结党羽,排除异己;时任中丞的刘伯温与李善长因为法令的事情发生争论,结果李善长大肆辱骂刘伯温,这让刘伯温内心感到不安,深知再不辞官走人的话,就要祸及家人了。公元1371年,刘伯温在拒绝了朱元璋的挽留后,回到了老家青田。
在刘伯温辞官四年后,虽然早已不在官场,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颂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伯温复杂的心情;其中有不满,有失落;这让朱元璋内心对刘伯温的不满更甚。
在公元1375年正月下旬时,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后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
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伯温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长子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伯温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最终还说:“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
这本天文书就是《六甲天书》了,具体有何作用,不得而知,但想来,能让朱元璋都如此忌惮,想来也非凡品;至于刘伯温密奏的遗书,应该是与“烧饼歌”一样,对未来的一些推测;刘伯温深知,只有把这两样都交给朱元璋了,朱元璋才会放过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