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解密:手握30万重兵的秦朝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

作为大秦帝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蒙恬手握秦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这支部队,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这支部队,跟谁蒙恬多年,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蒙恬的人马。只要蒙恬假托皇帝诏令,拥护太子扶苏,打回京城,赵高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条。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太子扶苏自杀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蒙恬也拱手交出了兵权。实在让人不可解。

扶苏的缘由,我们另外再说。本文单说蒙恬。

蒙恬被赐死时,自己对自己做出了一番评价: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蒙恬说,我的罪过本就应当被处死。为什么呢?因为我修建了一条横跨东西,长达万里的长城。修建长城的时候开山凿河,这中间或许有伤及大秦龙脉的地方?或许,这就是我蒙恬的罪过吧。

龙脉之说,虚无缥缈。况且,大秦只是将六国长城连贯起来,长城的主体工程,早在大秦一统天下之前就已经修成了。

很明显,这是蒙恬的托词。

在《史记·蒙恬传》中其实已经约略透漏蒙恬真正的死因。

司马迁评价蒙恬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司马迁说,我到过北疆,从大秦时代修建的直道回归。沿途观看蒙恬修筑的长城关隘。发现工程确实浩大。这体现的,是大秦王朝对百姓的奴役不遗余力。在秦国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各地百姓还没有真心归附。在那个时候,,身为大将的蒙恬,本应当向秦始皇进谏,让百姓休养生息。可是,蒙恬“阿意兴功”,如此,才落得兄弟被诛杀的下场。

那么,司马迁说得阿附秦皇获得功勋是什么事情呢?当然是说北击匈奴。

当时的匈奴很强大,但是,并没有强大到需要秦朝倾国远征的地步。我们结合历史就可以发现,匈奴在冒顿单于时达到极盛,开始犯边。在前几十年,匈奴还不足以威胁到大秦帝国。

蒙恬掌管大秦兵马的时候,天下已经接近一统。身为一国统帅的他,没有一场拿得出手的灭国级战役。这样蒙恬和前代诸如白起、王翦比起来自惭形秽。于是,当小部匈奴扰边时,蒙恬建议修竹长城,大举征讨。一来满足秦始皇好大喜功的脾气,二来也可以趁机建立功勋。

而修竹长城,大举征讨,正是激起天下民变的导火索。

史书有这样一段记载:(秦二世)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当使者来到长城大寨,宣读诏令要赐死扶苏时,蒙恬或许很吃惊,却并没有怀疑之心,也就是反抗之心。等到扶苏已经死了,他听说使者也要杀死他,这才有所怀疑,并且上书朝廷询问缘由。也就是说,在蒙恬看来,即便秦二世时伪造诏令称帝,杀掉太子扶苏,也必须仰仗他蒙恬。于是,扶苏死的时候他没有动手。等到自己有危险了,他才着急了。

蒙恬一着急,情况很可怕。使者不敢下手了,连忙请示秦二世。秦二世接到了蒙恬的上书,“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还真的想要释放蒙恬。是赵高从中作梗,害死了蒙恬。

胡亥为何原谅蒙恬,赵高又为何要还是蒙恬呢?

因为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做蒙毅,两人一内一外,深得秦始皇信任。两人都是将军,掌握京城和地方的主要兵力,于是“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既然兄长扶苏已经死了,蒙恬也表示了诚意,于是,秦二世胡亥想要召回蒙恬,委以重任。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担任宰相。可那样一来,赵高精心设局想要掌控朝政的计划就要泡汤。

于是,赵高诬陷蒙恬,说当初始皇本就想让胡亥继位,是蒙恬劝阻才立扶苏为太子。胡亥想到最近几年蒙恬和大哥的关系都很亲密,就怀疑蒙恬在欺骗自己。最终,胡亥下达了赐死蒙恬的诏令。

到这时,蒙恬还不肯死。他告诉使者,要面见二世,并且强调”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自己为什么没有背叛呢?就是因为顾念先帝厚恩,并且举了周公辅佐周成王的例子,表示自己一定会对新君效忠。

到此,蒙恬邀功贪生的嘴脸已经一清二楚了。

可是,使者告诉蒙恬,皇帝不可能见你,你死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蒙恬才慨叹自己挖了龙脉,不得不死!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