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天才孙策的故事

孙策,字伯符。名字不俗,相貌也不错。三国志说他“美姿颜”,因此决非国字脸、浓眉大

眼阔嘴的刚毅形象,大抵是眉清目秀、风采飞扬。

如此英俊的孙郎,性格也讨人喜欢:“好笑语”,会说话,幽默风趣;“性阔达听受”

,雍容大度,从善如流,不会耍大腕脾气。

仅凭这一些,已足以倾红颜之芳心,树青春之偶像。

不过还没完。最重要的,孙策是个天才:军事天才。

天才与人才是要区分的。

一般来讲,军事人才往往出现在乱世。在和平年代,能当上骠骑大将军的,通常都有一

个响亮的名字,但很可能是饭桶,说不准是个嫖妓大将军。而那些潜在的军事人才也不知道

在哪里,可能在摆地摊做一些小买卖,或在衙门里充个捕快。实际上也因为和平年代刀枪入

库,你就是韩信

再世,也空有一身武略,谁知道你是谁啊。同样的道理,战争年代也可能埋没了经济学家数

学家,那在三国时代只能帮曹操记一记粮草明细账的,保不住曹丞相还要找你借人头一用。

因此,每个时代都会有生不逢时的歹命人。象我们这些三国迷,多少有些恨不早生千年,驰

骋中原,一展胸

中磊块,当然啦,也有可能临阵授首,成全了关羽那厮。

俗云乱世出英雄,主要指军事人才。至于军事天才,则如翰海明珠,不知所出。故霍去

病生为治世之皇亲,而孙策却托身乱世之将门。既是军事天才,那就是说无师自通,天生会

打仗,最好是文盲,但决不能是流氓。关羽天天抱着左传,乃至挑灯夜读;张良在桥上捡到

兵书,回家研读

后才开窍;曹操识字最多,暗地里背诵孙子兵法。如此这般皆没有资格入选。因此霍去病不

读兵书,读了还有副作用。这种人就可以算天才了。

孙策十八岁从父出征,二十六岁遇刺身亡,前后不足九年,大小数十战,横扫江东,奠

定了东吴基业。他既是执政君主,要清理国事,又是统帅,要指挥诸将三军,同时他自己也

亲力亲为,冲锋陷阵。这么些吃力而要命的事,到了孙策手里却游刃有余,可他只有二十左

右岁啊,此诚非

天才不能为也。相比之下,曹操则长于智略,短于果敢,他在官渡之战前还在打退堂鼓。刘

备有智而迟,与陈宫和俺一样毛病,并倚重经验积累。周瑜、陆逊则运筹有余,而锋芒不足

三国志里说孙策“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这是王霸气度。

又说孙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这是说孙策治军

有方而且骁勇善战。所以许贡拿他比作项羽,阿瞒就直呼他野兽了。

野兽是什么?野兽代表了猛锐和速度,那是天生的,再加上天生的智略,这就是孙策用

以克敌制胜的“三个代表”。以“三个代表”精神用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兵力不足的

劣势,尤其在创业初期。实践证明,凡是在战争中自觉运用“三个代表”的,都能取得胜利

;反之,凡是没

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都以失败告终。孙策在战争中亲身体会到了“三个代表”的无

穷魅力。我翻看了《孙子兵法》,我觉得有必要把孙策的“三个代表”光辉理论写进《孙子

兵法》,使《孙子兵法》的思想与时俱进,更臻完善。哦哦,对不起,扯远了。再说孙策打

仗,大都是速战

速决,打起仗来干脆利索,没有任何拖泥带水,抛开人道主义不讲,这种战争简直成了艺术

。陈寿夸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诚有是哉。最令我欣赏的是庐江一战,堪称孙策用

兵的典型战例。袁术旧部渡江投奔孙策,却为庐江太守刘勋所截。孙策恨得直咬牙,但他“

伪与勋好”,能

忍。听说上缭富裕,他写信与刘勋,恳切地劝他攻取上缭。这是要调虎离山。刘勋果然中计

,出兵攻打上缭。孙策探知,连夜领一千轻骑,疾驰奔袭庐江,时速九十公里,并于拂晓拔

下城池。刘勋无家可归,只好带了几个亲信逃跑了。这是多么轻快的一战啊,如空中一道电

光闪过,复归于

平静!

三国志说孙坚、孙策是孙武子之后,很难说是经过了严格考证,估计是要为天才找一个

来头,提高可信度。因为天才经常不为世俗所理解,也不见得为苍天所容,往往早早的就收

了去。是以自古天才短命。非短命者可称英才、奇才、怪才、蠢才,惟不可称天才。霍去病

卒年仅二十四春

秋。因此孙策也只活到二十六岁,以彻底证明他是不折不扣的天才。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