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张辽的履历: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有人便以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效力来指诘张辽不忠。果然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忠么?
张辽起初不过一从事,丁原使将兵诣京都,很明显,丁原这个人没有野心,他的军队到了京都后直接受大将军何进的指挥,当张辽到河北募兵回到京师后,政局发生了变化,请注意,他只是以兵属董卓,董卓当时把持朝政,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和袁绍不也被董卓任命过官职吗,王允等大臣不也留在京师继续做官吗,为何张辽一个下级武官奉命行事就是不忠呢?————很明显,张辽只是没有或者说没有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罢了,作为一个军人,我想他没有义务卷入朝中的权力斗争之中。张辽不是陇西人,年纪又轻,根本不在董卓的亲信之列,是否有幸参与同关东诸侯的战斗尚未可知,总之,董卓从来也算不得是他的主子,这一点跟吕布背叛董卓显然是不同的。
而吕布和王允除掉董卓,吕布摇身一变成了诸侯中的正面人物,“允以布为(奋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我想张辽由将兵属董卓变成将兵属吕布同样是再正常不过了。——————由于吕布与张辽都曾在丁原手下,就算没什么交情,但在吕布看来还是比别人要显得亲切得多,于是张辽被提拨为骑都尉。后来西凉兵为董卓报仇杀入长安,张辽跟着吕布出逃。
但以此来断定张辽从此成为吕布的亲信,显然太过武断。吕布提拨张辽,跟董卓“信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用其所举韩馥、刘岱、孔伷、(张资)〔张咨〕、张邈等出宰州郡”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单方面的拉拢行为,而我们从后面的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虽然吕布有意拉拢张辽,但两人似乎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吕布的传记中,有关于臧霸的记载,但是却没有出现有关张辽的记载,似乎张辽与吕布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虽然演义中有诸多张辽与曹操、刘备军队作战的描写,但在史书上却一个也找不到。
张辽跟着吕布在神州大地上转了一圈,终于来到了徐州,此时徐州是刘备当家。三国志中说张辽到徐州后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岁,看看地图,鲁郡在哪?
鲁郡不在徐州辖区,而是属豫州。张辽这个鲁相到底是刘备给的还是吕布给的,不好说,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张辽跟吕布有相当的距离,详细请参考下面所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中兖、豫、扬州图局部。
说了半天,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张辽极有可能没有参与曹操与吕布的最后决战,当然,不排除他和臧霸一样将兵助吕布,但显然张辽应当并不在最后被围之列,他有可能仍在鲁国或者在主战场不远的某处驻扎。也就是说,张辽真正意义上另换新主,只有跟曹操这一次,并且还是在吕布被击破之后。————张辽从未背叛过谁,这一点与吕布有天壤之别。
其实只要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我们就不难发现,张辽其实算得上是忠义之士。
有人认为张辽在吕布手下没有得到重用,从而认为张辽不过如此,实在是大错特错。我想,张辽在吕布手里要么是被大大地重用了,要么是被甩在了一边。看一看地图就明白,张辽所领的鲁国在徐州北面,正当兖州之东,吕布得徐州后不过自称徐州刺史,而张辽的鲁相若论品秩尚在刺史之上,如果吕布真的是用张辽在北面为自己扼守门户的话,那张辽在吕布眼中的地位就非同小可,当然,这不说明两人私交如何,更不说明张辽对吕布的忠诚。如果吕布只是碍于情面才给了个鲁相,把张辽打发得远远的,用得着的时候才叫他一声,那说明吕布和张辽是渐行渐远,而张辽其才能则完全没有得到发挥。
张辽被丁原看中,就是因为他武力过人,不过史书中对武艺的记载几乎没有,但从逍遥津一战不难看出,张辽即便不是什么绝顶的高手,但其身手也着实了得。不过我想张辽真正值得说一说的是他的果敢————单身上三公山、柳城斩单于、夜定兵变、勇闯天柱山、血战逍遥津,三国诸将果敢如张辽者鲜矣。
————————从这一点看,张辽虽然在吕布那里没有怎么表现,但其战斗素养是很高的。
最后要说一说的是张辽的人品。不过说之前我想提一提另一个人,林彪。
将人品作为抵毁一代名将的证据,实在是太过牵强。更何况张辽的人品并无问题。
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这可能是一些指责张辽的人喜欢引用的,不过这诸将任气,很显然并不是张辽一个的事,而是于禁、乐进和张辽互不服气而已。
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这是另一个所谓对张辽不利的记载,理由是他居然跟李典这样“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的人不和,于是便说张辽人品太差。
——————果真可以这样说么?那周瑜与军中“敬贤礼士人皆呼之程公”的程普也有不和,是不是周瑜的人品也有问题呢?造成两人关系不好的原因很多,张辽的降将身份、诸将平时意见的不同都可能是不睦的原因,何以偏偏要牵扯到人品上来,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其心可诛啊。
在我看来,张辽的基本上都属于那种不会跟人套近乎的,跟关羽、魏延有些类似,他们都勇猛过人,善养士卒,但从张辽的经历来看,似乎还没有关羽、魏延那么傲。
最后再说一说张辽的智力,高顺有过对吕布的劝谏,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冷静,有脑子。张辽的智力我想并不低,他那些果敢的举动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都是有充分的理由的,特别是逍遥津一战前,张辽对曹操战术意图的充分理解,足以说明他绝非匹夫之勇,而是有勇有谋。
————看了那篇文章的分数那么低,相信喜欢张辽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在此综合了一下大家的意见和看法,发表了这篇文章还文远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