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关羽真的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吗?

陈寿在张飞传中评价关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于是很多人就把此话当成了关羽的盖棺定论,我于是想知道一点关羽是如何善待士卒的具体事例。

《三国志*曹仁传》中写到“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三军服其勇。”具体描写了曹仁与士兵共生死的事迹,士卒也非常佩服曹仁的忠勇与对部下的爱护。

裴注中赵云对刘备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再如:“敦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以上都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具体描写各位将军善待士卒的例子,可见将军们如果真的对待士卒有善行或善言,陈寿是乐于记载的。

然而我逐字认真查找,除陈寿的一句主观评语外,居然没有看到有关关羽如何善待士卒的任何具体事例。

看待、评价一个人,第一是看他的行,第二才是看他的言,至于其它任何人的评价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不能当根据。因为陈寿在对关羽的言行描写中没有任何地方为他的那句主观评价提供根据,所以我只能从侧面去考证这句话的真伪。士兵如何对待关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关羽在平时是如何对待士兵的,以及关羽在士兵心中的地位。于是我在关羽传中找以了“羽军遂散”这句话,人说患难见真情,危难之中,士兵们都抛弃了关羽,虽然有“尽虏羽士众妻子”这个前提,但也足以体现关羽在军中的实际威望,以及平时他是怎样对待士兵的了。

在三国的时代,人们普遍比较质朴,主公为部下亲手披上一件斗篷就可以令其感动得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士兵们都抛弃了关羽,是士兵们都不懂得关羽对他们的好处,都忘恩负义吗?还是只有陈寿才知道关羽爱护士兵而士兵本人却不知道?

本以为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关羽都做了哪些善待士卒的事,于是百度一下,居然还是除了那句陈寿的主观评语外一无所获。但我多少还是知道一两件关羽“善待”士卒的事,至少来源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从野史中看到,可能是从评书中听来。好像是关羽身边的两个亲兵发生了误会,关羽为他们调节了这次隔阂。但我认为即使是真有其事,那也只属于居委会大妈的工作,此等小事如何能够和上面几位将军的事迹相比,又如何能使军心归服呢。曹刿说过“小惠未偏,民弗从也”,正中关羽。

我另外还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可能做到“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尤其对于一个本身就是高级士大夫的人。在三国时期,几位霸主都是非常重视人才的,而刘备又是其中的高手,所以我相信刘备所提拔起来的干部大部分应该是比较有真才实学的,起码是应该比普通人强的。我相信这些人的能力、素质一般来说(个例除外)应该是比那些士兵们强的,而关羽却对这些人半点也瞧不起,却和那些普通士兵交情很好,这合乎逻辑吗?最起码黄忠身上的优点比那些普通士兵要多得多吧,值得尊重的地方也多得多吧。为什么关羽会轻视黄忠而交好普通士兵呢?

不去尊重那些品格能力都比较高的人而去和一些没有什么品格能力的人交好,(虽有个别怀才不遇,但相信关羽手下大部分士兵的素质赶不上刘备手下的官员)这在道理上是根本说不过去的。

我认为即使真的像陈寿说的那样,关羽交好士卒,也不是因为关羽真正爱护、喜欢他的士兵,或是这些士兵哪里值得关羽爱护、喜欢,而只是这些人与关羽的地位相差悬殊,对关羽造不成任何威胁,关羽才去交好他们,而没必要去挑他们的毛病。看看关羽所轻视的那些人,马超、黄忠,他们是人品不好,还是能力不强?关羽的所谓骄于士大夫,并不是因为那些人都是饭桶、包子,而是关羽怕别人的地位接近或超过自己,从而妒嫉、打压同僚罢了。这样的人哪里谈得上什么豪气,妒贤嫉能罢了。

真的有“傲上而不辱下”的人吗?当然有,陶渊明、李白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因为感到统治集团的腐败堕落,不愿与其为伍,于是他们轻视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对其态度傲慢;同时,他们又同情广大劳动人民,尊重而不轻视他们。“傲上”是指坚持真理,不向权贵、恶势力低头,保持自己的本色。“傲上”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很容易就会被人打击报复,故真正

“傲上”的人,都是有大勇的,如陶渊明、李白,魏征等。

再看看关羽的所谓“傲上”,他本身就是统治集团的顶层人物,蜀汉集团刘备老大他老二,在荆州他是土皇帝,他所傲的那些人全都是些比他地位低一点,同时不是他嫡系的人。对这些人他可以任意侮辱、处置,而从不用担心对方有能力报复。这种“傲上”都需要什么勇气呢?党同伐异,打击异已之人而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