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我观《三国》----人物印象

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变更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军阀割据,群雄并起,这时束缚人们思想的禁锢最少,思维活跃往往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成了行“非常之事”的动力,给适时者提供了改写历史和演义人生的舞台,为后人评说历史提供了素材。三国时期也不例外,千里沙场战马嘶鸣,旌旗掩日刀枪挥映,象滚滚长江洗礼了英雄人物,淘汰了平庸之辈,抛下了冤魂屈鬼。罗贯忠将这一段历史把于手中,用生动的文笔把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演义出流芳百世的千古奇篇。霸气十足的曹操,运筹帷幄的诸葛,忠诚信义的关羽,英雄气短的周瑜,年少俊才的郭嘉,天资聪慧的杨修,其貌不扬的张松,跛足眇目的左慈等等,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三教九流,可谓包罗万象,《三国》全书涉及几百个人物,个个神态迥异面容鲜活,按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我的理解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曹操、刘备、孙权、诸葛、关羽。这几人地位显赫,特别是关羽有特殊的神化背景,被推崇之极;第二层次为三国中一班文武战将,是三国的基础层,如赵云、姜维、曹氏兄弟、夏侯兄弟、及江南大将文武等;第三层次是过客层,这些人即无交代来历和身世,只是提及一下而过,便杳无音信,如曾助曹操一臂之力的高人娄子伯。

曹操、刘备和孙权是缺谁都不成宴的主宾,曹与刘在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代表着截然对立的两派,在刘备匡扶汉室的光环下,他的属下也显得形象光辉,一个个都是在替天行道,张口闭口就能骂人是“鼠辈、汉贼”,而曹操的属下就要暗淡些。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书中的定论,但他的文韬武略、能征善战、果敢智谋,是刘、孙远不能及的。作者对曹操的评价从不吝笔墨,正象诗中所言“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因此,曹的形象是完整的、直观的,故再多费言语也没有什么意义。

说说刘备,此人隐藏很深,好话说尽坏事做绝,那么书中是怎样表现的呢?“尊刘”是一主线,但我们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罗在颂扬刘的同时,也在借他人之口揭下刘的面具。刘备在书中一出现,就被冠以英雄(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以后灭黄巾、战吕布、救徐州给了刘充分的展示和肯定,到被认皇叔、煮酒论英雄,把刘的地位推崇到了极高的位置,但其间也夹杂着一些褒贬,特别是刘备入蜀的几个章节,把刘备的虚伪人性完全抖了出来,读后就能让人对刘有充分的了解。60回与张松对言取西川,先是顾忌恐天下人唾骂,看完地图后就拱手相谢。62回择庞统所出三计之言“军师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与前文对照细细品味,刘的面目昭然若揭。如果王累的谏言“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刘备入川,乃心腹大患。况刘备世之枭雄,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心术如此,安可同处乎?。。。。。。”和其所做所为,是对刘备人品的深刻总结,那么,吕布的“是儿最无信者”,就是对其的精彩刻画。刘备的隐藏很深,他的内心世界是什么?那就是他的失语“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因此,进位汉中王、当皇帝这样的事他是一定要做的。仔细看看书,就不难发现,刘备所做的事,总要有人站出来评价、揭短,很有意思,比如与吕布共事几年被骂“无信”,依刘表自己“失口”,自领益州牧,百姓花香灯烛,迎门而接,却被司马懿言“以诈力取刘璋”,说完“。。。。。。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就进位了汉中王,象是如影随形,时时在戳他的软肋。是巧合吗?不是,我看是罗贯忠的高明,罗在书中不说刘备坏,不揭他的短,但并不是不想说,很巧妙,让别人说,既要尊刘又要给世人一个完全的刘,没办法,只好绕这弯子,世人皆醉唯罗独醒!所以,没有人比他更能看得透刘备,如果刘是敛尾做相的孙悟空,无疑罗是天目顿开的杨戬。

三国时期是多事之秋,乱战连年,是各显本领的绝佳时机。“良臣择主而侍”,一批“忠勇”(忠心耿耿勇冠三军)之人也就应运而生,那么在三国众多的人物中,谁可当之无愧冠以此名?以我之见非赵云、张辽莫属。

赵云已是人们心目中标志性的人物,长坂坡、截江夺阿斗、背水破敌、力斩五将,攻城拔寨无有不克,白马长枪已然不败的战神。自随刘备就护定左右,依刘表、下江南,英气冲天,透敌心府,其威慑力量无人能比。关羽的忠义是有口皆碑的,被世人敬之若神,赤兔马偃月刀,威镇华夏。只可惜败走麦城,受执遭戮,不能不说是英雄一世中的瑕疵。张飞勇猛异常,万人难敌,最后也落得“身在阆中,头在云阳”,死非英雄其所。“锦马超”其勇力绝对无人能出其右,但过于率直,有勇无谋,特别是归刘以后就象消失了,没什么作为,前紧后松,自然要矮赵云三分。“虎侯”许褚,双手掣牛倒行百步,虎目神光力抵三军,一生搏杀于舍死忘生的阵地战中,但怎么都让人觉得只是一勇夫而已,对曹操的忠缺乏内涵,略显苍白。其实典韦也可算做一员,只可惜早赴西天,有作为的时间太短了。

在三国众人物中,能让关羽以性命相保的只有张辽一人。关一生孤傲,熟兵法、晓《春秋》,倪视群雄,有此一为,可见张辽的人品之出众,书中也多有出自关羽称赞张的人品及武艺的话。的确如此,张从归顺曹操起,戎马征战,几无不胜,守合肥力拒孙权,使其不敢越长江一步,可以说支撑起曹魏的半壁江山。江南小儿闻其大名夜不敢啼,三国有此威望者只此一人。如魏延脑后不生反骨,可与张辽一比。江南勇将如林,但象这般突出或着说是被特意刻画的几乎没有。

说了这么多,只是我对三国人物的粗浅印象,决无评价妄断之意,只是想努力在字里行间挖掘出更多的作者本意,娱乐其中。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