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三国演义已经很清楚的写明了二人的高下(仅根据三国演义来讨论):
1,战前:刘备一见马超,就被其形象,气质所吸引,叹曰:“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一旁的张飞听了,焉能不知大哥爱才的心思?因此一开始张飞就准备活捉马超,这方面张飞有点托大(此点后面还有论证);当然张飞也占了以逸击劳的优势,这方面也是马超一开始有点托大(因为他完全可以进帐休息的);
2,一回合:"百余合不分胜负",没有细节,但可以推理其过程:一开始马超在体力上吃了亏,但他在张飞出战的时候并不惊慌,而张飞在动机上吃了亏,高手过招,岂能丝毫大意?估计最初的几回合反而可能是马超占了上风,后来张飞用出全力勉强渐渐扳平。在这个时候,观战的刘备因为马超的武勇,更加喜欢他了,叹曰"真虎将也",注意,这时候刘备担心张飞有失收兵也可以证明此点。
3,二回合:同样是"百余合不分胜负"同样没有细节,但可以看出这百余合张飞已经占优了,只是要想立大功,活捉马超,却也不能。这可以从并未写刘备担心张飞而收兵来证明,有可能反而是替马超担心了。
4,三回合:是日天色已晚,玄德谓张飞曰:“马超英勇,不可轻敌,且退上关。来日再战。”说明此前张飞的确低估了马超的实力,以至一心想活捉。而刘备在此提醒。
飞叫曰:“我捉你不得,誓不上关!”超曰:“我胜你不得,誓不回寨!”
这段话已经验证了前面所有的推论:经过两个"百余合"后,两人对彼此的武艺高下都有一定的了解了,所以张飞的目标不是胜利,不是杀死,而是活捉!而马超的目标却只是求胜,而无其他。二虎单挑,按难度来说,活捉>杀死>胜利是很显然的。
5,更明显的是:"斗二十余合,马超见赢不得张飞"这时候马超甚至连基本的"胜利"信念都没有了,不客气的说,就是连一丝取胜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想到了暗算。
按说,此时的马超也算是鼎鼎大名的一号人物了,常理来讲:但凡堂堂正正的较量能够取胜,怎么可能自甘堕落耍小手段?在两军众目睽睽下出丑?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时候马超被张飞打得实在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了,而要命的是张飞却还有胜利,杀死甚至活捉自己的机会,所以这时候马超已经顾不上自己的一世威名(他当然并不知道刘备一心想收服他),只好想出"暗算"此败中求胜之举了。
6,此时的刘备看见马超耍小手段,又开始替张飞担心了,万一遭到暗算可大大不合算,收兵。
7,有意思的是:玄德自于阵前叫曰:“吾以仁义待人。不施谲诈。马孟起,你收兵歇息,我不乘势赶你。”
这句话已经充分说明了张飞胜过马超单挑的结局,看过很多三国战斗场面的都知道,主将单挑胜利后,往往大鞭一指,大军趁势掩杀过去。试想:1,如果张飞处于下风,哪里来的追赶别人的"势"?2,如果真的是平局,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势"。3,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在众人眼里,马超虽然尚未败,但败却是必然的了,已经处于败势了。4,这句话同样可以解释刘备一心只是想收服马超的。
以上是我看到的一篇张马大战的文章,可能马超迷看了也不要太不服气,参考资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