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孙策,胆识过人,容貌雄伟,果断刚毅,颇有当年西楚霸王的风范。一提到他的死,总会令人扼腕叹息,还没到中年就撒手人间。人们更关注的是,这样一个驰骋疆场的英雄,怎么就会轻易的死掉呢?况且他不是死在战场,而是突然的事件引发的突然变故,史书上的记载模模糊糊,让人捉摸不透,究竟孙伯符死因何在,我想不仅要史料为证,还要有适当的推理和想象。
一,于吉咒死说。
这种观点的来源自《三国演义》和《搜神记》,读过后难免会认为孙策杀了于吉这个半人半神的人,自己恐怕也是没好果子吃的。但是这件事确有记载:《江表传》中说,孙策在治理江东和吴郡的末期,逮捕了传教行医的一个道士,叫于吉,孙策认为他会涣散军心,想杀掉他,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便对孙策说,于吉为将士们治病疗伤也是为了帮助孙策的军队,不可以随便杀,但孙策考虑到军队治理的问题,还是杀了他。这个事就完了,史书没有后续文章,但是此事被罗老先生拿进演义里就可以补充加之以神话。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可信,首先于吉不是什么神仙,再者演义可以夸张,硬要说于吉死后英魂缠身,恐怕难得人心。
二,许贡门客刺杀说。
这个是正史记载的一种说法。“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就是说孙策杀了许贡,许贡的门客要为主人报仇,实行刺杀。这样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仇杀”案,有因必有果,看似十分简单。但是我们要搞清楚,仅仅是许贡的几个门客就有这个能力和胆量去刺杀江东第一人孙伯符吗?打个比方,国家主席杀了某个干部,于是干部家里就找两个杀手去刺杀主席。我想这是很荒谬的,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卵击石”么?如果不是背后有人策划,那这个许贡门客刺杀说我绝不可信,这是直接导致孙策死亡的因素,背后隐藏的秘密就不得而知了,需要推论。
三,不肯医治,气发身亡说。
《吴历》记载: 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该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能建功立业吗?”于是乎奋起雄威,大吼一声,伤口裂开了。当夜死去。 不错,依照孙策的个性,他确实会有这样的表现,大丈夫不能建功立业,不如一死。此论必须要跟他受伤联系起来才能成立,这是个后续事件,不能作为真正死因。孙策气发身亡一说,是值得相信的。
四,孙权谋杀说。
最近网上有很多网友都指出了孙策之死实际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谋杀”,说发动者就是孙策的亲弟弟,孙权孙仲谋,孙权经过细心策划,诱孙策前去打猎,暗中联系了许贡的门客埋伏,一举杀之,这样给人们造成了许贡复仇的假象。有篇文章里详细讨论了孙权谋害其兄的具体证据,我再列举一下:1,孙策与孙权性格各异,在战略观点上矛盾很大,孙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夺取孙策的权位。加之外界的影响,很可能谋杀孙策。2,孙策的死十分令人迷惑不解。先是许贡三客刺杀孙策的记载就令人怀疑。3,从孙权对家庭成员的态度来看,孙策之死也有不少可疑之处。据《三国志·孙坚传》上说:“坚四子:策、权、翊、匡。”裴松之注引虞喜《志林》上说:“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这样看来,孙家五兄弟中,孙策、孙翊被人刺杀,孙匡死得不明不白,孙朗被孙权囚禁终生,这难道还不令人深疑吗?另外孙权的三个父叔中,孙静和孙贲都无意仕途,皆死于家中;孙辅只因遣使到曹操那里,就被孙权关了起来。据《三国志·孙辅传》上说:“(孙辅)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权幽系之,数岁卒。”另外像孙韶“不进见者十余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像这样。还不令人怀疑吗? 4,东吴聚集文武大臣有两个高峰时期:一是孙策借兵起家,到占据江东这段时期,二是孙策死后到孙权征讨黄祖一段时期,从孙权用人来看,朝廷内外大权基本上是掌握在后一批人手中。 首先,我十分佩服这位兄台大胆的想象力和逻辑紧密性,可是文中还是不免有很多漏洞,不太能让人信服。前面我说了,绝不可信单纯的许贡门客刺杀一论,一定是背后有人策划,那么这个背后的人究竟是谁呢?按照我个人的想法,一定是孙策身边的人,而且关系亲密,为什么?孙策独往打猎,这个事情在古代是很隐秘的事情,孙策作为“最高领导人”,不会把打猎之事泄露出去,知道他行踪的人,只有他身边最可靠、最亲信的人。如果你反对我这个观点,请你拿出证据来反驳。反正再怎么说,孙策某一天外出打猎,许贡的门客是绝对不会知道的,难道是巧合?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内部人泄露了机密,并提供了条件。这个幕后的人是谁呢?吴老太、孙权、周瑜、张昭都有可能知晓。前两人是孙策至亲,后两人是孙策铁杆亲信。这几个人分析来看,吴老太没有作案动机,排除;周瑜当时根本不在现场,远在外地,排除。这么说来,剩下的两个人孙权、张昭就是本案的凶手! 那篇文章里分析到的孙权谋害一说,绝对是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可能的。我个人认为凶手不仅是孙权一个人,还有一人,即是张昭。
五,张昭参与谋杀说。
孙策死后,孙权是最大的政治受益者,这个无须争论,而且孙权本人绝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是一流的野心家,史书说他有“勾践之奇”,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我想大家也不用讨论了。孙权杀害其兄的动机和时间条件基本具备,但是他必须要有一个帮手。谁是江东最大的投降派,谁就是重大嫌疑人。联想到后来的事情,赤壁大战之前张昭对于投降的热衷,一个大胆的猜想也由此而产生了。外有许贡家客,内有张昭,在曹操势力的推动之下,要制订一个针对孙策的周密计划,自然也从“恨无其便”变成了易如反掌。孙权获得最大利益,那么张昭就是开国功臣,孙权年幼,尚需张昭的强力辅佐,张昭必然十分高兴。后来的张昭之所以那么骄横,而孙权却从不指责他,原因至少有一半来自当年的“谋杀”。在历史记载上,张昭有很多次劝诫孙权不要狩猎,这个问题对于他们两人都是敏感的。孙权和张昭必然是幕后的黑手,君臣配合默契,先在孙策兵刃上做了手脚,后秘密通知许贡门客,突然袭击,打的孙策一个措手不及,事成之后,孙权马上铲除旧党,处理这件事的不良后果,并且恩威并用,大量收复自己的心腹,成为东吴骨干。 至于孙策的遗言,只能说明孙策自己都搞不清死因如何,他是个坦荡荡的英雄人物,脑子里想不来那么多。 就此推论,孙策之死告一段落。孙策同样是政治牺牲品,他的弟弟孙权和张昭合力谋害,加上外部曹操大军的压力,联络仇人许贡门客,一起演绎了一场流血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