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细阅读了《三国演义》后,总觉得关羽并不像传说的那样神勇无敌。书中和民间津津乐道的关羽的英雄事迹,被虚化拔高的多,实在的地方少,与其这么大的名气相比,有时让人觉得不大服气。 关羽有很多神勇事迹,最威风的当是书中开始联军伐董卓时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但对于拥刘反曹的大多数于读者来说,杀的又不是曹操的人,总感觉不那么过瘾。这且不用多说,说两段有点看法的故事吧。
先说说斩颜良。颜良是袁绍的镇国大将,“斩颜良”是舞台上三国戏剧中夸奖关羽时出现最多的用词之一。这段故事说的是关羽降曹,而刘备正在袁绍处避难。恰逢曹操与袁绍开战,为报操恩,关羽便上阵厮杀。在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这样描写: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典型的误杀么!此时刘备正在颜良背后的中军帐内,与袁绍一起坐镇指挥大军与曹操交战。关羽、颜良本应是一家,联合对付曹操才对。颜良见到关羽感觉不对,刚要发问时,便被关羽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刺于马下。为敌杀友,虽说不知实情,有情可原,但怎么说也不值得炫耀吧。用这段故事去衬托关羽武艺高强,真让人不服。颜良根本就没跟你打,就能说颜良怎么菜,关羽怎么强?如用现在香港无厘头导演的手法来演绎这段故事,不把关羽描写成弱智儿才怪。
再说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的故事。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千里寻兄。因无曹操通关文凭,守关将领拒绝放行(说起来也是忠于职守),被关羽一路斩将夺关。在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精彩的描述了这段故事。关羽过的关是:
一是东岭关。把关将姓孔,名秀,五百军兵的头领。
二是洛阳城。太守韩富,牙将孟坦,引一千人马排列关口。
三是汜水关。把关将乃并州人氏,姓卞名喜,善使流行锤。在关前镇国寺中,埋伏二百余刀斧手,欲害关羽。
四是荥阳城。太守王植,与洛阳太守韩富是两亲家。点一千人马围住驿馆,当夜要火烧驿馆。
五是黄河渡口关隘。守将为夏侯惇部将秦琪。
这五关六将要阻挡关羽过关,均被关羽所杀。
在古城外,秦琪的老舅蔡阳,闻听外甥秦琪被关羽所杀,随引一彪人马要杀关羽报仇。蔡阳在书中乃无名之辈,那还不白给,结果一通鼓未尽,关公刀起处,蔡阳已人头落地。
关羽过关斩将,五关中洛阳城外斩两将,所以叫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外斩的是老蔡阳。这段故事其实描写的相当精彩,一路上危机四伏,关羽还要保护着二位嫂夫人,确实不易。但说起关羽的神勇和武功时,要拿这段说事,就显得勉强了。照说关羽是万军之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的神将,对付五关六将加上蔡阳这些统兵千人以下的无名之辈,根本不能证明什么,有本事去对付有本事的人么。那么关羽对付曹操的上将又如何呢?在第二十八回,关羽黄河渡口斩韩琦之后,曹操的独眼大将军夏侯惇领兵追上,与关羽交战,随随便便就打了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要不是张辽奉命前来解劝,还不知结果如何呢。所以说用过五关斩六将来证明关羽的神勇实在是太牵强了些。
不是关羽神勇,实在是对手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