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关羽稳坐“武圣”交椅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被尊为圣人,比如至圣孔丘、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史圣司马迁、文圣欧阳修、画圣吴道子、智圣诸葛亮以及武圣关羽等人。

可并不是所有圣人的名号都能让人五体投地,其中一些圣人的名号争议颇大,这当中争议最大的当属关羽武圣的名号,可这又是为什么?纵观二十四史,名将辈出,可只有关羽被称为帝,尊为神。尤其是汉末三国时期,魏有八虎骑、五子良将,蜀有五虎上将,甚至连袁绍之流都曾大言不惭道:“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由此可见以武立威的武圣,尚且武不及吕布,智不及吕蒙,气不及诸葛,又有何德何能被称“圣”、称“神”呢?

不过若仅仅凭武功、武德及武者的胸怀中的其中一方面来评定关羽,未免有失公允。而既然关羽被尊为“武圣”,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笔者查阅史书,认为能让关羽被称“圣”、称“神”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文武双全,智谋卓越。

陈寿先生在《三国志·蜀书》中将关羽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列为一卷,并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因此可见,历史上的关羽不仅与张飞、马超等人并驾齐驱,是为虎将,更有敌万人之力。

不过,“万人之敌”的关羽在与曹魏大将庞德交战时,曾被庞德“射羽中额”。但笔者认为此据不足论道,关羽与庞德交战时,年已六旬。而三国时人均年龄不过三十多岁,关羽那时已然是知天命之龄。试想一位老骥将军与正值壮年的西凉猛将庞德交战时勇力不足那是自然。何况古有汉飞将军李广在花甲之年被匈奴生擒也丝毫不掩其声名。而庞德大军远道而来,正是锐意进取之时,关羽长时间围城对峙,虽失初战锋芒。不过随后关羽水淹七军,活捉魏五子良将于禁,斩杀悍将庞德。由此可见,关羽不仅老当益壮,更是智谋韬略远胜于一般猛将。

然而,有人质疑关羽虽然武艺高强,但是竟两次被俘。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身经百战的关羽竟败走麦城,并被东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马忠算计。可是关公虽然被俘,但是历史上很多名将亦非无此经历,比如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不也是多次兵败,三易其主吗?民国时的云南都督蔡锷在护国战争时不也是迫不得已短时期内投靠袁世凯吗?而且关羽第一次被俘,主要是因为曹、刘兵力悬殊,何况曹操手下战将、能臣甚多,可当时刘备手下仅有孙乾、简雍、关羽、张飞数人。谚语有云,三国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何况是一群臭皮匠呢?所以说,第一次兵败被俘,关羽虽败犹荣。而第二次败走麦城,主要原因虽是关羽骄傲自大,盲目进攻,但是客观上仍是刘备救援不力、荆州内讧、曹孙联盟合力击杀关羽等原因所致。

当然,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记载中,关羽都不是三国时期武功最高的将领。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武有吕布,文有孔明。民间也流传着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马五关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庞德。也就是说,在民间关羽的武力也仅仅排上第五位。不过,吕布虽然武列首位,但其生平二弑其父,六易其主,狡诈贪婪,反复无常。吕布因禁不起董卓的权色诱惑,先是杀害其主上丁原(演义称丁原为吕布义父)。后来又因与董卓争抢貂蝉,再次杀害董卓。由此可见,吕布竟为一己之私利而不择手段。再后来,吕布落难投靠袁绍时,袁绍拒不接纳。这正与刘备投靠袁绍,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落魄的吕布此时去投靠刘备,刘备好心接纳,吕布却反客为主,夺了刘备的地盘。在两汉时期,国家推举官吏主要采用荐举制,只有风评觉得你仁孝礼义你才有可能被推举为孝廉,踏上仕途。而吕布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并无武德,甚至连人格都没有。如何被称为武圣呢?恐怕连枭雄都算不上。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武艺卓越,他刚刚崭露头角就以小小马弓手的身份温酒斩杀董卓大将董卓,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更是振臂一呼,使得联合军节节胜利,顺利夺取汉都洛阳。在刘备称王称霸的过程中,关羽更是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成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哪怕等到关羽晚年时,单刀赴会不惧东吴鼠辈。后来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曹操意欲迁都避其锋芒。在整部《三国演义》中,用如此多的篇幅来描写一员武将的战功,恐怕只有关羽一人而已。而据民间的三国武将排名,典韦、许褚等人都属没有多少事迹可以宣传的将领。从民间传说看来,仅有关羽能彪炳史册。当然,与关羽同时代的人,郭嘉、贾诩、周瑜、诸葛亮等人对关羽武艺评价也是非常之高,绝无仅有。

二、败军之将,仍受礼遇。招降纳叛,以礼相待。

历史上兵败被俘过仍受礼遇的将领并不多,而像关羽这样虽然投降敌人仍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将领更加是少之又少。曹操征讨徐州,声势浩大。刘备在徐州立足未稳,被曹操军队击溃。可当关羽准备战死沙场之时,为顾全大哥家小忍辱投降尚且能与曹操在土山之上约法三章,一是只降朝廷不降曹操;二是刘备家小的待遇不能减少,闲杂人等不能无故骚扰;三是当得知刘备的去向时,曹操要准许其离去。从关羽土坡三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关羽是不愿苟且偷生的,只是因为大哥家小的性命才迫不得已投降曹操。而他投降曹操时仍立场鲜明,拒绝和曹操同流合污。由此可见,关羽不仅立场鲜明,义薄云天,而且时刻谨守忠臣不事二主的大义。

当然,关羽不仅在投降别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自己正义凛然的形象,在击败其他将领时仍能招降纳叛,宽大为怀。长沙之战中,关羽生擒黄忠,却能以礼相待,足见其作为统帅的气度和胸怀。

三、忠孝节义,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

关羽作为儒家的道德典范,能文能武。并且能基本具备儒家的道德标准。他的一生一直抱着兴复汉室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目标,从未背叛过汉和刘备,足见其人之忠。即使身在沙场,关羽仍然不能故交之情,兄弟之义。在华容道时,关羽义释曹操,可见其知恩图报,义薄云天。而关羽一生,从未有过言而无信的行为。驰骋沙场多年,节节胜利,为刘蜀汉开疆扩土、守土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军队中,关羽能体恤士卒,足见其仁。

四、关羽的缺点证明他是个人

世人一般认为圣人就不应该有缺点,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关羽完全没有缺点,如何被称为人呢?对圣人的认定是依照人的标准来进行的,不然的话,直接从西游记中选出一些神来做圣人不就行了,何必费那么大的心思从历史人物中搜寻呢?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是关羽的主要缺点,因为有了这些缺点,使得关羽更加贴近人的形象。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圣人,哪个能没有缺点呢?如果关羽被描绘的完全没有缺点,这样的人物形象要么是神,要么是佛,关羽的这些缺点恰恰能证明他是一个人。

关羽在清朝时,已经被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可见关羽的圣人形象不仅仅深入民心,更是符合统治者的精神诉求。

今天人们在关帝庙见到的关公实际上已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关羽,而是按照后人的心理需求和理念重新塑造起来的关公。这位关公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理想。这既符合人们客观的心理需要,也符合历史传承的潮流。关羽,一个来自于现实而又大大超现实的超级偶像,足以堪任武圣。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