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两个神化人物,诸葛与关公。《三国演义》也有两个毛病,即“刘备忠厚而似伪,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在全剧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间通晓人心。此外,他还深明古今之变,熟知兵法韬略,是罕见的辅国大臣。但这样的人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且身死国灭。所以,他既伟大、又有深切的悲剧性!(就命运而言,本剧有两个悲剧人物,诸葛与周瑜。而诸葛的悲剧色彩甚至大于周瑜)诸葛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得其主,纵其才,却不得其时,无力回天,最终出师未捷,殒命五丈原。其二是他毕生谨慎(俗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但关键时刻却有致命的自信与失察,如街亭之战导致蜀军一败涂地。我们应该充分写出诸葛的缺点,正是缺点令神话人物回归人间,缺点使人亲切。
诸葛的光彩主要展现在他与另外三个人物的关系上:与刘备的主臣关系,与周瑜的亦敌亦友关系,与司马懿既为天敌、又堪称知音的奇妙关系。
刘备得诸葛后才由四处亡命步步走向胜利,诸葛对刘备也是竭尽忠诚。最初的三顾茅芦与最后的白帝城托孤,是主臣二人关系的两个巅峰时刻。刘备甚至愿意把皇位让给诸葛,被拒后才令刘禅拜诸葛为义父,如此浩荡的恩遇与信任使诸葛别无选择,他不得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主臣间必有矛盾,最突出的是刘备开国称帝后,连续多年辉煌成功使他有些年迈而轻薄了(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有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现在曹操已死,他遍观天下无敌手),刘备迫不及待地想在有生之年一统江山。于是御驾亲征,空国出兵,被进攻者竟然是多年盟友东吴!这大大违背了诸葛始终坚持的联吴抗魏的攻守方略。但这时他已经说不动具有九五之尊的刘备了,甚至被刘备弃用――留守成都。结果刘备大败于书生陆逊之手,不但将多年积累兵马国力丧尽,而且身死白帝城。临终前刘备痛定思痛,深知蜀之存亡尽系于宰相一身。这时才开始进入诸葛最灿烂的晚年:他承先帝遗命,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开始了从《出师表》到五丈原的艰苦卓绝的南征北伐,至死方休。诸葛为何如此?因为他非常清楚看到,不出川早晚必亡,进攻才有图存之望。因此,这种进攻有绝地求生悲壮感!
诸葛最大的遗憾是再也回不了草芦田园了……
诸葛与周瑜亦敌亦友,这两人如同两颗宝石不断撞出火花,纵横捭阂地展现出两人才智与性格。最终,周瑜彻底败于诸葛,气尽命亡。但在写这两人关系时尤为重要的是,不能把周瑜写成诸葛的铺垫,周瑜的才能其实毫不逊于诸葛,他只是天不假年而已。最有趣好看之处是周瑜一面利用诸葛一面时时刻刻想杀他。在诸葛这方他一面利用周瑜一面却时刻想得荆州为立足之地!因此,双方的大忠大信里都暗藏着某种大奸,大直大智里都暗藏着某种大伪,这才相映成趣,光彩照人。周瑜的悲剧性是“既生瑜何生亮?”诸葛的悲剧性是“天赋其才却不得其时”。这又是两人的一脉相承之处。(周瑜气尽身亡时,他甚至预见到了诸葛也将步自己后尘!)
诸葛与司马懿既是天敌又是知音。曹操死后,天下无人比司马懿更知诸葛,彼此间一举一动无不在对方窥测预见之中,两人既斗兵、又斗法、更斗心眼。他们最恨对方也最敬佩对方……在这种致死相斗中,展现出两人命运光辉!而且,这两人相斗时有个妙处:诸葛在斗法时总是胜了,但战略上却败了。司马在战场老是不如诸葛,但最终胜利却属于他。
凡伟大人物必有伟大的对手,伟大人物也以拥有伟大对手而自豪,倘能战胜则更自豪!《三国》尤为如此。所以剧中核心人物的关系往往是彼此勾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戏剧冲突是综合性的。
诸葛在剧中也占有近六十集篇幅。而且,越是晚年的诸葛也越比青年时更加动人。他是越老越光彩,越老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