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才是隐藏三国最深处的政治家

我们说袁家的豪门悲惨布局肇始于太傅袁隗的宏伟规划,毁灭于袁氏兄弟深不见底的智商。大哥袁绍遮遮掩掩的篡汉大计首先被手下的文臣武将察觉,后被野兽董卓知晓,导致太傅被灭门;兄弟袁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捅破这层窗户纸,在所有的诸侯目瞪口呆中,直接过起了皇帝瘾,袁家的领衔主演在兄弟二人坚持不懈的辛苦努力下,终于彻底演砸,袁家彻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这个豪门布局的重头大戏还引发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这个秘密惊天地泣鬼神,在制造这个秘密的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人类灵魂的闪光点,是大政治,是大智慧,这种极品智慧值得每一个位列朝班的人学习。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惊天秘密,这个秘密暴露于史学巨匠陈寿记载的一句话“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

一、神秘出山的刘表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出自哪里?正史是这么给刘表开篇的:《刘表传》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表年轻时名声就很大,号称八俊杰之一,以大将军府官员的身份出任北军中侯,灵帝驾崩的时候,外放为荆州刺史,当时关东讨董联军兵起,刘表也整合荆州兵马屯驻襄阳。问题出来了,而且问题很严重!!这短短的一段话却迷雾重重,豆漏了海量信息,一代史学巨匠陈寿在这里给我们布下了一个惊天迷魂阵!!!

1、为什么不提刘表的汉室宗亲身份?

《三国志》中给汉室宗亲单独立传的有刘焉、刘璋、刘表、刘繇、刘晔、刘放六人,没有单独立传的宗室名人是刘虞和刘岱。刘岱命苦,还没有怎么施展拳脚就死了,而名声很大的刘虞虽然没有单独立传,但其事迹在公孙瓒的传记里记述的比较详细,陈寿在这些宗室传记开头,都很明确地交待了传主是哪一支宗亲的后裔,不要说刘虞、刘焉、刘繇、刘岱这样的宗室名人,甚至于曹操阵营中的两个宗亲远支刘晔和刘放的出身都介绍的很清楚,(《刘晔传》: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刘放传》: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也)。偏偏《刘表传》开头,避而不提刘表的宗室身份,只交待是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人,那到底刘表是不是汉室宗亲呢?是不是也像刘备的出身一样可疑呢?另一部史学巨著《后汉书》中的《刘表传》就很明确:“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鲁恭王之后也。”那么《三国志》中也有很多线索表明刘表确实属于汉室宗亲,那么陈寿为什么单单在刘表传中不提刘表的宗亲身份?是陈寿故意的吗?陈寿为什么要故意?

2、谁派刘表出京的?

孙坚北上讨伐董卓到达襄阳时,杀荆州刺史王叡,到达南阳郡时杀南阳太守张咨,投入陆军上将袁术的阵营,我们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知道这时候是董卓把持朝政,但火烧洛阳西迁长安的事情还没有发生。此时的刘表是什么官衔呢?北军中侯!这个北军中侯是个什么级别的军官?官职六百石,掌管禁军北军,也就是首都驻军,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卫戍区司令,辖下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共五校尉,校尉均为二千石的官职,但是却要听命于官职小了好几级的北军中候。至于汉代为什么这么设,主要是为了好掌控,因为撤换六百石的官要容易得多,又可以防止禁军夺权。我们认为北军中侯这个官职理解成首都卫戍区上校参谋长更准确些,那么屯骑校尉等就是少将级别了。这个北军正是大将军何进直接指挥的嫡系部队,董卓进京后,何进的部队全部并入西凉集团,那么刘表这个以大将军府官员的身份出任的北军中侯就成了董卓的直接部下。也就是说当董卓得知荆州刺史被杀,当即决定派刘表继任荆州刺史。原来负责人事推荐的尚书周毖呢,已经被董卓杀了。

3、刘表出京真的是去讨伐董卓吗?

既然刘表出京的时间是在袁氏兄弟和曹操出京后,关东联军已经起兵讨伐董卓,孙坚已经杀了前荆州刺史,董卓也已经杀了参与袁家布局的尚书周毖等人,这时候外放首都卫戍区参谋长接替刚刚被讨董诸侯杀掉的荆州刺史,你能说刘表出京外放是朝廷名士官员指派吗?刘表出京是为了讨伐董卓,你信吗?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果然刘表到任后,在讨董联军主力部队无所事事之时,孙坚单独攻打洛阳之时,董卓火烧东都西迁长安之时,刘表以雷霆之势迅速整顿了荆州的乱局,稳住了荆州的形势(《刘表传引司马彪<战略>》曰: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讨董联军散伙后,袁术指派孙坚攻打荆州的治所襄阳,被襄阳驻防的大将黄祖士兵直接射死。(《孙坚传》: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我们发现黄祖杀孙坚,根本不是老罗说的什么孙坚攻打江夏郡,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而是孙坚死于围攻汉水南岸的荆州治所襄阳!!

4、陈寿为什么要说灵帝死的时候,刘表外放?

刘表出京的时间不光是“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这一个地方蹊跷,《刘焉传》引《司马彪续汉书》中居然说刘表和刘焉、刘虞等人一起在汉灵帝时候就一起外放为州牧,续汉书曰:是时用刘虞为幽州,刘焉为益州,刘表为荆州,贾琮为冀州。虞等皆海内清名之士,或从列卿尚书以选为牧伯,各以本秩居任。裴松之在辨析这段史料时当即一语道破:“臣松之按:灵帝崩后,义军起,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然后刘表为荆州,不与焉同时也。”我们说《续汉书》在这里的失误就是被陈寿的这个“灵帝崩”带进了坑里。(纪传体四大史书之一的《后汉书》因离奇的原因并入了司马彪的《续汉书》的志)。我们发现裴松之的辨析出现的地方也是相当的诡异!为什么出现在《刘焉传》注引材料中,而没有标注在应该出现的《刘表传》的开头中?裴大师啊,你知不知道这会引起相当大的歧义!陈寿大师啊,你是不是又设了一个草蛇灰线,故意逗我们玩,让我们猜谜?!

我们发现陈寿开场介绍刘表的这一段话分明就是一番鬼话:一是避谈刘表的汉室宗亲身份;二是故意说刘表出京是在灵帝驾崩之时;三是故意说刘表也在积极地参与讨伐董卓;四是偏偏又刻意点出刘表出京前的官职是北军中侯,荆州刺史这个官职接的是王叡。分析到这,我们大家都明白了,刘表分明是董卓派出来收拾袁术的。刘表的刺史转州牧的时间就更有意思了,不是刘表自己表自己为荆州牧,居然是李傕、郭汜掌控朝廷的时候将刘表提升为荆州牧、镇南将军!神奇的一塌糊涂啊!!(《刘表传》: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二、为什么接替袁隗太傅一职的居然是刘虞?

我们已经知道太傅袁隗被杀的确切时间是在董卓挟裹汉献帝西迁长安,得知冀州牧韩馥拱手将冀州转让给袁绍之后,那么接任豪华空架子、三公之一的太傅一职的人是谁呢?竟然是刘虞,要知道这时候威震朝廷的可是野兽董卓啊!汉室宗亲刘虞为什么能出掌太傅一职?

1、刘虞是东汉皇室大管家

陈寿没有为刘虞单独立传,但是《公孙瓒传》中明确记载刘虞字伯安,在出任幽州牧官职之前为宗正,宗正一职位列九卿,由皇族成员来担任,专门负责管理和登记皇族族谱以及外戚等相关事务,那么刘虞毫无疑问是汉室宗亲了。具体是哪一支,陈寿没有细说,裴松之引《吴书》说刘虞是东海恭王之后。

2、刘虞是和刘焉第一批外放为州牧的京师大员吗?

当初刘虞出任幽州牧的时间就是刘焉首倡的第一批,我们知道汉灵帝末年,全国各地时有不明真相、被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的百姓肆意冲击官府,谋害刺史和太守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农民们要闹事?因为官员们巧取豪夺、贪赃枉法、压榨剥削的太过分了。刘焉向汉灵帝首倡应该选德高望重、为官清廉的京师大员外放动乱地区就任州牧,以便维稳。(《公孙瓒传》:朝议以宗正东海刘伯安既有德义,昔为幽州刺史,恩信流著,戎狄附之,若使镇抚,可不劳众而定,乃以刘虞为幽州牧)。那么第一批出任州牧的都有谁呢?《刘焉传引续汉书》说有刘焉、刘虞、刘表和贾琮四人,《公孙瓒传引英雄记》提到了第一批的豫州牧黄琬。贾琮和黄琬确实是当时的德高望重的非宗室名臣。即便裴松之不辨析,我们也能分析出来刘表绝不是汉灵帝时期的第一批州牧,况且刘表出京的时候首先任的官职是名义上属于监察系统的刺史,而不是名义上属于行政序列的州牧,贾琮的任职经历也只有冀州刺史,从来没有当过冀州牧,所以说《续汉书》的史料有误,极不严谨。(《刘焉传引续汉书》曰:是时用刘虞为幽州,刘焉为益州,刘表为荆州,贾琮为冀州。)也就是说第一批外放的州牧中,宗室成员只有刘焉和刘虞两人。

3、三方争夺刘虞

刘虞在幽州牧的任上,甚得民心,南匈奴及鲜卑等少数民族要么依附于他,要么老老实实。灵帝末年,朝廷拟加封刘虞为太尉,但他将此职让与豫州牧黄琬。在这儿为什么要提黄琬这个人?因为我们需要拿黄琬和刘虞进行比较,他俩同为第一批外放的州牧,在汉灵帝、董卓和李傕时期,人生如过山车一般,黄琬经历了高升、免官和被杀。高升为太尉的黄琬因反对迁都长安,被董卓免职,李傕、郭汜进长安后,干脆把黄琬杀了。那么第一批的幽州牧刘虞在这三个时期的命运是什么呢?我们说三方争夺、争取刘虞。

A、第一个争夺刘虞的是董卓,董卓进京,加封刘虞为大司马领幽州牧,公孙瓒为奋武将军,这属于安抚性质。讨董联军起,董卓劫帝西迁,杀了太傅袁隗后又征召刘虞进京为太傅,这就属于拉拢了。刘虞却没有去成,因为“道路隔塞,信命不得至。”就是说没有收到董卓的征召令。

B、第二个争夺刘虞的是袁绍,袁绍以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为理由,就想起哄推举刘虞为帝,未果,又劝刘虞领尚书事,就是当个代理丞相的意思,刘虞仍然没有同意,但答应和袁绍联合。袁绍在争夺整个北方四州的战争过程中,确实做到了联合刘虞,一直没有为难刘虞。

C、第三个争取刘虞的是汉献帝,在董卓肆掠长安时期,还发生了汉献帝想逃出长安的事情,说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任职侍中,汉献帝暗派刘和出京联络刘虞,希望刘虞能派兵迎接,刘和化妆逃出京后却被袁术扣留。袁术得知献帝想出京后,非但没有帮忙,反而想将计就计骗得刘虞的兵马,就让刘和给刘虞写信,让刘虞派兵来。刘虞收到信后准备让公孙瓒派兵数千到长安,公孙瓒不知道什么原因知道袁术有异志,猜到袁术只想骗人,并无救汉献帝之心,或者干脆就认为这个主意不着调,就劝刘虞不要派兵,刘虞不听。公孙瓒害怕袁术听说此事后怨恨他,只好派堂弟公孙越带千余骑兵去袁术那,同时又暗地里让袁术把刘和抓起来。果然袁术毫无救主之心,扣留了这只部队,刘和却从袁术那儿逃出,在北进的路上又被袁绍扣留。随即袁绍派兵攻打袁术,袁术指使公孙越和孙坚反击,在战斗中,袁绍军将公孙越射死,公孙瓒大怒。在这一系列乱七八糟的阴谋诡计后,刘虞和手下的大将公孙瓒的关系彻底破裂。公孙瓒势力逐渐坐大,渐渐有架空大司马兼幽州牧刘虞的意思,公孙瓒竟然任命手下大将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谁有权力任命州牧和刺史啊?这架势,公孙瓒俨然就是皇帝的派头了。题外话:这个田楷眼熟不?不错,正是刘备就任平原县令时,在田楷的带领下南下去救援被曹操攻打的徐州,正是那时,刘备脱离了公孙瓒去依附陶谦,因为刘备发现公孙瓒已经成为了董卓一样的野兽,因为日渐膨胀的公孙瓒随后干了一件相当愚蠢的事情。

4、刘虞临死前的崇高使命:总督六州

刘虞联合袁绍一起讨伐猖狂的公孙瓒,公孙瓒将刘虞的部队击败,并将刘虞生擒活捉,此时恰逢董卓被杀,天子派使者段训来增加刘虞的封地,让刘虞总督六州,加封公孙瓒为前将军,易侯。(会卓死,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邑,督六州;瓚迁前将军,封易侯。瓚诬虞欲称尊号,胁训斩虞)。公孙瓒居然在使者段训面前诬告刘虞想自立为帝,随后胁迫段训杀了刘虞。那么公孙瓒杀刘虞是什么时间?这时候的京城是谁在掌权?陈寿的《三国志》都故意语焉不详。我们再来查找《后汉书刘虞传》,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发现和《三国志》记载刘虞的部分相当的吻合,同时增加了具体事件的细节部分,该传不但详细记载了刘虞和公孙瓒之间因执政理念和对待外族的态度上,双方如何渐渐产生矛盾,还记载了最后刘虞大军攻打人少的公孙瓒是如何离奇大败的原因。最后时刻记载使者段训带来的诏令是:会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封邑,督六州事;拜瓚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瓚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对比两个传记的内容,《后汉书》基本就是整段使用《三国志》的文字,仅增加了公孙瓒可以假节督四州军事的内容。那么朝廷居然让刘虞是督六州?!又增加了哪两个州?我们说必然是兖州和豫州,也就是说要刘虞率领公孙瓒扫平北方四州,并南下拿下兖州和豫州!其核心重任就是剿灭盘踞冀州的袁绍和他的跟班兖州东郡太守曹操!!任务也太艰巨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