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张郃是一代名将,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的大战都有他的身影,此人的能力也是忽高忽低,长坂坡面对孤身一人的赵云不敢紧逼,而到了汉中却敢跟张飞一对一单练,到了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更是威风八面,乱军之中几进几出如入无人之境,俨然有一个赵云。那么真实的张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张郃死的时候具体年龄不详,但是他在沙场纵横四十年,死的时候最小也有六十多岁,是不折不扣的战场常青树。张郃最早跟的是韩馥,袁绍夺了冀州之后,张郃就跟了袁绍做了个校尉,官职很小。后来袁绍跟公孙瓒作战,张郃在战斗中立了不少功劳被升为宁国中郎将,但是中郎将是将军名号中属于低级的,可见张郃在袁绍军中地位并不高。到了官渡之战的时候,张郃给袁绍出了两次计策,一次是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张郃说:“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这是大战时常用的断敌粮道的计策,当时曹操原本就缺粮,若是真的被断了粮道,恐怕支持不了三五天。但是很可惜袁绍没用张颌的计策。后来曹操偷袭袁绍乌巢的粮仓,张颌又对袁绍献计:“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张颌的计策应该是不错的,粮草被劫,当然之要先去抢救粮食,但是不知道袁绍处于什么目的居然听了郭图的话去劫曹操的大营。劫营失败后,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反正张郃不准备跟袁绍干了,投降了曹操。
曹操据说很高兴,把张郃比作伍子胥,韩信,但是却并没有怎么重用张郃,只让张郃做了偏将军,这是将军衔里最低级的了,反不如张郃在袁绍手下是的军阶。此后张郃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但总体上说都是副将,基本上跟着打酱油,功劳苦劳累计官位升至“平狄将军”这是一个三等的杂号将军位。
不只在《三国志》中,在《三国演义》中早期的张郃给我的印象同样不深,名气虽大但基本上属于一个跑龙套的,到了三国中期,张郃开始厚积薄发了。当时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假节,总督西路兵马,是张郃和徐晃的上司。张郃在留守汉中的时候,接连打下巴东、巴西两郡,后来被张飞打败,官位升至“荡寇将军”,成为当时曹操集团西路军的副总指挥。这时刘备兵分十路进攻汉中,张郃浴血奋战竟然挡住了刘备的主力进攻,刘备无奈之下只好改道进攻杀了夏侯渊。按说以夏侯渊在曹营的身份地位,绝不次于刘备阵营的关羽,杀了这样一员大将,可以说是震动全国的大事,但是刘备并不高兴说:“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意思还没把夏侯渊看做汉中的领袖,他的心里最忌惮的还是张郃。此时汉中群龙无首,夏侯渊的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在败军之际能够稳定军心,可见张郃的声望和能力都是在军中顶尖的。
如果说张郃在三国中期才逐渐展露出自己的军事才能的话,到了三国后期张郃才将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点。诸葛亮一出祁山,张郃在街亭击败了马谡,进而平定了已经依附诸葛亮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击败了诸葛亮的进攻。诸葛亮地二次出祁山,曹丕急招远在荆州的张郃去抵挡诸葛亮,并亲自到河南城给张郃设酒送行,还将自己的卫队武卫、虎贲两军送给张郃做保镖。张郃很清楚诸葛亮军队缺粮,当时就对曹丕说:“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果然,张郃大军刚到南郑诸葛亮就撤兵了。此时曹丕对张郃更为倚重,拜张郃做了“征西车骑将军”。
诸葛亮第三次兵出祁山,司马懿张郃一同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等到诸葛亮退兵的时候,司马懿想要追击,张郃不同意“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但是司马懿不听。张郃不得已,追击诸葛亮被乱箭射中膝盖而死(这里倒是与三国演义正好相反)。
张郃一生每次料敌必中,是个标准的智将。史书上评价张郃“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能够被敌军的最高统帅在内心深处忌惮,这对一名武将而言应该是最高的褒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