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明孝宗朱佑樘为何不近女色只宠爱张皇后一人?

张皇后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故后继位,在位18年,病崩,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有人说,他是一个无嫔妃、无嗜好、无亲信的“三无”皇帝,他主政的是一个无专权、无战乱、无弊政的“三无”时期。虽然这评价看似有些绝对,却也与史实相差无几。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帝驾崩,太子朱祐樘即位,为明孝宗,又称弘治皇帝,是明朝一位开明圣主。

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故后继位,在位18年,病崩,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有人说,他是一个无嫔妃、无嗜好、无亲信的“三无”皇帝,他主政的是一个无专权、无战乱、无弊政的“三无”

时期。虽然这评价看似有些绝对,却也与史实相差无几。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帝驾崩,太子朱祐樘即位,为明孝宗,又称弘治皇帝,是明朝一位开明圣主。

他在位期间,先是将宪宗期间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比如逮捕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罢免外戚及党羽。裁汰传奉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论罪戍斥。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处死妖僧继晓。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

他大胆启用人才,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当时被任用的徐漙、刘建、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等人,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

他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处世公正、政治清明。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对宦官严加节制,特务部门也只能谨慎行事,用刑宽松。还能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

他宽厚仁慈、体恤下属。早朝的时候,孝宗亲御奉天门,大臣们言事,要从左右廊庑人门内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慌恐。据传,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宫内,觉得天气寒冷,就问左右内臣:“现在官员有在外办事回家正在路途的吗?”左右回答说:“有。”他又说:

“如此凛冽且昏黑,倘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为导,奈何?”遂传下圣旨,命今后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体恤臣下,确属不易。

孝宗在位18年,执政期间,弘治一朝成为明朝中期以来的最好形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亦较稳定,外患平定,《明史》称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后世史家也给予明孝宗给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实为中兴明主,其功绩不亚于太祖、成祖。尤其在个人品德方面,更胜于太成。

何以后人会对明孝宗的个人品德问题也赞誉有加呢?原来,这一切皆源自朱佑樘不近女色只宠皇后一人的难得之举。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旧伦理道德体制允许,并受国家法律保护。一般讲,身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

但事实往往就存在例外。弘治朱佑樘就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他为何能够做到一夫一妻呢?笔者翻阅众多史料,分析他这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之举,是有着深厚背景与现实理由的。主要有五:

其一,孝宗童年悲惨,懂得珍惜。

据载,明孝宗朱祐樘生母纪氏本是宫中专职守内藏的女史,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宪宗临幸怀孕。宠妃万氏风闻后,派人加害,因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瘤子而非怀孕,纪氏才得以偷生下后来的皇子朱佑樘。纪氏恐罹祸,让门监张敏将孩子抱去溺死,张敏知道宪宗尚无子嗣,秘密哺养起来。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宪宗对镜长叹道:“老将至而无子。”张敏连忙伏地道:“死罪,万岁已有子。”纪氏生子哺养之事才为公开。此时男孩已五六岁了。当男孩被接到周太后仁寿宫,取名朱祐樘,册立为皇太子的同时,生母纪氏却在宫中暴卒,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后来,他的太子之位因万贵妃从中作梗,也差点被废。

孝宗的这段经历,说明他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6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所以,这成为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孝宗性格温和,深受儒教熏陶。

孝宗的个人修养,首先得益于他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六岁时就被父亲宪宗立为太子。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了。皇太子出阁讲学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担任教育的官员一般都是学养深邃之人。例如,担任朱佑樘的讲读官中,就有彭华,刘健,程敏政等人。彭华是景泰五年的状元;刘健据说是‘得河东薛碹之传’;程敏政十岁被人称作神童,荐任翰林院里读书。单据这三个人,就可以知道宪宗对皇太子教育的高度关注。皇太子一旦出阁讲学,之后除了大风雨雪天气以及酷热与严寒,每天都必须举行讲读。讲读的内容是四书以及经史。除了读书之外,皇太子还必须练字,由专门的侍书来辅导,春夏秋三季每天写一百字,冬日每天写五十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集天下之英才来对皇太子进行教育。所以,孝宗从九岁出阁讲学到十八岁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九年教育。

由于孝宗得到周太后百般呵护,练就了一副好性格,练出了一身好素质,为成为一代明君打下坚实基础。从接受的教育看,他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故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其三,孝宗与皇后感情甚笃,难再宠他人。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再者说,张皇后本人的性格也许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有史料称张后为“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也绝非庸常之辈。

其四,受大臣谢迁的“守孝三年”劝谏影响。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极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臣也不会反对。例如,成化朝的时候,群臣因为宪宗二十八九岁还没有儿子,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嫔妃。也许鉴于孝宗对张皇后的宠爱,也许或多或少存在孝宗对张皇后“骄妒”的忌讳,孝宗楞是没有同意纳嫔。加上后来又出现了谢迁劝谏一事,孝宗若想纳妃也受到影响。此事发生在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因此,谢迁既有此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尽管这不是孝宗为何只宠皇后一人的关键,但肯定多少对孝宗的个人生活有些影响。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都葬着许多皇妃、而孝宗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