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一代报人邵飘萍介绍 邵飘萍结局

邵飘萍于1886年出生在一个穷儒自家,浙江东阳人。邵飘萍从小天资聪慧,在父亲的教导下,邵飘萍不到十岁就能作文答对,13岁即中秀才。再加上邵飘萍本身从小博览群书,这为他以后的新闻写作打下了扎实基础。邵飘萍作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

在学业上,除了父亲的督促,张恭对邵飘萍的影响更大。邵飘萍与张恭情意甚笃,无话不谈,他们谈论的内容不外乎对当时外界的时势,他们所接受到的信息都是通过报纸传播的各种政见。二人对报刊有一种亲切感,认为那是真正的民之喉舌。后来张恭创办《萃新报》,这成为邵飘萍的人生启蒙。通过张恭和《萃新报》,邵飘萍获得了报业知识,并知晓了板报的功用。也许真是因为年少时的这段经历,让他对报业的启蒙功用十分推崇,可以说,这是后来邵飘萍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他毕生理想的“第一推动力”。

邵飘萍于1903年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求学,在此期间,多方接触《复报》、《民报》《新世纪》、《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其中梁启超对邵飘萍的影响最为深刻。梁启超写的文章挥洒自如、文风犀利、鼓动性极强,不仅使邵飘萍知晓时代的风云变幻,也点燃了他心中以报业为国民启蒙的理想之火。20世纪初《民报》与《新民丛报》的那场大论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了一场革命与改良的大辩论是绝无仅有的,这深深地影响了邵飘萍,促使他下定决心投身报业。

1907年邵飘萍开始为上海《申报》撰写地方通讯,经过邵飘萍的不懈努力,他成为《申报》的特约通讯员,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投机有关杭州和金华的地方通讯。

1911年11月7日,杭州光复,受同盟会会员杭辛斋的邀请,邵飘萍出任了《汉民日报》的主笔。

1912年春,邵飘萍独立支撑《汉民日报》,同时邵飘萍还兼任《申报》和《新闻报》的特约通讯员。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退伍兵武士英开枪刺杀。邵飘萍在第一时间认定此案绝不简单,“瓜蔓藤牵,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将矛头直指袁世凯,袁世凯恼羞成怒。

1913年8月初,浙江都督朱瑞希承袁世凯的旨意,疯狂钳制舆论,一天之内连封四家报馆。此次“癸丑报灾”中邵飘萍未能幸免,被捕入狱。这期间,邵飘萍曾“被捕三次,下狱九月。”

1914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邵飘萍前往东京求学,钻研法律。即使身处东瀛,邵飘萍依旧挂记着国内时局,经常为国内的报刊撰写时评。

1915年袁世凯跟日本人签订了丧权卖国的“二十一条”,邵飘萍从外国报纸获悉真相后,迅速将这一消息传回了国内,在邵飘萍一系列报章通讯与评论的鼓舞下,反袁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从9月4日至11月下旬,《申报》刊发了二十四篇邵飘萍反对帝制的言论和中日外交问题的评述。邵飘萍成为了这个时代思想裂缝中的舆论主持者之一。

袁世凯死后,邵飘萍又与另一个大军阀头目段祺瑞杠上。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与潘公弼联袂,创办了后来名动全国的《京报》,报馆设在前门外三眼井38号。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面临参战还是中立的问题,段祺瑞内阁会议匆忙做出决策,但不敢公之于众。邵飘萍使出浑身解数,终于从段祺瑞口中套得风声并将这些消息传至上海。过了一个星期,之前在上海散发的号外流入北京城,段祺瑞如梦初醒,方知自己上了当。

1918年7月29日,《申报》刊发了邵飘萍撰写的一篇关于段祺瑞政府的时评,段祺瑞读罢这篇刺目剜心的文字,鼻子早就气歪了。

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邵飘萍接连几天在《京报》发表时评《勖我学生》、《外交失败第一幕》、《速释学生》,其揭露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罪行的檄文触怒了段祺瑞政府,报纸因而被封,邵飘萍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邵飘萍回到北京,恢复《京报》。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大沽口事件后八国使团对中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强烈要求与政府首脑直接对话。让他们猝不及防的是,重返政坛的段祺瑞竟命令卫队残酷镇压手无寸铁的群众,顷刻间,执政府门前腥风血雨,造成死四十七人、伤两百余人的惊世大惨案。邵飘萍得知这一消息,当即增派记者赶赴现场。第二天,《京报》刊载了长篇报道《国民拥护国权大流血──八国通牒之大反响》,全面揭露反动政府公然屠杀爱国群众的真相。

1926年3月底,《京报》印制了三十万份名为“首都大流血写真”的特刊,详实地报道了执政府卫队“平暴”的真相,以“唤醒各党各派,一致起而讨贼”。

1926年4月,张作霖部队进入北京,接管了北京政府,将支持冯玉祥的国民第一军、多次谴责张作霖亲日卖国的邵飘萍列入黑名单,下令以“鼓吹赤化”罪名逮捕邵飘萍。以杨度为首的十三位代表前往石老娘胡同求见张学良将军,无奈未果。

1926年4月26日凌晨四时三十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还表现了一回黑色幽默,向监刑官拱手道别,并且用满含嘲弄的语气调侃道:“诸位免送!”然后毫无惧色地哈哈大笑,直至枪声响起。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