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高考季,几天之后,各地的文理科状元就会新鲜出炉。相比于现在高考制下各省状元之多,古代的状元才显得弥足珍贵,毕竟三年才产生一个。有没有比状元及弟更牛的学霸?有,就是连中三元(即乡试、
会试、
殿试的第一名)。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共产生了13名“连中三元”的猛士,但是只有明朝第一学霸商辂最有出息,学习好、长得帅,一生刚直不阿,逝后被评为大名“贤佐第一”。
连中三元,大明第一学霸
商辂,字弘载,号素商,生于明永乐十二年,浙江淳安县人。商辂母亲生有五子,商辂最小,从小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商辂小时候聪明好学,六岁时,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诵读《论语》等儒家经典。十三岁时,他已能够写出得体的文章,并且才思敏捷。二十二岁的商辂参加浙江省的乡试考试,考取了第一名,中解元,年纪轻轻就取得了无数读书人梦想的解元称号。
第二年,他带着浙江省第一名的光环,踌躇满志地去北京应试。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这个全省第一名,居然名落孙山。这个打击使他萌生了放弃科举考试的想法,幸好,一个考官极力劝阻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商辂才恢复信心,准备下一次的考试。经过六年的苦读,二十九岁的商辂参加了会试考试,不幸的是他再次落榜。而这次商辂却没有颓废,他决定留在京城,进入太学学习。正统十年,即公元1445年,是决定商辂命运的一年,商辂考取了会试的第一名,成为了会元,最后在殿试考试中,长相英俊的商辂又一次夺魁,明英宗钦点他为状元,创造了连中三元的历史性记录。明代“连中三元”者只有商辂一人而已,成为大明名副其实的“第一学霸”。
宦海沉浮,谏言立储东宫
明正统十四年(1449),御驾亲征瓦刺的英宗皇帝,在河北怀柔城外的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朝廷人心惶惶。在国家民族危关头商辂和大臣于谦一起,坚决反对迁都,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固守京都决策确定。同时商辂和群臣一起,具本肯请监国郕王继位,以安定人心。郕王继位,改元景泰,系岱宗。不久,被强敌释放的英宗皇帝,不甘心坐冷板凳的太上皇位置,暗中唆使一批旧臣,一举复辟成功,重新执政。英宗深知商辂的一片忠心,仍然和他一起商讨军国大计,但英宗又是一个耳朵软的人,在朝中一批奸臣诬陷商辂时,偏听偏信,将商辂削职为民,居家闲居。宪宗继位后,改元成化,第二年就召商辂复出予以重用。
悼恭太子去世,皇帝因继承人的事而忧虑。纪妃生有皇子,六岁了,左右的人畏惧万贵妃,没有人敢进言。商辂请求诏礼部拟定上报皇子的名字,于是朝廷大臣相互祝贺,皇帝于是命令皇子出宫会见朝廷大臣。过了几日,皇帝又御临文华殿,皇子侍奉,召见商辂及众内阁大臣。商辂叩首说:“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太子,天下盼望已久了。应当立即立为太子,安定朝廷内外的人心。“皇帝点头同意了。这年冬天,就立皇子为皇太子。
硬刚宦官,愤而远离官场
虽然朱元璋在朝堂之上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政”的戒令,但是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比比皆是。当时宦官汪直监督西厂时,多次造成大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的十一条罪状。皇帝生气地说:“任用一个太监,怎么竟危及到天下,是谁主使的这个奏折?”命太监怀恩传旨,责备十分严厉。商辂严肃地说:“朝廷大臣无大小之分,有罪都请下旨逮捕追问。汪直擅自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是边城的要地,守备片刻不能缺,汪直一天拘捕数人。南京是祖宗的根本之地,留守大臣遭汪直擅自收捕。各位近臣侍奉在皇帝左右,汪直动辄更换。汪直不除去,天下怎能没有安危?”万安、刘珝、刘吉也在一起对答,依据大义,慷慨激昂,怀恩等人屈服。商辂看着同僚道谢说:“诸公都为国家这样做,我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正值九卿项忠等人也弹劾汪直,于是当日就罢免汪直在西厂的职务。汪直虽然不管理西厂事务,还是像原来那样受到宠幸。他诬陷商辂曾收受指挥使杨晔的贿赂,想解脱自己的罪行。商辂自己并不甘心,而御史戴晋又颂扬汪直的功劳,请求恢复它在西厂的职务,商辂于是竭力请求辞职。
一生刚直,终成贤佐第一
商辂性格耿直,作风正派,在官场上不可避免的会得罪很多人,这其中就包括钱溥。曾经因升迁官职受到商辂的阻挠,钱溥便作了一首《秃妇传》来讥讽商辂,商辂听说后一笑了之。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便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往父亲脸上贴金,还给商辂送去一笔价值不菲的“润笔费”。商辂认为此事有违规矩便竭力推辞,商辂说:“我是给皇帝打工的,不是皇帝的命令,恕我难以接受。”这一下就得罪了万贵妃,但是商辂依旧坚持原则不为所动。
后来因为朝廷中权力倾轧乌烟瘴气,商辂百般无奈,以年老精力不济为由愤而辞官回乡。有一次刘吉去探望他,看见他子孙众多,感叹说:“我与公同事多年,未曾见公笔下妄杀一人,上天回报公如此礼厚实是应该的。”商辂说:“只是不敢让朝廷妄杀一人而已。”在家享受了十年的天伦之乐,七十三岁的商辂因病辞世。宪宗皇帝闻讯后深加悼惜,辍朝一日,特赠太傅衔,进光禄大夫,谥文毅。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