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曹操的江山为何不能长久因见不得人的事做太多?

像曹魏这一种,在乱世中经营出一片大好河山,足以把另两国给完全吞掉,实现统一。但最大好河山到了别人手里,统一与他也没什么相干。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有人认为,曹操的江山之所以不能长久,是因为他早年干过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件事就是盗墓。

这话说起来有些迷信,但曹操早年之说以发迹,成为一方足够,还真是靠干这事起来的。

公元189年,曹操在朝中尚未得势,权臣董卓率兵进京都洛阳,废少帝,立刘协为帝,并自称太师,独掌朝政。曹操见天下人怒董卓,便改名换姓,逃出京城洛阳,回老家陈留,经父亲同意后“散家财,合义兵”,号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一时群雄纷纷响应。

反董卓的队伍很快就拉起来了。可是,曹操家境一般,就算把家底全卖了,对于养活一支军队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怎么办呢?借钱,养军队可是无底洞,谁敢借?敲诈富户,那会失掉民心。总之,靠不上别人了。曹操是个很睿智的人,既然活人的钱搞不来,那就找死人拿。就这样,曹操走上了盗墓的道路。

一般干这种事,顾忌名气,自己也不过暗中指使心腹去操作。但曹操不一样,他公开成立了有组织有纪律的专业盗墓班子,还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所谓“发丘中郎将”,也就是发掘坟墓并盗取财物以充军饷的人,俗称: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而“摸金校尉”则精通《易经》,懂风水、辨气象,应该算是盗墓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之一,军衔与发丘中郎将同级。

组织了专业的盗墓队伍,盗谁的墓自然也要经过深思熟虑。盗老百姓的墓,肯定会被老百姓骂娘。再说,老百姓的墓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如果盗的是帝王陵寝,效果就不一样了,第一、百姓有仇富的心理,再一个帝王都是死了很多年的,与活着的百姓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所以盗他们的墓,百姓不会有什么意见;第二、帝王值钱的赔葬品甚多,随便整一个,可以吃上好几年。经过开会讨论后,最终曹操瞄向了离老家不无远的梁孝王刘武的陵墓。

梁孝王刘武本是汉文帝的儿子,也是汉景帝的弟弟,活着时虽只是个封王,但富可敌国,因此对自己的陵墓更是倾注了无比的热情,修建的极为奢华,堪比帝陵。在他死后,更是将许多金银珠宝、玉器古玩等都随他一同陪葬。

所谓“干就干大的”,对于这样一位虽不是帝王,但堪比帝王的梁孝王刘武的陵墓,曹操和他的盗墓骨干们马上开始着手准备。

梁孝王刘武的陵墓园规范很大,许多墓室的外面都用上千斤的塞石封死了墓道。在当时那种没有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曹操只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穿凿,据说多的时候,人数达到一个师的规模。

关于曹操指挥军兵盗墓的情节,在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中有记:“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军队在盗墓时可谓破坏极为彻底,这也和如今的盗墓者一样,奔着什么值钱拿什么走,所以曹操的盗墓班子“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至于曹操盗了多少宝物,历史上没有留下记录。不过,据史书记载,曹操挖的第一桶金,竟将军队养活了三年之久。要知道当时时政不稳,战争频繁,军队损耗巨大,没有足够的资金,是难以支撑的,由此推测,梁孝王刘武的墓中宝物何其多也。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曹操盗墓之后,许多人也跟着打起了盗墓的主意。

曹操做为一名盗墓经验丰富的领头人,深深明白“厚葬”易招贼惦记的道理。在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文中强调自己死后,要选土地贫瘠的薄地为基,并以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上不封陵,也不植树,更不要将金银、器具、珠玉等随葬。

除了“薄葬”,曹操对自己的身后事依然不放心,又采取了“疑冢”的策略。据史书记载,曹操死后,邺城城门尽开,竟从邺城城内陆续抬出72具棺椁,并在不同的地方建了72座曹操墓。

曹操真真假假的坟冢让盗墓贼们眼花缭乱,不知真假,又过了千百年,盗墓者依然没能找到曹操真正的墓。可见,曹操的反盗墓手段何其高也。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