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怎么死的?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
李莲英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也得以厚葬,其墓前也有“大中至正巩固千秋”的对联,有“饰终之典等于元勋”的碑文,但是,他的头骨被挖出来后,曾被学生当足球踢,最后被扔进了学校茅房的粪坑……直到有一天晚上,那个亲手挖开李莲英墓的人,北京“六一”学校老师赵广智先生拿了一个粪勺,把那颗头颅捞了出来,埋到了一个山坡下,从此无人知晓。
读正史之余,我喜欢野史。
读晚清历史,可见大太监李莲英的影子。他依势弄权,地位却卑微,正史对其是不屑一提的。相反,野史逸闻,各说各话,可谓五花八门。李莲英其人,也就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关于李莲英,野史逸闻着墨最多的地方,无非是三件事。一是身世,二是圆滑,三是死亡。
先说出身。一般而论,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即今河北廊坊市大城县)李贾村人,字灵杰,道号乐元,生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李莲英原名李英泰,其家庭成分,系普通农民。据其墓志铭和有关清宫档案记载,李莲英从小在郑亲王端华府中当太监,然后由端华府进入皇宫。他进宫之初,名叫李进喜,后因讳慈禧太后名,改叫李莲英。据说,李莲英这个名字,也是慈禧太后于同治元年夏天亲自赐予的。事后,慈禧太后还曾经解释,说“莲”是荷花,“英”是花瓣,她自己是老佛爷、活菩萨,当然是要坐在莲花里的。
其意,似乎是希望李莲英伺候她一辈子。
李莲英
李莲英从小入宫当太监,是事实。这一点,其墓志铭有说法。当然,墓志铭也是只说好话而讳己之忌的。据说,李莲英早年入宫,也是听信了算命先生的一番话,叫“不入空门入皇门。”然而,野史的记载则不同。《满清外史》说:“李莲英,直隶何间府人也。本一无赖子,会以私贩哨磺系狱,后得脱,改业补皮鞋,是以人呼之为皮硝李。其同乡有沈玉兰者,先为内监,知那拉氏欲梳新髻,而未得其人,会莲英访玉兰,玉兰令其仿梳新髻法,揣摩之,技成,玉兰乃荐与那拉氏,许之。是为莲英入侍之始。”另外,《奴才小传》更有详尽描写。河间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太监产地,李莲英入宫,就是一个叫沈玉兰的同乡介绍的。当时,慈禧太后听说北京流行一种新的发髻梳法,但宫中没有人会做。李莲英从沈玉兰处听闻此事,便“周览于妓寮中”(跑去妓院学习),“刻意揣摹,数日技成”,然后求玉兰帮忙,“玉兰竟荐之”。于是,他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从此受宠。
这些记载,流传甚广,也广受质疑。质疑之一,便是李莲英入宫年龄相差太远,他入宫之前,小小年纪怎么可能会去贩硝磺而系狱,又怎么可能去做皮匠?然而,野史的东西,一般也会有出处,不会无端生事。依我的判断,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其一,贩硝磺做皮匠,不是李莲英而是他的父亲,当年河间府手工业发达,他的家庭可能就是一个半农半手工业的家庭。“皮硝李”的称呼,系指其家庭成分,这就可以理解了。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一个同学,我们称为“小皮匠”,盖因其父是修皮鞋的。其二,学新发髻之技法,当为李莲英入宫之后的事情。野史里有一句话,我是注意到了:“玉兰偶在闼闼房言及”。闼闼房者,内监之公共休息场所也。倘若李莲英系一无赖子,又怎么会跑到警卫森严的宫中去呢?显然不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李莲英在宫中听说此事,偷偷地跑出宫去(这倒是可能的),学习了梳头的技术。也难怪乎,日后有大臣弹劾李莲英,居然还在正式的奏章里把李莲英叫做“小篦李”。这是偶然的吗?再说圆滑。李莲英由梳头房晋为总管,“权倾朝右”,历经几十年不倒,这也是有原因的。野史之中,有关莲英机警圆滑之说,不绝于耳。比如,《述庵秘录》就说“莲英为人机警,能先知后意”,居然能猜出太后想什么,因此可“眷注特隆”。咸丰末年,小小年纪的李莲英,已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之间传话。这一点,野史亦有说法,可见其机警处事之能力。咸丰死后,慈禧太后还曾派李莲英趁倒泔水的机会,从承德跑到北京,向恭亲王奕。传话,结成政治同盟,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了以隶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这段故事,纪连海先生曾在央视《百家讲坛》,绘声绘色地说过。
野史还说到,李莲英如何周旋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两面讨好、八面玲珑。比如,《德宗遗事》记载一事,说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住处铺陈华美,“供给周备”,“李莲英室次之”,也很不错,光绪皇帝住的地方却很惨,“皇上寝殿极冷落”。李莲英侍太后已睡,他还不忘去看看这位失势的皇上,“潜至皇上寝宫”,见光绪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值班,一问才知光绪皇帝竟然连铺盖都没有,时值隆冬,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也”。随即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用。“上还京,每追念西巡之苦”,常说一句话:“若无李俺达(满语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这一件事说明,李莲英还是有头脑的。他虽然深得太后信任,但是毕竟知道“皇上总是皇上”,万一将来“还政皇上”之时,他还可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野史还提及李莲英不卷入政治,也是保持其生家性命的基本原则。毕竟,他的身份是极其卑微的,经不起政治的折腾。比如,他刻意保持着对袁世凯的疏远等。因此,李莲英虽说“一人昂首蔽朝阳”,也捞钱无数、得罪人无数,却能官至四品,慈禧太后“垂五十载,恩眷弗替”,其原因:“固由机警使然”。
关于李莲英之死,野史语焉不详,以“病故”,“及死去”言之。1908年10月,慈禧太后去世,据《李氏家谱》载:“百日孝满,出宫养老”,李莲英搬进北京棉花胡同家中,整日吃斋念佛,闭门不出。3年后,李莲英去世。据李家后人之说,李莲英是病死的,病因是痢疾不治,得病后三四天即殁。但是,清史档案和墓志铭,则用了一个“殒”字,模棱两可。直到近几十年,才峰回路转,引出大段公案。
事情的起因,则是1966年初夏,原北京“六一”学校的赵广智等老师,在革命造反派的监督之下,挖开了原清朝恩济庄太监坟地(恩济庄太监坟地之名为雍正所赐,当年皇帝曾拨银万两修建,据说该坟地所埋太监共有2700余人)中的李莲英墓。令人吃惊的是,李莲英棺椁里,只有一颗骷髅头,却不见尸骨。李莲英的躯干在哪里呢,他又为什么会身首异处?关于这一段往事,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节目曾有上下两集的片子,予以记述。
此处不提。总之,只有头骨而没有尸身的李莲英,不可能是病死的。唯一的原因,他可能死于“他杀”。民间传说,也有大量李莲英被杀的说法。1985年,学者佟洵女士发表《李莲英死因之谜》,1990年,北京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颜仪民在《纵横》杂志发表《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从而引发学界争论。
李莲英究竟为何人所杀,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
一是为革命党人所杀。盖因他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争斗之中,支持太后,而打击帝党,甚至有人认为正是他下手毒死了光绪皇帝。但是,也有学者反对,认为李莲英并没有参与朝廷内的党派之争,他也不可能得罪革命党人。关键之点,他临死之时,早已出宫3年,对于政事没有影响,杀他没任何意义。
二是为江朝宗和小德张所杀。此说法,主要是颜仪民先生的观点。他甚至在文章中,引用了江朝宗儿子提供的“细节”,说时任九门提督的江朝宗请李莲英吃饭,然后派人杀其于北京后海。支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江朝宗是10袁世凯的亲信,小德张则是李莲英的后任。两个人,出于不同的目的杀了李莲英。李莲英曾得罪袁世凯,这是事实,因此袁有可能授意亲信下手;而小德张则为了争夺其遗产之事,而萌生杀人动机。但是,立即有人反对此说。
有学者考据说,江朝宗宣统二年(1910年)正在陕西汉中镇总兵任上,直到1912年(民国二年)才回北京担任北洋政府北京卫戍司令。江朝宗远在几千里之外,并不在所谓的“九门提督”任上,怎么可能请李莲英吃饭并设局杀之呢?同时,也有人认为,小德张同李莲英,并没有共过事,两人没有利害冲突,杀人动机不存在。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人说,一般杀人,都是提着首级走的,哪有提着身子走的呢?三是在去山东讨债途中被悍匪所杀。这一观点,也被无数专家质疑。以李莲英的财富地位,他怎么可能亲自出门讨要债务呢?但是,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另有新说。他们说,李莲英曾有一个侄孙女,嫁到了山东省无棣县。
他曾去山东探望侄孙女,顺便到泰山一游,走到山东和河北交界的地方被人杀死。当时跟随的两个侍从吓得失魂落魄,只把李的头颅用包袱兜回了北京。同这一观点相近的说法,还有人称,李莲英出宫隐居之后,也是要出门的,比如,他对慈禧太后,总是感恩戴德,每年都要去东陵拜谒慈禧陵寝,结果在半路被人杀死。他的首级,被人扔到了北京李莲英家的门口。
从这些传说和观点中,大致可以理出下列头绪。一,李莲英死于他杀,是事实,病死之说,仅仅是其家人说法,不足信。二,李莲英死于仇敌。尽管李莲英圆滑机警,却仍有大量仇家。“权倾朝右”之人,肯定是踩着别人的尸体向上爬的。仇家可以是革命党人,也可以是宫中同道,亦可以是袁世凯授意之人。其实,最有可能杀他的人,则是光绪皇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其时任监国摄政,权倾一时,他杀人的动机也是有的,因为有人说正是李莲英下手毒死了光绪皇帝,报哥哥被杀之仇,顺理成章。至于悍匪劫杀之说,则有点牵强。三,李莲英被杀地点,并无确切之说。因此,极有可能是杀人者扔还了李莲英的首级。李家之人,找不到尸体,只好将其脑袋壳下葬了。
李莲英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也得以厚葬,其墓前也有“大中至正巩固千秋”的对联,有“饰终之典等于元勋”的碑文,但是,他的头骨被挖出来后,曾被学生当足球踢,最后被扔进了学校茅房的粪坑……直到有一天晚上,那个亲手挖开李莲英墓的人,北京“六一”学校老师赵广智先生拿了一个粪勺,把那颗头颅捞了出来,埋到了一个山坡下,从此无人知晓。
他的想法,也是朴素的:那样对死人,毕竟有点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