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汉武帝开立子杀母先河 钩弋夫人成牺牲品

封建王朝在王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固然多有,立子杀母的现象也曾存在过,主要流行于北魏建国初期,其实此种作法滥觞于西汉之武帝,北周未进行。

公元前95年,刘彻往北部巡视,有谄媚者向他奏报,此地有祥云袅绕,必有奇女显现。尝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的刘彻,立即命令逐家逐户地搜查,终于在赵家找到赵钩弋,此女美艳照人,秀色可餐。刘彻看到后龙心大悦,召赵钩弋回宫,起造巨厦,置之于内,名之为“钩弋宫”。那年,刘彻50多岁,赵钩弋只十七八岁,老夫少妻,视之如宝。

赵钩弋怀孕了。但凡女人都是“十月怀始,一朝分娩”,可是,赵钩弋却怀了14个月的胎,才产下一男儿。他便是汉昭帝刘弗陵。刘彻老年得子,乐不可支,他说:“唐尧帝便是怀14个月才出生的。”于是,又把“钩弋宫”改名“尧母门”。

自从“巫蛊之狱”后,刘彻一直未立太子,他喜欢赵钩弋所生的儿子,遂在其七岁的那年将其立为太子。这年,刘彻已近古稀之年,性格多疑,而赵钩弋正当青春年华。公元前88年,刘彻有意找茬,给赵钩弋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她处死。

汉武帝害怕因为汉昭帝年纪小而出现吕后专政那样的事情,临死前,还将所有为自己生过孩子的后宫女子,全部处死。

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后,曾问左右随从如何看待此事。随从不解地说:“陛下既然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太子的母亲?”汉武帝叹息,郑重其事地说:“这种大事,不是一般愚鲁的人所能了解的。历代国家变乱,多由主少母壮所致,盛年的女主独居难耐,往往淫逸乱政,结果弄得国家危亡。所以,立了她的儿子,就得忍痛杀了她。”

人们常言的古训是“母以子贵”,在汉武帝这里,“母以子贵”被终结了,换来的是“母因子祸”。

在汉朝历史上,外戚干政是有先例的,并企图改朝换代,汉武帝的老祖宗吕后在位时,大封吕氏,让吕禄、吕产分掌南北军,大权在握使得吕氏产生了代刘氏而自立的野心,这样必然会遭到汉初立国功臣和刘姓王的强烈反对,吕后是清楚这一点,所以她在死前告诫吕禄等说:“高祖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果然,在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汉初功臣和刘姓王集团就诛产、禄,”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汉武帝创造的这种“立子杀母”制,被后来的一些朝代仿效,竟一直延续了下去,成为封建时代的一大奇闻。在封建时代正统史学家的眼中,曾经主政的吕雉、武则天,虽也有泼向她们的污水,但因为她们在政治上的出类拔萃,也是可以与男性皇帝一样被写入“本纪”的。而汉武帝“立子杀母”,被盛赞的却是汉武帝,因为他是为了社稷。同样是对女性,评价为何有如此大的不同?说明他们看重的是政治,是治国之术,而对人的生命价值丝毫不看重。

吕雉、武则天主政后有所作为,所以可以赞扬;而钩弋夫人,不过是汉武帝晚年的一个嫔妃,只是一个生儿育女的工具而已,她为汉武帝生下了储君,她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生命便可有可无。这样的道理,当然是混账道理,但却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钩弋夫人被处死后,葬在云陵。汉武帝心中还是很哀伤,便造了一座通云台,希望钩弋夫人能升天成仙,这多少还是说明他心中存有内疚。后来汉武帝病死,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追封其母赵钩弋为皇太后。

“立子杀母”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残酷的制度,一个又一个年轻母亲的生命就此被葬送了;但不立子杀母,却又真的造成了女主专权乱政,给国家带来了祸害。

“立子杀母”究竟是耶非耶?恐怕凭一个简单的“是”或“非”是很难断言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