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官场的水一直都是深不见底,很多从政多年的老官僚,也难免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虽数次居于高位但却总能游刃于官场之中,每逢危险来临之时,便隐退深山,如此一直辅佐了四位君主。
此人便是唐朝名臣李泌,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曾辅佐过玄宗、肃宗、代宗以及德宗这四位君主,其所处的时代是盛唐逐渐走向衰弱的那段时期。当时天下动荡不安,朝廷之上群臣各怀心思,每当新皇登基的时候,他便会被请到朝廷委以重任,等到他自认已经辅佐的差不多了,便选择隐退深山,将身上的功名尽数舍弃。
李泌从小就天资过人,是个小神童,因为其不凡的才学,使得玄宗都听说了他的故事,得知他天赋异禀之后,专门让人将他叫到了身前问话。等到李泌长大之后,玄宗让他前去辅佐太子,久而久之他与太子之间走的便非常亲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朝着西方逃去,而太子则选择在宁夏继位新皇,也就是后来的肃宗,他开始着手召集人马来对抗叛军。就在肃宗非常需要人才的时候,李泌适时地出现了,他在肃宗手下担任高参一职,成为其最为称职的助手。
偶然一次,肃宗与他聊起了前朝宠臣李林甫,此人当初深受玄宗看重,在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几次进谗言希望玄宗能够将他这个太子废黜,现如今肃宗继任地位,便想着找此人报仇。只不过,那李林甫年事已高,早已经作古,肃宗却仍不肯放过他,与李泌商议着等到夺回长安之后,便将此人的墓穴掘开,再将其尸骨烧为灰烬,一泄心头之恨。
对于肃宗的此番打算,李泌连连摆手,他苦口婆心的劝说道:“您身为一代君主,应当宽容待人,虽然李林甫算计过您,但他现在既然已经是死人一个,何必再与他计较呢?如果您真的那么做的话,最后吃亏的还是您,因为这会让天下人认为您心胸狭隘,而那些叛乱之人知道您如此瑕疵必报,也就没有了投降的打算,如此来说的话,您可是非常不划算的啊。”
虽然肃宗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但仍旧不肯罢休,他提醒李泌道:“你忘记了吗?他曾经也算计过你啊,你难道就不想找他报仇?”李泌点了点头,称:“我当然记得,但是现在太上皇年事已高,要是让他老人家知道您还惦记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愧疚,如果他因此而积郁成疾的话,那么天下人还是会认为您是个没有肚量的君主,就算是能够包容整个天下,却无法包容自己的父亲。”
至此肃宗才终于受到感化,取消了原本的报复计划,而李泌的此番劝谏,也能够体现出他作为一代名臣的潜质。
一般来说,朝中大臣很忌讳参与皇室的家事,但是李泌却选择大胆介入,因为这事关政局的稳定,也关乎整个天下的稳定,在当时硝烟四起的大环境下,如果皇族内部再发生什么乱子,那么整个大唐无疑会迅速走向衰落。
在平定安史叛军之时,肃宗曾想让当时勇武过人的建宁王担任主帅一职,但这却遭到了李泌的反对,原因很简单,如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的话,最后可能会将玄武之变的惨剧重演一遍,故而建议肃宗将主帅之位交给太子担任。后来为了避免出现天下间两个政治中心的局面,肃宗想要将玄宗请回来,李泌便给他出主意,告诉玄宗称想要将其接回来做太上皇享福,如此果然解决了这一问题。
而在德宗时期,因为一些问题,德宗想要废太子而后立,甚至一度想要将太子杀死,但是经过的调查走访后发现,这些事其实都并非太子的过错,于是便与德宗据理力争,所谓“力争”其实在气势上也并非盛气凌人,只是通过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谏,终于让德宗明白,从而保全了太子。
俗话说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李泌如此聪慧,自然对这个道理理解的非常透彻,因为其与历任君主都有很深的交情,因此难免受到一些有心人的嫉妒,开始设计对他进行攻击和陷害。
不过,每当他察觉到有人准备谋害他的时候,便会及时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隐居深山。虽然凭借他与皇帝的交情,其实是很有把握打败那些奸人的,但他认为在朝中应当以做事为先,至于做不做官则显得无关紧要了,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去计较抗争,他这种平和的心态,非常值得我们效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