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家、外交家,合纵的创始人。也正因为公孙衍的合纵思想,让合纵不断地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能够和秦国抗衡。
公孙衍在秦国效力时,为秦国攻打魏国献计献策,并且得到了魏国重要的河西地带。后来,公孙衍到了魏国效力。但是,当时的魏国,因为秦国的攻打,已经千疮百孔了。因此,公孙衍想要联合各国诸侯国,来对付强大的秦国,这正是公孙衍的合纵思想。
在公孙衍第一次想要采用合纵的时候,因为秦国在其中的破坏,让楚国和齐国不愿加入其中,所以第一次的合纵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在公孙衍第二次想要采用合纵的时候,张仪在魏国担任宰相的时候,公孙衍为了能够让与自己政治主张相反的张仪回到秦国,运用一些计谋,既让合纵顺利进行,又能将张仪从相位拉下来,自己登上宰相的位子。最终,公孙衍利用自己的才能策略,联合了诸侯国,但是因为诸侯国的团结不够,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魏国实施合纵失败后,公孙衍被排斥,来到韩国担任宰相一职。公孙衍在一次失败后,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再次联合诸侯国攻打秦国,可能公孙衍没有考虑到各个诸侯国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战争,这次攻打秦国还是失败了。虽然公孙衍的合纵都是失败的,但是公孙衍的历史功绩还是不可磨灭的。
公孙衍怎么死的
公孙衍,出生于阴晋,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当时的张仪齐名。公元前333年,为秦国效力,当时的秦惠王也很重用公孙衍。在攻打魏国时,为秦国赢得了胜利,得到了当时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河西。
后来,张仪当了秦国的宰相,因为和张仪的政治主张不同,公孙衍只好离开秦国,去往魏国。
当时的魏国国力衰退,公孙衍就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一起攻打秦国即合纵,但是这一次的合纵失败了。公孙衍因为这一次的失败,在魏国受到排挤,离开了魏国,前往韩国。在韩国公孙衍担任的职位是宰相,在与秦的作战中,再次失败,只好回到魏国。
但是在魏国的朝廷中,官员们勾心斗角,公孙衍根本没有再次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公孙衍与魏国的官员张寿积怨很深,田震对公孙衍心怀怨恨,田震就派人将张寿杀了,将杀人的罪扣在公孙衍的头上。魏王听信了小人的话,以为张寿就是公孙衍杀的,就把公孙衍杀了。从这可以看出,公孙衍在最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最后还含冤而死。
公孙衍作为那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历史功绩是永不会磨灭的。他所开创的合纵,也将会被后世人记住。因为有公孙衍这样一个人,才能有了那么多次与强大秦国的交锋,才能书写出那么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苏秦公孙衍
说道苏秦,很多人想到的是张仪,认为苏秦和张仪交锋过很多次,并且苏秦在交锋中创立了合纵。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和张仪交锋的是公孙衍,而且合纵的创始人也不是苏秦,是公孙衍。那么,苏秦和公孙衍又是什么关系呢?
苏秦与公孙衍一样,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而且很多人会将苏秦和公孙衍弄混,但是他们两个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苏秦登上政治舞台要比公孙衍晚,可以说公孙衍在政治舞台上与张仪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秦应该是还没有出生。
苏秦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主张合纵,但是苏秦绝对不是采用合纵方式的第一个人,苏秦应该是在创始人公孙衍的影响下采取此种策略。苏秦和公孙衍不同的是公孙衍策划了很多次的合纵,而且都是为了与当时的秦国抗衡;然而,苏秦并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抗秦者,反而更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齐者。苏秦作为燕国的亲信,曾经积极主动劝说燕王,让燕王打消反秦的念头。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苏秦和公孙衍一样都是主张合纵的思想,但是他们所要反抗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
苏秦是一个贤士,虽然他在一些地方损害了燕王的脸面或者是利益,但是燕王还是重用苏秦。然而,苏秦的心里很是多疑,总觉得在燕国,危险一直在自己的身边,最后找了出使齐国的理由,逃出了燕国。到了齐国,不被重用,身份也被别人揭开,最后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公孙衍张仪
公孙衍是魏国人,张仪也是魏国人。虽然两个人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而且两个人都为不同的国家效力过,但因为政治主张的不同,两个人成了政敌。公孙衍主张合纵即联合各国攻打秦国,而张仪主张连横即各个国家与秦国联合。
公孙衍最开始在秦国任职,并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但是,公孙衍却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忘义。张仪正因为利用这一点,让公孙衍在秦国受排挤,只好到魏国做将军。
公孙衍为了自己合纵的主张,同时在燕、赵、齐担任宰相这一职位。在秦国效力的张仪,为了让合纵不成功,来到魏国,魏国希望用张仪的号召力,能够让各国与魏国联合,因此,让张仪担任魏国的宰相。公孙衍和张仪都在魏国做官,但两个人的政治主张却是完全不同的。公孙衍为了能够将张仪排除在魏国的朝廷,策划了一些活动。公孙衍派人去韩国,告诉韩王张仪让魏国和秦国联合。韩王为了自己的国家,让公孙衍做一些政事,去魏王那里领功,从而停止魏国和秦国的交往。在一系列的谋划成功实施后,魏王为了魏国的利益,将张仪的职位罢免了,让公孙衍接任张仪的位子。
在这场公孙衍和张仪的战役中,公孙衍运用迂回的战术,并没有和张仪有直接的正面较量。正因为公孙衍采用了这样正确的策略,最终公孙衍获得了胜利,让张仪只能选择回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