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是唐朝名将,15万叛军兵临城下时,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叛军占领了大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已经垂垂老矣的李隆基带着自己的爱妃杨玉环逃往成都。但李隆基不应该得到一丝的怜悯,正是由于他的一再失误,唐朝才会落到这个山残水剩的田地。本来,唐朝完全可以保住关中地区,最多是暂时把中原地区让给安禄山。但是李隆基不但没有听从正确的意见,反而听信了太监的谗言,杀害了堪称帝国双壁的封常清和高仙芝。既然他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其他人了。

一、投身于军旅,逐步成为唐军主要将领

唐朝是一个非常尚武的王朝,从唐朝人的边塞诗中就可以看出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气魄。封常清这个人也不例外,他也渴望建功立业。作为一个男人,都讲究三十而立。可已经过了30岁的封常清却什么也没有,最后他选择了投身军营。巧的很,封常清的顶头上司是高仙芝,这又是一位名将。当时高仙芝还仅仅是一个中级军官,主要在西北地区与游牧民族作战。封常清堪称一个军事奇才,这一点连高仙芝也不得不佩服。高仙芝计划在何处打仗、何处屯兵时,封常清已经把相关的资料给他送来了。两个人想的一模一样,这让高仙芝大吃一惊。在此之后的岁月中,高仙芝经常在同僚和上级面前举荐封常清。封常清也逐步成为了独立领军的将领,这与高仙芝这个伯乐是分不开的。

封常清独立领军之后,高仙芝成为了西北地区的一把手,这对封常清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封常清可以放开手脚的行动了。在西北地区与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封常清打仗十分谨慎而且不按常理出牌。这是封常清特有的战争模式,他依靠这些一再击败对手。最后封常清几乎达到了与高仙芝平起平坐的地步,当然,他们两个人没有死磕。与之相反,两个人的私交相当好。后来,封常清战败,李隆基一怒之下要杀封常清,又是高仙芝跪求开恩。在西北地区的战事告一段落之后,封常清被调往中央。本来封常清下一个职位将是某一个地区的节度使,这已经属于封疆大吏的范畴。但就在这个时候,安禄山发动了叛乱。

二、面对15万叛军,封常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公元756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当时唐朝的国防政策是东守西攻,也就是在东北方持防御姿态,全力向西方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目的,唐玄宗李隆基先后册封了10位节度使,这就相当于10个战区。其中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可见此人的力量有多强。当时唐朝的正规军兵力总共也不超过60万,而安禄山能够指挥的军队超过了20万。而且由于地处边塞地区,安禄山手下的那些军队都是久经战阵之辈。他发动叛乱之后,唐朝各地的守卫部队根本无力抵抗。就在这个时候,李隆基命令封常清去守卫唐帝国的东都洛阳。如果封常清能够击败安禄山,那等待封常清的将是无尽的光辉。但封常清就算有这心也没有这个力,因为李隆基给他分拨的部队太垃圾了。

由于太平日久,唐朝的中央军早就失去了战斗力。这些士兵都是富家子弟组成的,他们从军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好进入官场,这是一种养资历的方式。这样的军队能打仗才怪,很不幸,封常清带着全是这种部队。在洛阳保卫战中,无论洛阳的城墙有多高,封常清的计划有多么完备,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因为这些花架子兵刚刚看到城下如狼似虎的叛军,就吓得扔掉武器逃跑(他们当兵为了当官,又不是来卖命的)。逃跑的唐军超过了半数,这让封常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洛阳城被叛军攻破,封常清带着残兵败将逃往了潼关。

三、李隆基上演了最二的一幕,他自毁长城

在封常清战败之后,长安城内的李隆基勃然大怒,他命令斩杀封常清。此时,高仙芝出来为封常清求情,并且表示自己愿意出来收拾残局。高仙芝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信心的,他认为自己不是没有机会打败安禄山。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潼关再次碰面之后,封常清向高仙芝讲述了叛军的情况。这让高仙芝很吃惊,看来他低估的安禄山。事已至此,他们两个的共同意见都是依靠有利地形坚守潼关,等待西北军团到来,然后再与叛军决战。但李隆基却命令他们立刻出关与安禄山决战,他们二人拒绝了这个命令。盛怒之下的李隆基命令监军太监斩杀封常清、高仙芝,随后有命令哥舒翰率军主动进攻安禄山。到了这一步全完了,哥舒翰被安禄山轻易击败,潼关被叛军占领。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没有时间后悔,他带着爱妃杨玉环一溜烟逃出了长安城。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