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宋仁宗赵祯,主张宽容、性情宽厚。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赵桢即位后更是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
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这也就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才会有宋词之盛。
赵祯12岁即位,23岁亲政。他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仁宗都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又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仁宗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
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他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